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迷”老爸

来源 :新作文·小学高年级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renyaoy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大多数人的眼里,爸爸的形象都是不苟言笑、严肃认真的,可在我心目中,爸爸是一个富有爱心、充满童趣的人。因为他有一个特别的爱好一养昆虫。
   夏日的夜晚,我和爸爸悠闲地在院子里散步,忽然听到了两声细细的鸣叫,像摩擦竹叶的声音。爸爸立刻进人“捕猎状态”,只见他蹑手蹑脚地慢慢靠近声音源,一边迅速打开手电筒,一边掏出随身携带的扣网。终于,他在一片树叶上找到了这个身长约一厘米,全身碧绿,形状好似一小片竹叶的家伙。它正摩擦着透明的薄翼,开心地叫着。看到它,爸爸兴奋地叫了起来:“竹蛉!”“什么?”我站在他后面,一头雾水。爸爸没有理睬我,专心致志地欣赏着竹蛉,随即轻轻抬起扣网,用手托住树叶。这时竹蛉似乎觉察到了危险,停止鸣叫,一扇翅膀飞走了。爸爸并没有气馁,让我举起手电筒,而他将手抬高,借着微弱的路灯光芒,看准竹蛉,一抬网,手一托,竹蛉乖乖地进了爸爸的扣网。爸爸拿出透明的瓶子,打开盖子,把扣网往上一套,轻轻地吹了口气,竹蛉就飞进了早已为它准备好的家。爸爸腿上被蚊子叮了好几个包,但他并没有察觉,仍然兴趣盎然地看着瓶子里的小家伙。
   在爸爸执着的“捕猎”和寻觅下,我感觉自己一年四季都像是住在“露天
   花园”里。因为不管什么时候,都能听到虫鸣。你听,“嚯——”不急不慢、婉转清脆的是油葫芦在叫;“唧——唧,唧——唧”急促而略带沙哑的是蝈蝈;“嚯——嚯——嚯”没有规律、略微清脆的是蛐蛐的叫声;最好听的就是竹蛉的叫声了,像是一个昆虫界的“美声歌唱家”,中气十足,声音浑厚、响亮。每天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虫儿的叫声此起彼伏,让人就像置身野外。
   这就是我的“昆虫迷”老爸。如果你在绿化带或街心公园见到一个瘦高个、戴眼镜、满脸胡茬儿、手拿瓶子和扣网的人,也许就是他了。
   (指导老师:索亚亚)
   趣味小链接:
   这个藏在树叶里的小家伙,就叫竹蛉。竹蛉,属直翅目,蟋蟀科昆虫。因其翅薄如竹衣,加上鸣声清幽,如丝竹声声,故名竹蛉。
   竹蛉白天在枝叶上爬行覓食,只有受惊时才会跳跃,喜欢在夜间鸣叫,声音很像蟋蟀的鸣声,但比蟋蟀节秦快。鸣叫时两前翅竖立,边走边鸣,鸣声因而忽此忽彼,常常只闻其声而不见其影。(咯咯)
其他文献
从小,只要遇到生人叫我名字的时刻,我都特别紧张,不是“生人勿近”的恐惧,也不是“如果有人突然喊你大名,多半是有麻烦啦”的惶惑,而是,十有八九,我又将免费获赠一个“新名字”的惊吓!说到这,大家一定十分好奇我叫什么名字吧?  “李什么菲?”俗话说得好:秀才不识字,只读半边音。“愔”和音乐的“音”读音一样,我叫李愔菲!  妈妈说:“你的名字和别人重名的概率比较小。”嗯,我还真没见过名字里有“愔”字的人。
我有一双爱笑的眼睛,一张废话连篇的嘴,还有一双闲不住的手。這些特点给我招来了许多“祸事”,“不靠谱”的绰号几乎要盖过我的大名。   提到我那爱笑的眼睛,说起来喜忧参半。我是个乐天派,整天笑呵呵的,几乎没有什么烦恼会让我那晶亮有神的眼睛蒙上阴影。   可这双爱笑的眼睛却给我带来了“祸事”。一个大风天,小刚戴着漂亮的帽子走进了教室,让我眼前一亮。就在我笑嘻嘻地走到他的跟前,准备欣赏他帽子上的米老鼠图案
期刊
闪闪亮相:   我今年9周岁,有点儿像动画片中的大头儿子,个子矮矮的,瘦瘦的,像根竹竿,顶个大大的脑袋瓜。薄薄的小嘴唇叽里呱啦,经常逗得全家人哈哈大笑。   我喜欢收藏卡牌,开辟了一个“卡牌收藏店”乐园,有第五人格、赛尔号、查理九世……比小卖店的还要多!我也爱学习看书。上一年级不久,就和妈妈共同学完了一学期的课程内容;看的书杂而多,有脑筋急转弯,有《少年林肯》等传记,还有《爱因斯坦的灵感》等哲学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