技术赋权的社会基础:以费达生的蚕丝业改革为例

来源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ronfe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技术变革有助于乡村经济的复兴和农民健全生活的重建,但技术的这种赋权效应依赖于特定的社会基础。技术赋权是技术与社会协同变革的结果,费达生的蚕丝业改革实践为我们思考“技术赋权的社会基础”提供了经验参照。首先,在“农民本位”的价值导向下,技术变革才能真正为普通农民赋权,而非成为加剧社会分化的催化剂;其次,技术扩散是技术赋权的前提,而技术的成功扩散建立在有效回应农民需求和获得农民信任的基础上;最后,红利分配制度是实现技术赋权的制度保障,实施股份合作制度有助于将技术红利最大程度地截留在农村,并被公平地分配给普通农民
其他文献
苏州大学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价值引领工作,全国和省高校思政工作会议后,认真贯彻会议精神,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内容,紧锣密鼓筹备并召开学校思想政治工
寿王坟铜矿经过多年开采,主矿体基本已经完成开采,对其铜矿地质特征进行分析,并提出寿王坟铜矿找矿前景与方向,期望对该矿区今后开展铜矿开采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目的]文章以江西省某县中心城区为例,利用城镇地籍数据构建一种快速调查低效用地的方法,为实现城镇用地粗放低效利用向精明高效利用转变。[方法]首先根据建筑物三维属性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