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视点:
近日,作者前往新西兰OPC学校参加户外探险培训课程。OPC学校是新西兰最著名的户外运动培训学校,由世界上第一位登上珠峰的新西兰人希拉里于1973年创建,每年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户外运动爱好者到这里来求学和接受相关技能的培训。此次所学的课程是OPC学校最经典的课程—户外风险管理。鉴于目前国内户外运动发展的迅猛趋势,和缺乏安全意识与管理导致经常出现事故的现状,户外运动“发烧”友急需补课。
户外探险观察员评论:
作为第一个到新西兰OPC学校学习的中国人,和十位老外在一起学习,培训的意义本身远大于学习的内容。况且这十位老外学员和四名老师均未去过中国,对中国的了解很少,所以我不仅仅代表我自己,一定程度上也代表着中国的户外发展水平。不能让老外小瞧了咱们,按重庆话讲就是要“雄起”,不过重要的是看看别人是怎么做的,多向别人学习。五天的学习,虽然短暂,但收获很多。OPC完整的户外培训体系让学员对户外风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首先是思想认识的突破和提高,主要来自于第一天的理论课。学习课程从对风险的定义、区别、区分开始,通过案例让学员感受到户外安全的责任和义务,加强对安全的认识意识。然后从各个角度对风险进行分析、判断,寻找产生风险的源点、有可能的接触方式、将导致的后果及相应的解决办法,内容包括户外运动的目的、地点、团队能力、风险程度、任务的布置分工、操作要求、操作流程、装备的准备、项目结束后的感受及相应的应急措施等等。通过课程,我才知道户外运动在风险分析上要注意细节,前期准备工作要充分,特别是对团队及个人能力的评价,风险程度的评估很重要。国内现有经验是将更多时间花在装备、路线、天气、食品、向导方面,对团队及个人风险的判断、评估很少,甚至没有。时下流行的网上邀约驴行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大大增加了发生安全事故的概率。从2000年开始,每年都有户外的安全事故发生,血的教训和代价已经让我们认识到户外安全的重要性。
与新西兰相比,国内的户外风险管理理论还处于研究探索阶段,未制定出符合中国国情的户外运动安全标准和救援措施,也没有专业的救援机构。国情不同,发展的历史不同,新西兰户外运动的普及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逐渐兴起,OPC学校完整培训体系的建立与此密切相关。而国内从90年代末期,户外风险管理随着自助游的启蒙逐步延伸。特别是近三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户外得到了飞速发展,驴行队伍不断扩大,但与此相关的培训机构寥寥无几,只有中国登山协会针对攀岩教练或户外指导员这样的官方职业培训,面对目前庞大的户外队伍,显然力不从心。而地方政府所属的体委或体育局似乎又跟户外运动没有什么联系,他们关心的是竞技体育项目,是政治任务,对群众性的户外运动缺乏必要的引导和管理。
户外运动的实践性非常强,即使理论学得再多,没有实际的操作和旁人的分析,没有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很难得到质的提高。OPC在培训中非常注重实效,从理论到实践操作,总结,再上升到理论,使学员能学到非常实用的本领和能力。三天的培训,我按照老师指定的顺序进行演练,同时填写风险管理分析表格;在项目进行过程中,观察他人的实际操作表现;项目操作结束后,自己总结、队友点评、老师归纳,然后写成书面意见。这样能使学员在项目带队过程中对风险控制点有较为全面的判断和分析。
培训包括户外突发事件的处理方法和应急措施的演习,非常实用。演习的四个项目都是日常生活中和户外运动中很有可能遇到的事件,考验着个人和团队在危急关头处理风险的能力。组织抢救者要对突发事件的风险程度和周边环境进行判断,根据判断结果和反馈信息做出决定是否自己处理或是寻求外援,自己处理就要制定相应的应急计划,组织分工并实施。要求对伤员实施抢救的过程中要注意方式、方法,并做好伤员心理上的安慰工作,还有寻求外界专业救援机构的帮助等等训练。实际操作的演练使大家明白了在危急关头紧急处理突发事件需要勇气、智慧、能力、经验;团队的分工、配合、统一指挥,以及外界专业救援机构的帮助,模拟演习的经验得失分析等等让学员们受益匪浅,这种培训方式值得我们借鉴。
值得一提的是OPC的培训中有不少是针对青少年的素质能力培训。在我们参加培训的同时,不管是在拓展基地,还是在森林、水流很急的山洞里,有非常多的青少年来OPC培训各种户外项目,在提高他们的个人潜力、团队协作能力的同时,也不断提高着他们的风险意识,恐怕这才是我们的户外运动水平与他们的差距所在。新西兰从青少年开始培养,户外运动成为人们日常的生活方式,不仅寒暑假,平时也有非常多的户外培训课程;而国内只有学生的假期才有夏令营,平时周末学生们大多在学习,名目繁多的补习班剥夺了孩子们亲近大自然的机会,更不要说参加什么户外培训了。目前,我 国的户外运动组织者能力参差不齐,出现风险的概率大大增加,从这一点看,不难找到答案。
让人欣慰的是,目前国家有关专业机构正在逐步规范户外运动市场,制定户外安全管理条例、开辟国家森林公园、修建各种安全设施、加强户外安全意识的宣传。民间也开始组织举办各种类型的领队培训班,建立一些民间或半政府性质的救援机构等等。但面对日益增加的户外运动群体和参加户外运动的强烈需求,大家要做的事情还很多,要走的路还很长。
(观察员/刘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