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解题方法归纳探讨

来源 :中学生数理化·学习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bo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守恒法
  在进行化学学习的时候,可以利用化学生成物及反应物之间的守恒关系来进行学习,比如质量守恒、体积守恒等。这两种守恒又有电子、原子的数量变化等。
  例130mL硝酸和5.12g铜片发生反应,当铜片完全反应后,得到的气体为2.24L(S.T.P),则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最少为()。
  A.9mol·L-1B.8mol·L-1
  C.5mol·L-1D.10mol·L-1
  分析:我们并不知道硝酸是浓或稀,所以相关产物并不能完全肯定,可以想到铜与硝酸反应的两个方程式:①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②Cu+4HNO3(浓)Cu(NO3)2+2NO2↑+2H2O。首先可以进行假设,假设参与反应①的Cu为xmol,则得到的NO气体为2[]3xmol,反应消耗的硝酸为8[]3xmol。再设参与反应②的Cu为ymol,则反应生成的NO2气体为2ymol,反应消耗的硝酸为4ymol。从而可以列出方程组(x+y)×64=5.12,23x+2y×22.4=2.24,求得x=0.045,y=0.035。则消耗的硝酸为8[]3x+4y=0.26(mol),其浓度为0.26[]0.03mol·L-1,在8~9mol·L-1之间,只能选A。
  二、筛选法
  这一方法是利用自己熟练掌握的知识点把自己认为最不可靠、最不准确的答案进行排除的方法。
  例2几种气体混合在一起会变成红棕色,先往瓶中加入水,然后摇晃,水又会变成棕色,气体颜色逐步消失。最后让混合气体和空气接触,又会变成红棕色。则这一混合气体是()。
  A.二氧化氮、氧气、一氧化氮
  B.一氧化氮、氧气、液溴
  C.氮气、二氧化氮、液溴
  D.氮气、二氧化氮、一氧化氮
  分析:根据我们学习的气体等方面的知识,可以只针对选项中的几种气体进行比较分析。红棕色气体里面含有的成分应该是二氧化氮和溴蒸气,这两种气体里面只有溴蒸气可以和水形成溴水,而二氧化氮与水反应只会变成一氧化氮和硝酸。所以A和D项可以先一步进行排除。最后根据混合气体和氧气混合又会变成红棕色,可知只有一氧化氮会变成红棕色,最后得出正确答案是C。
  三、推理法
  利用逻辑思维推理法进行化学题目的解析时,需要注意的地方是将整个思维逻辑都充分发散开来,只有思维发散开来,才能够充分考虑整个题目的解题思路。
  例3根据题目中的相关内容写出A、B、C的结构简式:A是一种酯,化学式为C14H12O2,其中醇B和酸C发生酯化反应生成A,氧化B可以得到C,并且A不可以使溴水褪色。
  分析:我们在解决这一道题目时,首先应该找到题目中的突破点。A是B和C结合而成,氧化B得到C,所以我们可以大胆地设想一下,B和C的碳原子数是一样的。然后通过A的化学式C14H12O2,可知A的碳原子数是14,假设B和C的碳原子数是7,那么这时A的化学式应该为C6H5COOC7H7,羧酸为C6H5COOH。A不可以使溴水褪色,那么A中只有苯環结构,所以碳原子数为7的推理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作者单位:山东省金乡一中
其他文献
静电场一章涉及的新物理量众多,使得很多同学感觉琐碎零乱、难以系统掌握。下面通过对三组六个概念的阐释帮助同学们形成对相关基本概念的正确认识,完成对本章主要知识的系统掌握。  一、电场强度和电势  电场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电荷在电场中某点受到静电力并具有电势能。电场强度E(定义式E=F/q)和电势φ(定义式φ=q)分别是描述电场中某点力的性质和能的性质的物理量。  例1 关于电场强度和电势的概念,下
新课标下初中物理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物理思维能力,注重实践与知识的结合.前苏联著名教育家沙塔洛夫指出:“教师的创造性是学生创造性的源泉.”学生思维能力的强弱与教师创
一、高中物理力学解题中整体法运用的重要性  高中物理学习的主要知识是声、光、电、力、磁等,力学是我们物理学习中的重点部分,也是同学们学习的难点。力学分析的核心是對物体所受各种力的分析,只有准确分析出物体的受力及其之间的关系,我们才能进行正确作答。但是如果不能够综合、整体地看待这些作用力,而是将其作为孤立存在的单个因素进行分析的话,物体受力越多,就会相应地需要更多的计算,而且很难对力的变化做出正确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