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风险管理培训急需上马

来源 :户外探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deartig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视点:
  近日,作者前往新西兰OPC学校参加户外探险培训课程。OPC学校是新西兰最著名的户外运动培训学校,由世界上第一位登上珠峰的新西兰人希拉里于1973年创建,每年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户外运动爱好者到这里来求学和接受相关技能的培训。此次所学的课程是OPC学校最经典的课程—户外风险管理。鉴于目前国内户外运动发展的迅猛趋势,和缺乏安全意识与管理导致经常出现事故的现状,户外运动“发烧”友急需补课。
  
  户外探险观察员评论:
  作为第一个到新西兰OPC学校学习的中国人,和十位老外在一起学习,培训的意义本身远大于学习的内容。况且这十位老外学员和四名老师均未去过中国,对中国的了解很少,所以我不仅仅代表我自己,一定程度上也代表着中国的户外发展水平。不能让老外小瞧了咱们,按重庆话讲就是要“雄起”,不过重要的是看看别人是怎么做的,多向别人学习。五天的学习,虽然短暂,但收获很多。OPC完整的户外培训体系让学员对户外风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首先是思想认识的突破和提高,主要来自于第一天的理论课。学习课程从对风险的定义、区别、区分开始,通过案例让学员感受到户外安全的责任和义务,加强对安全的认识意识。然后从各个角度对风险进行分析、判断,寻找产生风险的源点、有可能的接触方式、将导致的后果及相应的解决办法,内容包括户外运动的目的、地点、团队能力、风险程度、任务的布置分工、操作要求、操作流程、装备的准备、项目结束后的感受及相应的应急措施等等。通过课程,我才知道户外运动在风险分析上要注意细节,前期准备工作要充分,特别是对团队及个人能力的评价,风险程度的评估很重要。国内现有经验是将更多时间花在装备、路线、天气、食品、向导方面,对团队及个人风险的判断、评估很少,甚至没有。时下流行的网上邀约驴行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大大增加了发生安全事故的概率。从2000年开始,每年都有户外的安全事故发生,血的教训和代价已经让我们认识到户外安全的重要性。
  与新西兰相比,国内的户外风险管理理论还处于研究探索阶段,未制定出符合中国国情的户外运动安全标准和救援措施,也没有专业的救援机构。国情不同,发展的历史不同,新西兰户外运动的普及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逐渐兴起,OPC学校完整培训体系的建立与此密切相关。而国内从90年代末期,户外风险管理随着自助游的启蒙逐步延伸。特别是近三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户外得到了飞速发展,驴行队伍不断扩大,但与此相关的培训机构寥寥无几,只有中国登山协会针对攀岩教练或户外指导员这样的官方职业培训,面对目前庞大的户外队伍,显然力不从心。而地方政府所属的体委或体育局似乎又跟户外运动没有什么联系,他们关心的是竞技体育项目,是政治任务,对群众性的户外运动缺乏必要的引导和管理。
  户外运动的实践性非常强,即使理论学得再多,没有实际的操作和旁人的分析,没有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很难得到质的提高。OPC在培训中非常注重实效,从理论到实践操作,总结,再上升到理论,使学员能学到非常实用的本领和能力。三天的培训,我按照老师指定的顺序进行演练,同时填写风险管理分析表格;在项目进行过程中,观察他人的实际操作表现;项目操作结束后,自己总结、队友点评、老师归纳,然后写成书面意见。这样能使学员在项目带队过程中对风险控制点有较为全面的判断和分析。
  培训包括户外突发事件的处理方法和应急措施的演习,非常实用。演习的四个项目都是日常生活中和户外运动中很有可能遇到的事件,考验着个人和团队在危急关头处理风险的能力。组织抢救者要对突发事件的风险程度和周边环境进行判断,根据判断结果和反馈信息做出决定是否自己处理或是寻求外援,自己处理就要制定相应的应急计划,组织分工并实施。要求对伤员实施抢救的过程中要注意方式、方法,并做好伤员心理上的安慰工作,还有寻求外界专业救援机构的帮助等等训练。实际操作的演练使大家明白了在危急关头紧急处理突发事件需要勇气、智慧、能力、经验;团队的分工、配合、统一指挥,以及外界专业救援机构的帮助,模拟演习的经验得失分析等等让学员们受益匪浅,这种培训方式值得我们借鉴。
  值得一提的是OPC的培训中有不少是针对青少年的素质能力培训。在我们参加培训的同时,不管是在拓展基地,还是在森林、水流很急的山洞里,有非常多的青少年来OPC培训各种户外项目,在提高他们的个人潜力、团队协作能力的同时,也不断提高着他们的风险意识,恐怕这才是我们的户外运动水平与他们的差距所在。新西兰从青少年开始培养,户外运动成为人们日常的生活方式,不仅寒暑假,平时也有非常多的户外培训课程;而国内只有学生的假期才有夏令营,平时周末学生们大多在学习,名目繁多的补习班剥夺了孩子们亲近大自然的机会,更不要说参加什么户外培训了。目前,我 国的户外运动组织者能力参差不齐,出现风险的概率大大增加,从这一点看,不难找到答案。
  让人欣慰的是,目前国家有关专业机构正在逐步规范户外运动市场,制定户外安全管理条例、开辟国家森林公园、修建各种安全设施、加强户外安全意识的宣传。民间也开始组织举办各种类型的领队培训班,建立一些民间或半政府性质的救援机构等等。但面对日益增加的户外运动群体和参加户外运动的强烈需求,大家要做的事情还很多,要走的路还很长。
  (观察员/刘晖)
  
其他文献
天气暖了,妈妈在阳台上养的那盆吊兰也有了变化,不仅叶子长了不少,就连枝条也开始慢慢长了出来,好似正在迎接客人的手臂一般。  欣喜的我将它搬进了我的房间,放在了书架上,每当写作业累了,就抬头看看它碧绿的叶子,再凑近闻闻它那淡淡的清香,也顿时会精神百倍呢!妈妈告诉我,吊兰又称垂盆草、兰草、折鹤兰,西欧又叫它蜘蛛草或飞机草。而且吊兰这样的植物,只要把它的枝条剪一段,插在土里,就会成活。最重要是,吊兰还是
我所想像的罗布泊,应该是风尘覆盖的荒凉,抑或千年无人的寂寞。  而以下的这些片子,却粉碎了我应有的想像。  罗布泊,在拓荒者的手中,拥有这样的颜色。    罗布泊,蒙古语称罗布淖尔,意为“汇入多水之湖”。位于新疆若羌县境东北部,海拔768米,面积2400~3006平方公里。60年代,因塔里木河下游断流,使罗布泊渐渐干涸,1972年底,彻底干涸。亘古至今,多少人为解开罗布泊之谜付出了心血甚至生命。1
在新疆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昆仑山脉和阿尔金山脉环绕形成封闭性高海拔盆地,盆地内分布着众多主要由冰川融水形成的湖泊等湿地。由于保护区的自然封闭性,人迹罕至,这里的湖泊水域成为众多鸟类的天堂。依协克帕提湖位于新疆阿尔金山保护区内,海拔3900米。湖水由周围冰川雪山融水汇集而成,湖畔周围沼泽密布,与黑颈鹤在西藏、云南等地的栖息环境大体相同,因此特殊的地理环境使得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成为中国黑颈鹤的
如果说家乡是藏在每个人心中永不落幕的歌,那么属于我的这一首曲子,就是在新昌县一个小村庄的太公庙悠悠唱响的,那是我存放儿时最美记忆的地方,那是我深深爱着的家乡。  或许因为新昌本来就是一个小山城,所以还没有进行开发的村子,大树茂密高耸,它们毫无规律地立在那里,更似天然的屏障,环抱着小村庄。特别是这里的水杉,直立在天地之间,在它们面前,我就是一个不堪一击的“小不点儿”。我从小就喜欢在这附近玩耍,而水杉
一、语文基础(40分)  (一)拼音与词语(24分)  1.选择每组中加点字有误的一项,把序号填在括号里。(4分)  (1)( )A.冲着(chòng) B.拽住(zuài) C.屡次(lǚ)  (2)( )A.解剖(pāo) B.自卑(bēi) C.单于(chán)  (3)( )A.倔强(juè) B.吭声(kēng) C.攥着(zhuàn)  (4)( )A.要塞(sài) B.泥鳅
何龙江,北京人氏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云南插队当知青。  1979年曾去了西藏,停留在拉萨和林芝。  八十年代时云南的123个县,走过了三分之二。  九十年代曾走过老挝,并在金三角一带行走。  如今年龄大了,却也依然户外。  近几年也曾在北京的大海驼山迷过路。  也曾在滑雪场上疯狂。  总之,户外在他身上,还在继续。    1966年    当”文化大革命“最初的狂热过去,头脑冷静下来。学校逐渐开
作为一名资深的汽车旅行者,我的露营生活可以追溯到1976年的夏天。在经历了无数次难以忍受的露营生活后,我现在追求的是 “腐败”,是以家庭形式为单位的露营。也就是要尽可能的把星级享受带到户外,现场发电、220伏照明、无线上网、真人伴奏演唱、卫星电视接收、PS游戏对抗、无线电台通联、钓鱼泛舟、篝火烧烤、宽敞营帐、羽绒睡袋、电动气床、户外洗热水澡、防雨防虫,瓦斯汽炉、微波炉做饭,在不破坏环境的前提下,我
和我们一样,很多儿童作家都喜欢兔子,都喜欢把兔子写进自己的作品里。兔子活泼好动,很像我们现在一样,有时可爱得不得了,有时又惹是生非。可能是这种相像的关系,那些儿童作家们才会如此偏爱兔子。但又有些不同,在儿童作家的书中,兔子们各有各的怪习惯,各有各的怪经历。  这不,它们已经走过来了。  《逃家小兔》  小兔子对妈妈说:“我要跑走啦!”“如果你跑走了,”妈妈说,“我就去追你,因为你是我的小宝贝呀!”
最近视点:  2005年,从西藏拉萨出发,50人组成的科学考察队经历了40天的艰苦征程,克服了大自然的重重艰难险阻,成功到达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茫崖镇,于10月31日完成了“人类首次穿越可可西里核心地带”的壮举。  在网络上搜索这次科考前后的各类BBS、新闻,都是一片叫好声。电视纪录片里,科考队伍将空的汽油桶回收并带出可可西里,但在这样的报道背后,身为高级知识分子代表的科学家们置野生动物考察
有一个地方,山高林密,鸟语花香。这就是我的家乡,一个坐落于玉皇山脚下的小山村——杂溪村。这里四面环山,清甜的龙潭泉从山间蜿蜒而下,哺育着我们世世代代。  逢人谈起玉皇山必然会想到玉皇古宫,它是我们这儿极具古色、历史悠久的建筑,相传始建于唐贞观五年(631年)。当年,陈毅元帅在此重整革命队伍,他曾有此感叹:久仰玉皇山,今日得赏玩,古神特别多,显灵在人间。为此,近几年也有不少游客慕名而来。  若从玉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