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作品的艺术张力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0283999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鲁迅先生的作品不仅具有高度的思想性,而且在写作技巧上风格独特,具有大师风范。本文仅以初中语文教材选用的《社戏》、《故乡》和《孔乙己》三篇小说为例,进行一个比较阅读,我们就能充分感受到鲁迅作品的表现特色与艺术张力。
  关键词:鲁迅小说;比较;艺术;张力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255-02
  人教版、苏教版等初中语文教材中,鲁迅先生的小说《社戏》、《故乡》、《孔乙己》多年来一直入选,把这三篇小说进行一个比较阅读,更能感受鲁迅作品的表现特色与艺术张力。
  一、开篇铺陈,巧妙归结
  三篇小说开篇都是先做铺陈,在铺陈中为下文的阅读理解提供钥匙,并巧妙归结到表现的主旨上来。《社戏》虽然是个节选,就课文看做了这些铺陈:跟随母亲去平桥村的缘由、平桥村是“我”的乐土,在这里受到的各种“优待”等,作品用铺陈突出了“我”在这里所感受到的种种快乐,再归结到作品的中心,即“第一盼望的,却在到赵庄去看戏”。《故乡》则先叙述“我”回故乡时的所见所感所思。现实中故乡的影像、“我”的悲凉心情,为全篇中人物的活动设置了背景。无论是闰土还是杨二嫂,他们都是生活在这样背景下的故乡中,进而归结到人物的生活与命运上来。《孔乙己》是三篇作品中铺陈较多也最特别的。作品先从鲁镇酒店的格局、两类酒客的特点,又到“我”来酒店当伙计的感受,最终归结并引出作品的主人公。“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这突兀的一句,正是承接前文对酒客衣着与喝酒方式描写之后对主人公特点的概括与照应,这样写让读者对孔乙己的印象更为深刻,也更好奇,激发出阅读的欲望。可见,这些作品的开篇都匠心独运,除了交代背景外,还埋下伏笔,并以特别的方式推出叙述的重点,形成了全篇的聚焦点。
  二、曲折起伏,推向高潮
  作品主体部分的叙述,都是曲折起伏,纵横捭阖。《社戏》中写看社戏可谓一波三折。先是没船到有船,后又担心没有大人陪同,但问题最终解决,这是一折。再写看戏途中见闻,这是一起。接着写看戏只能远看且表演不出色,这又是一折。归航途中的精彩,这是一起。大家摇船没了力气想吃东西,这是一折。一起偷豆剥豆吃豆,其乐融融,这又是一起。最后到达平桥村,母亲迎接,各自回家。一个看戏过程,写得曲折多姿。《故乡》在引出闰土之后,有一大段“我”对少年闰土的回忆,从他的外貌到谈吐,都是那么富有活力。而在期待闰土出场时,却宕开一笔,去写一个突然出现的杨二嫂,连当年开豆腐店的“豆腐西施”这样的家庭生活都难以为继,则暗示了即将出场的闰土更情何以堪。《孔乙己》在情节展开部分的叙述有别于其他两篇作品。它先是对孔乙己衣着到外貌与语言特点等做了一个整体的叙述,再详细写他“一到店”的情况。接着便是揭开他的伤痛,从脸上的伤疤到心灵的伤疤,这两个层次看似轻松,充满笑声,其实是在揭开孔乙己那痛苦的生活本质和人生悲剧。三篇小说的情节发展,都避免了平铺直叙,而是选择了曲折反复,或者旁逸斜出,或者插叙铺垫。
  三、底层人物,不同代表
  小说是靠塑造人物反映社会生活。这三篇小说中,无论是主要人物还是次要人物,都个性鲜明地表现出底层人物的不同形象代表。《社戏》中的一群小伙伴,那既是群像又有个体。他们热情好客,乐于助人。与这群小伙伴形象相得益彰的是少年闰土形象。少年闰土是聪明能干,充满活力,并且善于言辞,说话滔滔不绝,给“我”介绍了看瓜与捕鸟的许多新鲜事。从这些人物身上,我们感受到童年是多么幸福。而一旦走出童年,人生的命运又是那样无常。闰土已经变成木偶人,与“我”之间竟然形成了“厚障壁”。《孔乙己》中的孔乙己则是生活在底层的旧知识分子代表。他由于没有进学,最终沦为受人欺凌的人物。因为一心想靠科举考试出人头地,结果失去了营生的本领,这注定了他悲剧性的一生。平桥村的小伙伴、少年与中年闰土、杨二嫂、孔乙己,他们都是生活在不同时期、有过不同的经历、最终形成不同性格与命运的人物。从他们身上可以看到当时社会底层人物的芸芸众生相。
  四、反复对比,强化效果
  鲁迅先生的作品,无论是散文还是小说,都善于运用对比的手法。这种对比既可以在同一对象上反复进行,也可以在不同的对象方面进行的。《社戏》中,“我”不能去看戏的沮丧与去看戏的愉悦,表现“我”对看社戏的渴望之情。夜色中戏台的美丽与戏台上表演的无味,表现“我”对看不到那精彩的“蛇精”与“跳老虎”的失望。偷豆吃豆时对大人们的担心与六一公公的厚道好客,表现出平桥村人的淳朴善良。《故乡》中杨二嫂前后的对比,少年闰土与中年闰土的对比,闰土与杨二嫂的对比,“我”与闰土关系的对比,现实中的故乡与想象中的故乡的对比,一组组鲜明而深刻的对比,无不在揭示着故乡的沉沦,人民生存的艰辛,并成为整个社会底层社会的印记。《孔乙己》中,既有孔乙己自身的对比,如他前后的外貌、语言、动作的对比,也有“穿长衫的”与“短衣帮”的对比,还有酒客的嘲笑与孔乙己悲苦的对比。这些对比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中国社会的风貌,特别是揭示了封建思想对人们的毒害,造成了人性的软弱、世态的炎凉等。
  五、结尾蕴涵,隽永深刻
  三篇小说的结尾都很有特点,语言简洁而耐人寻味。《社戏》似乎是一个童话式的结尾。“我”所怀念的“好豆”、“好戏”,产生在平桥村这个“乐土”之中。“我”所怀念的,其实是平桥村老人孩子的淳朴、厚道、善良、热忱、好客的本性。而一旦离开了这“乐土”,就只感受到现实社会的种种冷漠,种种悲苦。《故乡》的结尾已经成为经典名句:“希望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应当是一个箴言式的结尾。作者把对未来的希望形象地比喻为“路”,用最简洁的语言阐述最深刻的道理。希望要靠奋斗去努力产生,唯有奋斗才有希望。这样的结尾,是作品悲凉气氛笼罩后点亮的光明之灯,照耀着的不仅是作品中人物所寻求的希望,也是在启示所有的人去走出希望之路。《孔乙己》的结尾更是耐人寻味:“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这看似是一个矛盾式的结尾。孔乙己死了吗?“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只能是“大约”;孔乙己没有死吗?“到现在终于没有见”,音信全无,最终只能是必死无疑,那就是“的确”了。这样一个矛盾式的结尾,给读者更多的是回味和思考。鲁迅先生作品的结尾就是这样,简洁、隽永,深刻。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计划生育的实施,孩子的减少。祖辈们对孩子更是疼爱有加,过分溺爱,百依百顺,关怀备至,有些老人对孙辈们的要求是有求必应,不管合理不合理,一律给予满足;还有些老人容易对孩子的缺点“护短”,对孙辈包办一切,错误体谅,缺点包容。还尽量尽力的给予孙辈较高的物质生活待遇,对孙辈这样的物质欲望的放纵,会使孙辈们产生难以满足的“虚荣心”,而对于他们的精神世界,如引导孙辈求知、好奇、阅读、关心他人、热爱自
摘要:在分析建筑行业发展对土建类专业建设以及人才培养能力需求的基础上,结合教育部“卓越教育培养计划”的建设要求,探讨地方院校土建类专业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关键问题。研究表明建立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人才新机制、重新构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一批具有工程背景的专业教师、建立学校层面联合培养的保障机制是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关键。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计划;土建类专业;产学研;人才培养  
摘要:我国有着极其灿烂的古文化,书籍作为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之一,经历着由繁到简、由物质到数字的发展,通过官府藏书、私家藏书、寺观藏书、书院藏书四大藏书性质、目的与现代藏书的对比,说明古今藏书是从“以书为本”到“以人为本”管理理念转变的。  关键词:古代藏书;以人为本;物质载体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0-0158-02  一、以简易繁——由
摘要:福鼎一中地理教师在新课程教学实践中不断提升新课程意识,通过同课异构展现不同教师对课程的不同创生和建构的过程,通过“微课堂”磨炼自己,加强教师个人专业涵养,提升教育教学技能,提高课堂有效性。  关键词:新课程意识;同课异构;微课堂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5-0121-01  传统的教学意识实际上是课本意识,师生的教学工作均围绕教材
摘要:在《法律基础》课程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能使同学们深入理解并把握有关法律知识点的内涵,教给学生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或道理,进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律基础;结婚程序  中图分类号:G642.3?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6-0193-02  一、案例教学概述  (一)案例教学的含义  所谓案例,就是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情
摘要:随着多媒体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新课程教学与网络技术的结合越来越紧密,本文将以高职《酒店服务英语》为例,研究网络课程设计理念、开发原则和方案,探索网络课程学习环境、学习资源、第二课堂活动、评价系统等要素的设计,利用网络课程资源用以促进高职教学的深化改革,显著提升教学质量与学生素质。  关键词:高职;网络课程;酒店服务英语  中图分类号:G642.4?摇 文献标志码:
摘要:语文教学应该和班级文化的建设紧密地结合起来。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丰富学生的知识,并为班级营造出良好的氛围。教师还要广泛开展活动,在活动中培养起班级的凝聚力,学生的团结和协作能力,充分挖掘文本的思想内涵,用爱去建设一个温馨和谐的集体。  关键词:语文;教学;班级文化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4-0023-02  对于“
摘要:本文介绍了高职高专英语翻译专业目前尴尬的现状,从实际出发,探索高职高专培养复合型英语翻译人才的模式,并就实现途径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复合型翻译人才;高职高专;学生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7-0147-03  一、引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和科技文化的不断进步,我国加紧了融入国际大家庭的步伐。各类国际性会议、会展和商务活动
摘要:近年来,石家庄一直把跨越、赶超作为经济、社会等发展建设的重点思路和战略导向。在当前形势下,认真研究推进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战略背景下石家庄的方向定位和措施步骤等,对于提高石家庄的经济社会水平和在全国的位次、提升发展质量和水平、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广阔的舞台。  关键词:战略;协同;石家庄  中图分类号:F2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6-00
摘要:初中学生的数学学习,是按既定的课程作为载体,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数学的学习。同样的载体,有人仅仅通过它教给学生数学知识,而有人通过它训练学生的数学能力,到底孰本孰末?  关键词:数学课堂;课堂教学;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0-0077-02   现代教育观点认为,数学教学就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即思维活动的教学。我也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