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持股不能抛开员工

来源 :董事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1683001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上市公司实施员工持股计划试点的指导意见》出台,中国上市公司员工持股计划的大门打开了。如实施得当,该计划对上市公司、资本市场是大大的利好。但,如何在实施过程中真正做到“员工”持股,让企业赖以生存发展的广大员工得到激励,乃至于真正优化公司股权结构,从而为公司全体股东创造更多的价值,而不是被高管和部分股东所操纵演变成高管持股的“盛宴”?要让员工持股计划不偏离主旨,关键需要两方面到位。
  首先是确保员工参与。作为员工持股计划参与主体的员工,应该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代表公司核心竞争力、公司未来价值创造的力量。作为员工持股计划的制定和提案机构的董事会,在出台计划之前,要充分发扬内部民主,听取群众意见,切不可搞一言堂。建议董事会及相关机构做好以下工作:积极做好调查研究工作,对公司各核心部门、分支机构都要进行专项走访,与各级员工座谈,了解员工的真实看法、参与意愿;做好全公司范围内的意见征集,制定方案之前设置一段特定时间,通过邮件、电话等方式广泛收集员工意见,了解群众对计划的存续期、管理模式、持有人会议形式等关键要素的诉求;认真开好公司职工代表大会,在会议上,一定要做到资料精心准备、议题充分讨论、决策发扬民主的精神,让生产者真正的参与进来,避免“听取员工意见”成为空话,流于形式。
  董事会在制定计划时,应该根据公司情况,明确普通员工、核心员工、高管员工的参与比例及结构。员工参与资格的遴选,应体现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最大范围涵盖公司核心价值创造者,避免让参与计划成为少数掌握话语权员工的专属权利。公司中层及基层管理者、非高管技术骨干、非高管业务骨干是公司发展的中坚力量,在参与比例与结构的设置上应增加他们的权重,以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对公司的认同度和忠诚度。
  员工对持股计划应该起到实实在在的监督作用。进一步健全公司内外部监督机制,员工向董事会、股东大会、监管机构反映意见和问题的渠道能够畅通有效。得不到基层广泛支持的员工持股计划,往往存在设置不合理的情况,需要修改调整,否则难以顺利推行。国资背景的上市公司,其推行员工持股计划更是应受到全社会的监督。如果监督能够到位,员工持股计划自然不会只被“高管”持股,要不然逃不过群众的一双双“雪亮的眼睛”。
  第二大关键是,要注意保持独立性。员工持股计划需独立运作,其行为应体现计划全体持有员工的意志。持有人会议是员工持股计划的最高决策机构,独立于公司、独立于管理层运作,不能与公司或股东的其他机构混为一谈,权责含混不清。持有人会议的常设机构或者代表,须有中层及基层员工参与。员工持股计划不宜作为其他方的一致行动人,更不能为公司高管、控股股东所操纵,成为一个有名无实的傀儡。
  员工持股计划,必须得是“员工”持股计划。只有在员工参与、独立运作这两大关键都能做到位的情况下,才能惠及公司员工群体,真正做到劳动者和所有者利益共享、共赢。然而,“说”永远比“做”容易,员工持股计划要做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如果公司能从长远发展角度出发,以人为本,认真实施好员工持股计划设立的每一个步骤,尊重员工参与权,知情权,提议权和决策权,不越过员工做决定,一定能形成一个好的制度,让公司发展进入良性循环。反之,可能成为少数人受益的工具,甚至成为阻碍公司发展的因素,严重背离初衷。
其他文献
幼儿园建筑空间是幼儿园文化的一种直观的生动体现,除了要具有发展人、关爱人、尊重人、培育人的内涵和特性外,也要做到不借助布局来限制幼儿和教师的活动空间。在新一轮幼儿
为什么董责险在我国的保险市场难以启动?人们对董责险保护作用的错误观点,和目前不完善的董事民事责任制度、民事赔偿制度以及诉讼费用制度,是造成董责险无发展空间的主要原因。其实,可将董事责任险与董事的激励机制结合起来,将董事责任险作为其报酬的一部分,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和经营潜能,更好地为公司和股东创造更大的价值。  董事的责任追究机制包括诉讼方式和非诉讼方式。一直以来,公司法中董事责任追究机制的缺失导
2010年,我国开展的大规模麻疹疫苗接种,10天接种了近1.3亿人(或剂次),2011年新疆局部地区发生输入性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疫情,5天内集中供应了近3000万剂次的疫苗。其中主要是由北京天坛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疫苗。如果疫苗出现任何质量问题,后果不堪设想。对此,第九届“金圆桌奖”之“最具社会责任董事长奖”得主、天坛生物董事长杨晓明对《董事会》感慨:“虽然同是产品,但社会对药品的质量
对于国企岗位“世袭”的问题,必须理性看待其自身的历史原因和实际情况,只有顾及历史,才能更好地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  首先,在很多老工业基地,或是地处偏远、条件艰苦的国企单位,子继父业不仅是企业对职工的承诺和保障,也是企业确保员工思想状态稳定、安心工作的一种重要福利。而且,在很多老职工的心里,子继父业是一种荣誉,不仅自己的一辈子献给了工作的企业,后代子孙更要献身于自己所钟爱的事业和企业。  其次,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