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绩从预告盈利数千万元到巨亏7.8亿元,资本市场“宠儿”变“弃儿”“变脸王”贝因美

来源 :中国经济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hehehehe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股价闪崩、业绩变脸、出售资产、国家奶粉配方注册获批……上市公司贝因美在2017年的夏天经历了过山车一样的经历。
  作為曾经国内婴幼儿奶粉行业的巨头,贝因美跌宕起伏的经历是明星企业进入瓶颈期的老套故事,还是变革期的新样本?国家奶粉配方注册名单公布后,行业格局生变。贝因美能否迎来逆袭?
  4年8次发布业绩预告修正公告
  7月28日下午,贝因美用长达7页的文字发布了关于对深圳证券交易所关注函回复的公告。
  此前的7月11日,贝因美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上演了股价8分钟跌停的戏码,卖单超过18.1万手,其间成交额近亿元,导致紧急停牌。
  随后,7月15日,贝因美发布2017年半年度业绩预告修正公告,将此前的预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000万~5000万元,修正为预亏3.5亿~3.8亿元。据不完全统计,自2013年以来,4年时间里贝因美已经8次发布业绩预告修正公告,成为A股名副其实的“变脸王”。
  不断有投资者质疑,贝因美股价暴跌的原因或与业绩预告修订内容提前泄露有关。深交所随后向贝因美发函,要求其对业绩预计的合理性、对未来生产经营的影响等问题进行说明。
  对此,贝因美召开投资者说明会,贝因美董事长王振泰表示,并不存在提前泄露信息的问题。7月11日下午股价迅速跌停后,贝因美内部就已经紧急分析原因并迅速开展排查工作,经排查确认2017年半年报财务最终数据当日尚未形成;卖方的前五名都是营业部,并非机构专用席位。此外,出售重大资产事项是由贝因美集团公司动议,7月12日开盘前才收到控股股东的通知,因此并不存在提前泄露信息的行为。
  贝因美随后详细回答了深交所提出的5个问题。不过,这些答复显然无法解决贝因美此时的困境。2016年财报显示,贝因美亏损达到7.8亿元。
  三聚氰胺事件后崛起的新贵
  “打铁要自身硬,贝因美业绩下滑与行业无关。从目前来看,企业陷入了一个惯性的怪圈。”乳业专家王丁棉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
  王丁棉分析,贝因美的快速成长,是靠着在三聚氰胺事件后抓住机遇,从婴童奶粉领域入手,从而成为行业新贵。
  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让中国乳业元气大伤,当伊利、蒙牛等乳企不得不整改、进行自我“疗伤”之际,来自杭州、以婴儿米粉起家的贝因美全面进军婴幼儿奶粉产业。
  彼时,贝因美的创始人、时任贝因美董事长谢宏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表示:“中国乳业应该进行自我救赎,细分市场。目前中国婴童产品的市场规模在5000亿元左右,主要产品需求量年增长率在50%以上,强大的市场需求将给婴童食品用品生产及流通企业带来巨大的商机,未来的3至5年,中国婴童用品行业即将迎来发展的黄金期。”
  谢宏的判断为贝因美赢得了发展机遇,牢牢抢占了奶粉这一重要领域。2012年,贝因美的市场占有率达8.7%,在国产奶粉中销量最大。当时中国市场前五大品牌中,仅有贝因美一家国产奶粉。2013年,贝因美继续保持市场占有率前五名。
  三年换了三任董事长
  但是,拿到了好牌并不意味着永远都是赢家。
  从2014年开始,贝因美不断进行人事更迭,不但在三年之内换了三个董事长,业绩也开始持续下滑,从资本市场的“宠儿”变成“弃儿”。
  根据贝因美财报显示,自2014年起,业绩从下滑变成基本亏损。2014年,贝因美营业总收入为50.5亿元,同比下降17.5%;净利润约6300万元,同比下降91.2%。2015年虽然净利润为1.04亿元,但当年贝因美收到政府补贴约1.24亿元。2016年则直接亏损7.8亿元。
  贝因美将亏损原因总结为:在假奶粉事件、奶粉配方注册制行将落地、海淘奶粉消费比重日益上升的市场背景下,公司传统渠道的销售业绩剧烈下滑,导致经营出现较大亏損。
  乳业专家宋亮认为,贝因美的亏损主要是因为渠道经销商不给贝因美卖货,市场出现大量的流货,串货增加。串货的背后是价格体系的崩溃,贝因美无奈之下,对市场上的存货进行回收,从而导致公司上半年巨额亏损。
  而在王丁棉看来,贝因美业绩的下滑主要还是其自身在投资决策、财务资金压力、产品销售和成本控制上存在问题。“贝因美在取得一定成绩后盲目扩张,去年发生的假奶粉事件受到牵连的不仅仅贝因美一家,与其一起卷入假奶粉事件中的还有雅培。但目前来看,只有贝因美元气大伤。一方面公司高管层频繁更换,导致定型的方案无法执行下去;另一方面该公司在处理危机公关时能力较差,在行业困难时也没有很好地与经销商团队形成利益共同体。大手笔回购市场存货,对贝因美来说,并没有解决其根本问题。”
  陷入低谷的贝因美开始通过一系列措施自救。
  8月1日晚,贝因美发布公告,披露了拟出售旗下贝因美(安达)奶业有限公司100%股权及相关资产的进展事宜。
  8月3日晚间,国家食药监总局公布首批奶粉配方注册企业名单,贝因美4个系列12种产品第一批通过国家奶粉配方注册,并且包揽了国家婴幼儿配方奶粉产品配方注册的0001号到0009号。当晚,贝因美创始人谢宏兴奋地在朋友圈写下“今夜无眠”。
  然而,在业内人士看来,贝因美面临的问题绝非甩掉包袱、抓住奶粉注册时机就能再度崛起。
  乳业专家宋亮认为,贝因美未来的挑战不小,“首先,贝因美此前的主要市场在三四线,而当前竞争对手都在做市场下沉,利用新政的影响拓展自己,贝因美面临更激烈的竞争;其次,贝因美的业务团队曾经历了大规模的人员裁减,能够承担销售重任的力量仍略显不足。”
  也许,正如贝因美创始人、实际控制人谢宏自己所说的那样,“对于奶粉行业和贝因美,这都是一个拐点。”
其他文献
2015年以1600亿元身家成为内地首富的汉能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李河君,一年之间财富缩水近四分之三,至430亿元。去年5月20日,短短半小时内,在港交所上市的汉能薄膜(00566.HK)股价从开盘的7.35港元跌至3.91港元,跌幅高达47%。当汉能薄膜紧急停牌时,李河君的财富在当日已缩水千亿。  早在停牌之前,汉能薄膜就因为关联交易、股票“存在不寻常交易”等问题被市场质疑。停牌之后,汉能薄膜取消
11月16日,明经国涉嫌故意杀人案在江西省赣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中国经济周刊》对庭审实况进行了报道。8个月前,在阻止当地政府拆除“空心房”的过程中,农民明经国用镰铲击打37岁的乡人大主席卓宇的头部,致其死亡。此案曾引起广泛关注,2017年3月27日,《中国经济周刊》也曾刊发《江西“空心房”拆除血案调查》报道。  本案自案发就一直存在的争议是,当地拆除“空心房”是否合法?根据当地官方的解
赢得资本才有经济未来。企业如此,国家同样如此,这是被人类經济历史多次证明的。  当今世界正处于经济大转向时代,在发达国家恢复实体经济的背景下,定位未来的经济优势当然是各国政府、企业都必须重新考虑的问题,中国也不例外。毫无疑问,经济的未来从投资开始,尤其是股权投资,更是面向创新、面向未来的关键性投资,谁赢得更多的股权资本,谁的经济前景就会更加光明,也更容易占到先机。  股权资本来源两个方面:其一是国
合作想象无穷,似乎一切都看上去很美。不过,国有四大行和“BATJ”联姻能否结出硕果,也依然存在未知之数。“以我们和银行合作的经验看,双方文化差异还是很大的,做產品的理念差异尤其大,互联网的思路是用户体验优先,银行有自己的业绩压力和风控标准,还有政治指标,融合的难度并不小。”金融科技创业者郝一欧对记者表示。  卡尔金服创始人李鹏也认为,因为银行内部的烦冗程序,前期想要推动合作进展恐怕困难重重,“银行
青海“老虎”毛小兵落马,老牌科技公司迎来新贵东家  徐翔入主大恒科技,要从因受贿罪、挪用公款罪被判处无期徒刑的青海省委原常委、西宁市委原书记毛小兵说起。经审理查明:毛小兵曾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在股权收购等事项上谋取利益。  知情人士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透露,“他人”指的就是曾担任西部矿业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中国新纪元有限公司(下称“新纪元”)董事长的江彪。而新纪元是徐翔入主前大恒科技的控股
编者按:  货币竞争是世界经济生活的一个事实。美元、欧元、人民币等国际货币之间的激烈竞争,具有深刻的政治性,将在全球权力平衡中发挥核心作用。但货币和国家实力之间究竟是何种关系?它又将如何影响美国、欧洲和中国的地缘政治?流行的观点认为,美元长期盘踞世界霸主地位的日子即将走到尽头。相比之下,《货币强权:从货币读懂未来世界格局》一书则认为,当前的货币竞争仍然十分看重美国的美元,欧元或人民币暂时无法取代美
11月13日,“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开幕式在国家博物馆举行。本次展览设计了关键抉择、壮美篇章、历史巨变、大国气象、面向未来等主题展区,运用历史图片、文字视频、实物场景、沙盘模型、互动体验等多种手段和元素,充分展示4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发生的伟大变迁。走进“伟大的变革”,我们感受改革开放的光辉历程、伟大成就。  1980年代小康居民家庭實景2010年代
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巴曙松:从涨跌幅、波动率、溢价率、流通市值、增长率等几个指标可以看到,2015年这一轮股市的波动、波幅明显全面超过2008年金融危机时期。去年以来,股票市场波动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其一,这是第一次杠杆全面参与的“牛市”。从具体数据来看,场内融资方面,2015年7月高峰时期,融资融券余额峰值约2.27万亿,是2014年初的 6倍。其中,融资大、融券小,存在明显不平衡。融
@--依米汇:上市是很多互联网、影视产业发展的必然结果。既然要上市,就不可能不考虑企业利潤和支出成本等问题。而人员又通常是互联网公司的成本大头,因此控制人力资源成本必然会成为这类企业考虑的一项因素。  @陶元君店铺已打烊:高科技企业,在平台建设的时候需要大量的人,但是一旦建成维护需要的人会大量减少,如果一家公司不能持续发展,不愿意在后续研发投入更多力量,需要的人会更少。  @冷暖自知朝:这些大企业
格力美的相互起诉 竞争手段不断升级  一年一度的空调销售旺季,也是一年一度的巨头“打架季”。  这一次的战争主角依然是格力与美的,中国乃至全球最大的两个白电巨头。  6月20日,格力电器宣布起诉美的“制冷王”系列空调侵犯其实用新型专利权,索赔5000万元。  随后,美的空调高调“反击”,连续在苏州、广州两地起诉称,格力侵犯其发明专利及实用新型专利,累计索赔4000万元。  从口水战、价格战再到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