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司他丁对亲属活体肝移植患儿肾脏保护作用的临床观察

来源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yafeng6212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预处理联合后处理对亲属活体肝移植术患儿肾损伤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

方法

择期行亲属活体肝移植术患儿40例,按照随机对照表分为乌司他丁组和对照组各20例。乌司他丁组将2万U/kg乌司他丁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万U/ml,分别于切皮前即刻和门静脉开放前5min各使用1/2剂量;对照组以等量生理盐水代替。分别于切皮前即刻(T0)、无肝期30min(T1)、新肝期3h(T2)、术毕(T3)及术后24h(T4)时采集中心静脉血样和尿样,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IL-18;采用比色法检测血清肌酐(Cr)、尿素氮(BUN);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和尿β2-微球蛋白(β2-MG)浓度。

结果

与T0比较,两组血清T2~4时点Cr、BUN、β2-MG和尿β2-MG浓度增高(P<0.05或0.01);与对照组比较,乌司他丁组T2~4时点血清Cr、BUN、β2-MG和尿β2-MG浓度降低(P<0.05或0.01)。与T0时点比较,两组T2~4时点TNF-α、IL-6和IL-18水平增高(P<0.05或0.01);与对照组比较,乌司他丁组T2~4时点血清TNF-α、IL-6、IL-18水平降低(P<0.05或0.01)。

结论

乌司他丁联合处理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亲属活体肝移植术患儿围手术期肾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因子的过度释放有关。

其他文献
目的前瞻性观察肾移植术后使用霉酚酸(mycophenolic acid,MPA)出现胃肠道(gastrointestinal)症状时转换咪唑立宾(mizoribine, MZR)治疗的疗效。方法以2015年4月至2017年3月期间,全国25家肾移植中心共计355例使用MPA并发胃肠道症状的肾移植受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比较MZR转换前(基线值)和转换1、2、3、4周受者胃肠道各项指标的改善情况。并评价
期刊
目的探讨上腹部多器官移植治疗上腹部多器官病变的长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17年间实施的31例简化式上腹部多器官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对所有受者进行了13(2,28)个月的随访,术后1、3、5年累积存活率分别为82%、69%和69%。2例受者分别于术后15和18 d死于严重感染继发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受者于术后37 d死于重症肺炎合并脓毒血症,1例受者于术后40 d死于移植物抗宿主
期刊
期刊
目的了解一氧化氮合成酶2(NOS2)在大鼠同种异体移植血管病变中的病理作用以及雷公藤内酯醇对其影响。方法以Wistar和SD大鼠间的腹主动脉移植为动物模型,实验分同基因组(A组),异基因对照组(B组),异基因雷公藤内酯醇组(C组)。于术后7、28、56 d摘取移植动脉,测量移植动脉内膜厚度,并予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NOS2在移植血管组织各层的表达,计算各组积分光密度值。结果术后28、56 d时移
期刊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前合并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对受者术后新发心房颤动(postoperative atrial fibrillation,POAF)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医学中心接受首次肝移植的成人(年龄≥18岁)受者为研究对象,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收集相关临床资料,MS采用2009年全球统一定义的新标准,
目的探讨基于CYP3A5、MDR1基因多态性的公式化用药对肾移植术后早期他克莫司用药的可行性和临床指导意义。方法选择2015年10月1日至2016年7月30日肾移植受者129例,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65例、对照组64例。实验组用焦磷酸测序法检测CYP3A5、MDR1基因多态性,并根据公式计算出他克莫司的用量,对照组根据体重经验性用药。服用他克莫司3天后,检测他克莫司浓度谷值,比较两组浓度的差异,及
目的比较环孢素A与他克莫司这两种钙调磷酸酶类免疫抑制剂(CNI)的应用对肾移植术后早期受者BK病毒感染的影响。方法通过回顾性临床研究,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肾移植术后以CNI为主的受者135例,且检测病毒感染阳性的受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毒感染严重程度分为病毒尿症阳性组、病毒血症阳性组和病毒性肾病组,比较环孢素A与他克莫司对BKV感染影响的差异。结果135例受者中共发现病毒尿症者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