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物理是中学生物理知识学习的基础,在此阶段,要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个阶段,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会对日后的学习产生一定的影响。在这个关键阶段,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是如何很好的提升物理教学质量。教师要通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方法,进而指导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对此能否在日常物理教学中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对初中物理教师是一个考验。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 中学生 有效性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c)-0107-01
1 培养学生树立良好的物理学习习惯
(1)掌握解题方法,做到举一反三。大部分学生手中握有大量学习资料,平时也进行了大量的练习,可是考试成绩却并不乐观。仔细分析后我们了解了真实情况,这就是他们没有充分的理解教材中的基本原理,也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解题技巧。知道了这个阻碍学生成绩提高的关键问题,在平时授课的过程中,我们要教会学生认真听见,深刻领会并做好笔记,课后还要进行认真的联系并及时总结不同题型的解题方法,认真梳理解题思路,多进行举一反三,这样才能融会贯通。
(2)坚持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课前预习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良好习惯,且是必要习惯。学生在预习时可以仔细阅读没学过的课程,标注不明白的部分,回顾并记忆以前学过但记忆模糊的相关知识进行再次熟悉,并复习归纳学过的相关知识。同时,课后复习时,教师应要求学生整理课堂笔记,适当布置课后作业,强化课堂知识训练,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
(3)学会比较分析。因为物理学中存在不少类似的概念、公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对它们产生混淆,而记不牢。因此,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会比较分析相似的概念、公式,帮助学生能够熟练的掌握外型上类似的概念、公式,加深对其的理解,避免学生因死记硬背而混淆概念、公式。
2 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学生处于兴趣正在生长的阶段,喜欢探索新鲜事物的奥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初中学生的这一特点,通过引导激发他们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循循善诱,带领他们在对物理知识的探索中渐渐喜欢上这一学科,并自发地去学习,去领悟。
(1)运用兴趣教学。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幽默风趣的语言、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生动形象的解释和具体直观的对比,来激发并维持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将新知识和旧知识相结合,利用学过的知识探讨问题,引起学生的自豪感和成功的愉悦,增加继续学习的兴趣。
(2)通过实验培养兴趣。很多初中学生都对实验操作感兴趣,而物理正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师要利用物理学科的这一优势,尊重学生喜动手的意愿,满足学生做实验的需要,需求得到了满足,学习兴趣自然就有了。而且在物理实验中,可以通过让学生猜想实验结果,之后再设计实验步骤,并最终通过操作验证猜想结果,这样可以让学生感到满足和自豪。
3 重视情感教学
(1)重视学生的心理发展。初中物理教学应充分了解初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初中学生年龄不大,又是刚刚接触物理,难免厌烦,产生抵触情绪。对此,教师应表示理解,并给予正确引导。课堂上对思想开小差的学生进行严格教育,杜绝体罚和变相体罚行为;对基础薄弱、学习效率低的学生要保持耐心,认真引导,培养他们正确分析问题的思路,不能撒手不管,导致他们越落越远。
(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①对所有学生平等视之。一般情况下,教师会喜欢班里学习踏实勤奋、成绩优秀的学生。这虽是人之常情,但作为教师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是最起码的素质。现在讲究教育公平,首先应从教师做起,教好每一个学生是教师的职责,好生差生平等看待,帮助学生扬长避短。
②对学生勤表扬多鼓励。现在的初中学生,大多自尊心强、心理素质差,厌恶批评,喜欢表扬和鼓励,往往更多的赞美能帮助他们上进。因此,教师要掌握好现在初中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有机会就多鼓励他们,不管成绩大小,这样学生的学习热情才能被激发出来。
4 丰富教学方法
(1)发现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潜力。发现法是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教师的启发,学生自发地探索发现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用自己的方法获得知识。这种方法是让学生独立思考学习教学内容,可以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同时也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
(2)研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研究性学习法是以提高学生分析、思考、归纳等能力为目的而使用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具体来说,就是让学生来归纳总结那些由教师编制的思考题。在课堂上实现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融合。学生可通过研究性学习发挥自身的才干,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参与物理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通过教学实践中的不断分析,尽可能地发掘、使用更好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帮助和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性学习,提高中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并爱上学习。
5 充分发挥学科特点
和其他的学科相比较而言,物理学科有它自身的特点。具体而言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物理实验方面,对于物理实验的教学需要理论和实验相结合,将物理实验需要的器具准备齐全,在做实验的时候需要老师和学生密切配合,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结合起来,在实际的操作中感受到实验学习的具体过程,得到实际的锻炼。二是课堂的学习方面,在具体的学习中需要将课本的理论知识掌握好,只有将具体的学习深入进去,才能够将学习真正体会到。老师的教学要积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优势。需要将物理教学的实验部分和课堂教学配合起来,只有成分发挥两个方面的优势,将二者结合起来,才能够在物理的教学中收获到全部的知识。
6 注意利用学案进行任务导向
根据美国教育学家们的研究,有效教学至关重要的五种行为是:清晰授课;多样化教学;任务导向;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确保学生成功率。从笔者近几年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观察实践来看,有效性高的课堂一般都有学案进行任务导向。学生有学案,就有了清晰的任务要求,从心理上产生了一种任务驱动,学生更容易投入学习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更高。
7 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物理是中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启蒙阶段,也是培养中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阶段。如何提高物理教学质量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教师要想通过引导学生学习方法的正确确立来指导学生高效的学习,教师就必须采用合理有效的物理教学策略。本文旨在通过对初中物理教学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对中学生学习具有一定作用的措施。
参考文献
[1] 蔡昂.联系生活实际巧设问题,提高化学教学的有效性[J].广东科技,2011(16):47-48.
[2] 周稼丰.初中物理教学中有效性学习的研究[J].理科考试研究,2013(6):42-43.
[3] 朴春花.当前历史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新课程(上),2011(6):94-95.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 中学生 有效性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c)-0107-01
1 培养学生树立良好的物理学习习惯
(1)掌握解题方法,做到举一反三。大部分学生手中握有大量学习资料,平时也进行了大量的练习,可是考试成绩却并不乐观。仔细分析后我们了解了真实情况,这就是他们没有充分的理解教材中的基本原理,也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解题技巧。知道了这个阻碍学生成绩提高的关键问题,在平时授课的过程中,我们要教会学生认真听见,深刻领会并做好笔记,课后还要进行认真的联系并及时总结不同题型的解题方法,认真梳理解题思路,多进行举一反三,这样才能融会贯通。
(2)坚持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课前预习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良好习惯,且是必要习惯。学生在预习时可以仔细阅读没学过的课程,标注不明白的部分,回顾并记忆以前学过但记忆模糊的相关知识进行再次熟悉,并复习归纳学过的相关知识。同时,课后复习时,教师应要求学生整理课堂笔记,适当布置课后作业,强化课堂知识训练,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
(3)学会比较分析。因为物理学中存在不少类似的概念、公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对它们产生混淆,而记不牢。因此,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会比较分析相似的概念、公式,帮助学生能够熟练的掌握外型上类似的概念、公式,加深对其的理解,避免学生因死记硬背而混淆概念、公式。
2 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学生处于兴趣正在生长的阶段,喜欢探索新鲜事物的奥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初中学生的这一特点,通过引导激发他们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循循善诱,带领他们在对物理知识的探索中渐渐喜欢上这一学科,并自发地去学习,去领悟。
(1)运用兴趣教学。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幽默风趣的语言、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生动形象的解释和具体直观的对比,来激发并维持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将新知识和旧知识相结合,利用学过的知识探讨问题,引起学生的自豪感和成功的愉悦,增加继续学习的兴趣。
(2)通过实验培养兴趣。很多初中学生都对实验操作感兴趣,而物理正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师要利用物理学科的这一优势,尊重学生喜动手的意愿,满足学生做实验的需要,需求得到了满足,学习兴趣自然就有了。而且在物理实验中,可以通过让学生猜想实验结果,之后再设计实验步骤,并最终通过操作验证猜想结果,这样可以让学生感到满足和自豪。
3 重视情感教学
(1)重视学生的心理发展。初中物理教学应充分了解初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初中学生年龄不大,又是刚刚接触物理,难免厌烦,产生抵触情绪。对此,教师应表示理解,并给予正确引导。课堂上对思想开小差的学生进行严格教育,杜绝体罚和变相体罚行为;对基础薄弱、学习效率低的学生要保持耐心,认真引导,培养他们正确分析问题的思路,不能撒手不管,导致他们越落越远。
(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①对所有学生平等视之。一般情况下,教师会喜欢班里学习踏实勤奋、成绩优秀的学生。这虽是人之常情,但作为教师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是最起码的素质。现在讲究教育公平,首先应从教师做起,教好每一个学生是教师的职责,好生差生平等看待,帮助学生扬长避短。
②对学生勤表扬多鼓励。现在的初中学生,大多自尊心强、心理素质差,厌恶批评,喜欢表扬和鼓励,往往更多的赞美能帮助他们上进。因此,教师要掌握好现在初中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有机会就多鼓励他们,不管成绩大小,这样学生的学习热情才能被激发出来。
4 丰富教学方法
(1)发现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潜力。发现法是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教师的启发,学生自发地探索发现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用自己的方法获得知识。这种方法是让学生独立思考学习教学内容,可以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同时也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
(2)研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研究性学习法是以提高学生分析、思考、归纳等能力为目的而使用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具体来说,就是让学生来归纳总结那些由教师编制的思考题。在课堂上实现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融合。学生可通过研究性学习发挥自身的才干,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参与物理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通过教学实践中的不断分析,尽可能地发掘、使用更好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帮助和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性学习,提高中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并爱上学习。
5 充分发挥学科特点
和其他的学科相比较而言,物理学科有它自身的特点。具体而言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物理实验方面,对于物理实验的教学需要理论和实验相结合,将物理实验需要的器具准备齐全,在做实验的时候需要老师和学生密切配合,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结合起来,在实际的操作中感受到实验学习的具体过程,得到实际的锻炼。二是课堂的学习方面,在具体的学习中需要将课本的理论知识掌握好,只有将具体的学习深入进去,才能够将学习真正体会到。老师的教学要积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优势。需要将物理教学的实验部分和课堂教学配合起来,只有成分发挥两个方面的优势,将二者结合起来,才能够在物理的教学中收获到全部的知识。
6 注意利用学案进行任务导向
根据美国教育学家们的研究,有效教学至关重要的五种行为是:清晰授课;多样化教学;任务导向;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确保学生成功率。从笔者近几年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观察实践来看,有效性高的课堂一般都有学案进行任务导向。学生有学案,就有了清晰的任务要求,从心理上产生了一种任务驱动,学生更容易投入学习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更高。
7 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物理是中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启蒙阶段,也是培养中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阶段。如何提高物理教学质量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教师要想通过引导学生学习方法的正确确立来指导学生高效的学习,教师就必须采用合理有效的物理教学策略。本文旨在通过对初中物理教学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对中学生学习具有一定作用的措施。
参考文献
[1] 蔡昂.联系生活实际巧设问题,提高化学教学的有效性[J].广东科技,2011(16):47-48.
[2] 周稼丰.初中物理教学中有效性学习的研究[J].理科考试研究,2013(6):42-43.
[3] 朴春花.当前历史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新课程(上),2011(6):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