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未归”家庭的美国生活

来源 :科学新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135a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海未归”,回国远不是爱国的问题。牢固的重契约观念、无法放弃的梦想、国内的发展环境、气候与子女教育等等问题,都使他们裹足不前。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到波士顿海岸上时,于虹(化名)一天的生活开始了。
  6点半起床,分别给孩子和丈夫准备西式和中式早餐。一切安顿妥当后,匆匆赶到公司,喝一杯咖啡,吃口面包。
  波士顿的7月不是太热,但最近于虹的心情却总有些烦躁。远在中国的父母身体每况愈下,她常常在梦中听到老父亲的呼唤。
  终于,噩耗传来。于虹怀着深深的遗憾回到国内。
  稳定的美国生活
  “我们在美国的生活还算稳定。”
  于虹一家目前租住在波士顿一栋带花园的独栋别墅里,有两辆车。
  多年的美国生活,使于虹一家已经和众多美国家庭差别不大,每天生活很有规律。一家人共度周末,或是去海边玩耍,或是去健身俱乐部,儿子则在学习钢琴和冰球。
  他们已不再习惯于中国人所固有的周末与朋友一块儿吃喝玩乐,只有在传统的重要节日,如春节、中秋节时,才和同胞朋友一块儿相聚。
  “在美国,孩子入托、上学都很简单。”于虹的儿子黄天一在美国出生,今年十岁,读小学三年级,班里的学生人数不到20个。
  美国学校的教育和中国差别很大。美国的教师对学生很尊重,甚至不能对学生大声吼。学习内容也很简单,基本上是娱乐教育。“国内孩子上学则要复杂一些。”于虹说自己的一个朋友,前几年回国了,现在孩子也上小学。请吃饭、送大礼,最后还是因为名额有限,被调整到了一般的学校。提及孩子的上学问题,朋友总是唉声叹气,似乎衰老了许多。
  “独在异乡为异客”的感觉没有了,中国人超强的适应性使许许多多的“于虹们”基本融入了美国社会。而宽松的教育环境、舒适的生活,则使得他们有些“乐不思蜀”。
  寻梦美国
  “我们其实是为了寻求一个更好的发展机会来美国的。”
  去美国前,于虹两口子在北京工作。于虹就职中央电视台,爱人黄永清从清华硕士毕业后,在当时的电子工业部六所工作。
  1998年,黄永清前往美国攻读计算机辅助设计专业博士学位。毕业后,在波士顿做过软件设计、数据库等相关工作,几经变换。
  2001年年底,于虹随后来到美国,出于对申请奖学金和工作的考虑,她选择了一个偏向统计学的专业。毕业后,于虹进入一家数据公司(数据联盟公司)工作,直至现在。
  两口子还算幸运。在美国,计算机行业的收入属于中上等,算是中产阶级。“比较热门,待遇较好。”于虹坦言。
  和大多数留美的中国人一样,于虹夫妇通过超出常人的努力,逐渐在美国站稳脚跟。
  未定的归宿
  然而,于虹一家在美国却一直是租房生活。
  “以我们现在的经济收入,在美国买房子也不是个问题。”单就生活的幸福指数而言,美国优美的自然环境,单纯、透明的人际关系,安静舒适的生活,都很适合颐养天年。
  但毕竟父母和兄弟姐妹都在国内,而随着年龄增长,父母日益衰老,一周一个电话,每年一次的回国探亲,似乎也难以抵挡思念之情。
  最近这次回国,于虹本计划是探望父母并为外甥过生日的。但老父亲突然故去,生为人女,不能在父亲弥留之际守候在病榻,总是非常遗憾。
  他们就像是奋力翱翔的风筝,孝道则是牵着他们的那根线。中国人叶落归根的思乡情结,实在难以免俗。年龄越大,“于虹们”思乡的情节就越“顽固”。
  何以不归
  “我们这些‘未归’的中国人聚到一块谈论最多的话题就是国家的人才政策。”于虹说。
  于虹对国内人才市场的状况还是比较了解的。在她眼里,目前市场已趋于饱和,国内众多的本科生、硕士、博士找工作都很困难,海归要想在国内找到一份待遇丰厚而又理想的工作同样很困难。
  “在美国扔掉工作,回国又不一定能找到合适的,一破一立,难下决心。”
  于虹周边几个朋友的故事也对她影响很大。
  于虹认识的一位海外学者,在美国看到北京一所名牌大学网上招人的信息,觉得比较适合自己,待遇也不错。再加上这位学者在国内上学时就梦想进入该校,觉得有机会能到这里工作很不错。于是慨然辞去美国的工作,挈妇将孺毅然归国。
  但回国后,该校答应的条件却变了,不仅待遇缩水,工作环境也远不如此前承诺的。重回美国已无可能,权衡之下只能屈就于京城里一所一般高校。
  除了高校,国内的私企也是如此。有一位海外学子,在网上签约了一家国内的民营企业。可回来后,条件却变了,即使有着白字黑字的合同。那家民营企业的负责人却说,哪能那么当真呢?情况在不断变化。
  国内某些单位吸纳人才的政策多变,使得“于虹们”不敢轻易试水。这是“海未归”们普遍的观望和疑惑心理。而国内人际关系的复杂性,也使海外学子难以适应国内的人际生态。
  在国外生活多年,海外学子建立了牢固的重契约观念,已经不太理解和适应国内的游戏规则。再加之气候环境、子女上学、医保等等问题,都使他们裹足不前。
  于虹学不来一些“聪明人”的做法,也不屑于这么做。
  在她身边,就有这样的“半归”,深谙游击战术之道,先把妻子儿女留在美国,只身回来。如果形势好,就把妻、子接回来;如果感觉“上当”,立刻抽身走人。
  此次回来处理完家事,于虹还预备多停留几天陪陪母亲。但想到远在美国的爱人和孩子,也是放心不下,越洋电话每天一个。
  如此看来,于虹,也真是不容易。
其他文献
收益性:高  安全性:中  流动性:中  以国债、金融债等固定收益类金融工具为主要投资对象的基金称为债券型基金,因为其投资的产品收益比较稳定,又被称为“固定受益基金”。根据投资股票的比例不同,债券型基金又可分为纯债券型基金与偏债劵型基金。两者的区别在于,纯债型基金不投资股票,而偏债型基金可以投资少量的股票。偏债型基金的优点在于可以根据股票市场走势灵活地进行资产配置,在控制风险的条件下分享股票市场带
期刊
收益性:中  安全性:高  流动性:中  电子式储蓄国债是财政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发行,通过承销团成员面向个人销售的、以电子方式记录债权的不可流通人民币国债。此种国债以高信用等级、稳定收益等特点,多年来一直深受广大百姓投资者的青睐。  电子式储蓄国债的投资门槛较低,一般100元为起,按100元的整数倍发售、兑付和办理各项业务,每个账户购买当期国债最高限额为300万元,实行实名制,不可以流通转让,
期刊
收益性:中  安全性:中  流动性:好  可转债是指在一定期限内,依据约定的条件可以转换成股份的公司债券。在进行转换前,可转债是公司债券,持有人可以定期得到利息收入,且不具有股东权利;当可转债对应的正股价格显著增长时,持有人可按预定的价格转换成公司股份,分享相应的股票收益,从而达成在不同市场动向中的盈利保证。  可转债这类投资品种经常被人遗忘,尤其是大众投资者的参与程度一直很低。这背后的原因是,可
期刊
收益性:高  安全性:中  流动性:差  债券市场火热,证券公司为规避股市投资风险,追求绝对收益,也加入了发行债券型理财产品的大军。  券商债券类集合理财产品是券商集合理财产品的一种。券商集合理财产品是由券商推出的、管理形式类似于基金,但属于阳光私募性质的一种理财方式。券商集合理财门槛相对较高,限定性产品最低参与金额为5万元,非限定性产品最低参与金额为10万元。限定性产品除了投资各类债券外,可以投
期刊
律师点评  房屋买卖必然涉及宅基地买卖,而宅基地买卖是违反我国法律、法规的禁止性行为。根据我国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宅基地属于农民集体所有,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经营、管理。国务院办公厅1999年颁布的《关于加强土地转让管理严禁炒卖土地的通知》规定:“农民的住宅不得向城市居民出售,也不得批准城市居民占用农民集体土地建住宅,有关部门不得为违法建造和购买的住宅发放土地使用证和房产证。”  宅基地使
期刊
收益性:中  安全性:高  流动性:中  凭证式储蓄国债类似银行定期存单,是一种纸质凭证形式的储蓄国债,利率通常比同期银行存款利率高。凭证式储蓄国债的发售和兑付是通过各大银行的储蓄网点、邮政储蓄部门的网点以及财政部门的国债服务部办理。办理手续和银行定期存款办理手续类似,但只有在规定的发行期内方可买到。  根据发行计划,凭证式储蓄国债今年将要发行4次,每次发行两期,共有8期,发行起始日分别为3月10
期刊
收益性:低  安全性:高  流动性:好  记账式国债,这种国债现在发行较多,平均每个月发行一次或者多次,这种国债主要通过证券公司和银行发行。发行过后,再通过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个人投资者可以随时买进卖出。因为记账式国债可以随时买卖,其价格跟股票一样是上下浮动,如果投资者卖的时候国债价格下跌,就会亏损;反之,价格上涨时候可以卖掉赚取差价。记账式国债最低交易是1手,1手等于10张,大约是1000元面值
期刊
收益性:低  安全性:高  流动性:中  银行理财产品有着不同的投资领域,银行理财产品大致又可分为债券型、信托型、资本市场型、挂钩型及QDII型产品。债券型银行理财产品以短期理财工具为主。目前,各大银行所发行的理财产品中,有相当一部分就是投向于货币及债券市场,具体的投资对象包括国债、金融债、债券回购、资金拆借、高信用级别的企业债、公司债等。为了保证产品的安全性,债券型银行理财产品投资所使用的策略也
期刊
小产权=无产权 交易=糟蹋钱  他在自己购买的“小产权房”里住了3年后被反悔卖主告上法庭!他将自己的房子赠与儿子后反悔却被法院驳回!  当前,很多老百姓为图便宜省事,甘冒风险购买小产权房。殊不知,他们的行为给自己的生活埋下了很多隐患。  特邀专家 李松  北京市盛峰律师事务所房地产法律事务部首席律师,北京市律师协会房地产法律委员会委员  特邀专家 庞立新  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法院长阳法庭法官  小产
期刊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外部环境的变化,中外交流更加深入和频繁,地方政府对外交流也日渐增多,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对地方外事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央对地方政府外事管理工作提出了两个要求:一是服务中央整体外交,二是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因此,需要地方各级政府外事管理部门要转变职能,寻找新的管理模式,从而贯彻落实中央的要求和满足地方经济的发展。本文从基层外事部门出发,选取苏州市吴江区为研究对象,对区县级政府外事管理展开研究。
  首先,本文的论述从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开始,对国内外有关地方外事管理的理论和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