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特色学校构建特色课程体系探究

来源 :教师博览·科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aiyan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特色课程是艺术特色学校发展的基石和载体,只有开发出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才能提升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只有构建了特色课程体系,才能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大连市第十五中学以学生个性化发展为目的,以完善的课程体系为抓手,实现文化课与美术课的协调发展,为其他特色学校的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途径与方法。
  [关键词] 艺术特色学校;特色课程体系;校本化
  特色课程是艺术特色学校发展的基石和载体,只有开发出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才能提升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只有构建了特色课程体系,才能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大连市第十五中学不断深化课程改革,积极开展“美术高中特色课程体系的开发与应用”实践研究。通过特色课程体系的构建,实现“国家基础课程校本化、美术专业课程特色化”的目标,更好地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综合素养,有力地推动了学校管理、教学、评价体系的变革,真正实现了课程的育人价值。
  一、构建特色课程体系的作用
  (一)保障学生全面发展
  2016年9月,教育部发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明确了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建立特色课程体系,有利于指导各学段、各学科课程之间做好衔接和整合,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保障。
  (二)提升学生学习力
  艺术特色学校学生普遍存在学习自主性差、功利性强、文化和美术学习时间分配不合理、综合能力薄弱、缺乏艺术学习能力等诸多问题。构建了一套更显性、更系统、更全面的“文美双赢”课程体系,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力。
  (三)引领学校可持续发展
  国内艺术特色高中对高中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比较少,大多数艺术特色学校没有从对课标的诠释、教材的编写、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构建自己的课程体系。大连市第十五中学作为特色教育的领军学校,已经在校本课程开发与应用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果;以学生个性化发展为目的,以特色课程体系为抓手,实现文化课与美术课的协调发展,为其他艺术特色学校的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途径与方法。
  二、构建特色课程体系需把握的方向
  在研发特色课程体系过程中,大连市第十五中学始终遵循四项基本原则,即把握方向性、注重针对性、坚持群众性、突出选择性;始终把握三个基本环节,即课程开发与课题研究相结合、团队开发与个人开发相结合、课程开发与课程使用相结合。经过近十年的研发与完善,最终形成了适合美术特色学校的“二元”课程体系。
  由此可见,在艺术特色学校发展中,在对课程体系的再梳理、再评估、再完善的过程中,能够促进学校育人目标与课程目标的协调一致,促进学校课程整体性与多元性协调统一,使学校教学资源更有效地为学生学习服务,最终达成满足学生全面而差异化发展的目标。
  三、特色课程体系的实施方案
  校本课程特色化与国家课程校本化,是艺术特色学校课程发展方向的关键。大连市第十五中学坚持“以美立校,特色强校”的发展理念,认真研究美术特色学校发展的内在规律,明确了“文美双赢”的教学目标,将学校办学理念和对教育价值的追求在课程构建中体现,最终促进教与学方式的转变。
  (一)美术必修校本课程
  大连市第十五中学美术校本课程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种,必修课程由素描、速写、色彩、设计等科目组成,传递给学生美术知识、技能、思维方法等,培养学生高雅的审美情趣、高尚的情操、创新精神等;由学校美术教师自主开发,每门课程都由一个团队开发,在开发课程的过程中,团队中的每个成员的能力得到了提升,在相互切磋中增强了对课程的理解。近年来,学校公开发行美术校本教材20余套,不仅服务于本校学生,更将优质的教育资源辐射全国。
  (二)美术选修校本课程
  艺术特色学校要着眼学生未来的发展,设置多元的选修课程体系,为学生多元化、个性化发展提供平台。大连市第十五中学在校本课程的选择性上下功夫,形成“课程超市”,这些选修校本课程的种类一部分是由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开设的,另一部分对接美术高校各专业课程,目的是让学生提前做好深造的准备。学校目前开设了美学漫步、动漫赏析、空间设计、雕塑欣赏、国画、书法、摄影等十几门选修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与特长自由选择。这种开放、互动、多元的选修校本课程模式也为学生的职业规划打下了良好基础。
  (三)实践校本课程
  户外写生是艺术特色学校美术实践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艺术生亲近大自然、培养审美能力的必要途径。大连市第十五中学建立了8个写生基地,每年春季和秋季开设写生课程,两季各半个月,教师带领学生到野外写生,感受景物在大自然中的变化,训练绘画技能。写生基地大多远离市区,条件较差,学生们暂时离开父母和闹市,独立生活能力和自理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对美的感受能力、对生活的观察能力和绘画技能都得到显著提高。
  四、国家课程校本化
  艺术特色学校课时安排具有特殊性,通常文化课的课时比普通学校少一些,因此要想提高学生文化课成绩,就需要在国家课程校本化上做足文章。
  (一)教材校本化
  大连市第十五中学打破国家课程教材的既定体系,以主题、问题、技能训练为线索,将国家课程校本化。在处理方式上,分为课程的综合、课程的拓展、课程的应用三大方面。如:对政治学科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将书中的知识点以图表的形式呈现,将知识点立体化,并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帮助学生吃透知识点,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课程的拓展包括对课程内容深度和广度拓展延伸,将教材内容与美术学习有机结合;课程的应用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和能力,如在语文教学中,将诗词鉴赏与美术作品赏析相结合,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学会欣赏艺术作品的方法。
  (二)课堂教学校本化
  课堂改变,学校才会改变;课堂高效,教育才会高效;课堂优质,学生才会卓越;课堂创新,学生才会创新;课堂进步,教师才会成长。大连市第十五中学坚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在对教材校本化处理的基础上,还以课堂教学的校本化为重点,转变教学方式,探究出符合美术生学习特点的新型教学模式,即“目标定学,学案导学,合作助学”。目标定学:依据课程标准、考试大纲和美术学生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以模块或单元为单位,确定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建议。学案导学:科学编制导学案,围绕 “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知识链接、学习内容、展示提升、达标检测、巩固小结”设计。合作助学: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生本合作等途径实现教学效益最大化。
  在特色课程体系的引导下,大连市第十五中学已经探索出一条美术与文化“双赢”的特色教育道路,實现了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艺术特色学校应以特色课程体系建设为核心,将特色学校的发展推向深入,描绘学生美好的人生。
  责任编辑 万永勇
其他文献
[摘 要] 数与运算在小学数学课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在小学阶段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具备基本运算技能的学生以及让学生形成一定的计算能力则成了数学教师们的首要任务。然而,在计算教学过程中,算理的理解则是学生们掌握具体的计算方法,形成计算技能的重要前提。低年级的学生需要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具体操作实践来更好地理解抽象的算理,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直观;算理 
[摘 要] 准确把握教材是组织有效学习的前提条件和根本保障。教材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主要依据,也是一切学科教学活动的根基。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研究教材的脉络体系,挖掘教材的设计意图,恰当地利用和拓展练习,都可以帮助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组织有效学习。  [关键词] 教材;有效学习;小学教学  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首要环节即阅读、理解教材,体会教材的编排意图,把握教材的呈现特点。因此,准确把握教材是
★13票  《滞留于屋檐的雨滴》  《江南》2017年第3期 作者:叶兆言  任芙康:小说极像一则替人代言的家史小传。静静的叙说,看起来都是些陈谷子、烂芝麻的事,但分明传达出风起云涌的时代回声。  李国平:叶兆言近年的中短篇都非常好,例如《白天不懂夜的黑》《玫瑰的岁月》,耐读,富有生活质感,又体现着他一贯的审美风格。《滞留于屋檐的雨滴》亦如此。小说在时代的变动中、生活的戏剧中写尽了一个人的命运起伏
一、 兄弟  1898年,清光绪二十四年,16岁的宁波少年张继光提着一只竹箧,乘坐招商局的新江天轮,登上十六铺码头,开始了他长达半个世纪的上海寻梦。二叔早几年到上海,此地关系活络,介绍他进同乡开办的何祖记营造厂谋了个差。这少年人聪明,又吃得苦,“上茶会”、“灵市面”,样样在行。三年满师,又得贵人(本地一个叫杨斯盛的水木行前輩)相助,自己开了一家小厂——协盛营造厂。  没几年,生意愈做愈大,在虹口和
[摘 要] 信息技术已成为现代教育教学中必备的教学资源和技术手段。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应合理应用信息技术创设具体历史情境、还原真实历史现象,变抽象为直观,化虚拟为现实,化静态为动态,使历史课堂充满趣味性、新颖性和娱乐性,更加有效地启迪学生的思维,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进而实现对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 初中历史教学;信息技术;应用策略;有效性  把信息技术运用到历史
[摘 要] 教学研究是基础教育获得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构建具有区域特色和时代特点的教研模式,是保证教学研究有效开展的前提。教研部门要在尊重教育规律的基础上,保证最基本的教研方式,探索适应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新型教研模式,全面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从而更好地促进区域基础教育质量的稳步提升。  [关键词] 1 X;教研模式;基础教育  一、背景分析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教研转型已经成为区域
[摘 要] 笔者通过对小学三至五年级学生的归因方式在应激事件与抑郁症状关系间的作用进行调查,旨在了解归因方式在应激事件和抑郁症状关系中的调节、中介作用,以及调节作用和中介作用发生变化的转折期,探寻归因方式在应激事件与抑郁症状关系间的发展性特征。  [关键词] 抑郁症状;应激事件;归因方式  一、归因的相关概念  心理学上的归因是指把他人的行为或自己的行为的原因加以解释和推断的认知活动。归因方式指人
[摘 要] 学科项目式学习是一种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同时注重跨学科素养的学习方式。教师通过挖掘学科的育人价值,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加速新时期语文课堂教学的转型。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驱动性任务,推进学生的项目式学习过程,结合数字化学习方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跨学科素养,让学生的语文学习真正发生。  [关键词] 核心素养;小学语文;项目式学习  小学语文学科的项目式学习,旨在通过在真实情境中渗透语
[摘 要] 文章通过对近五年(2015~2019年)全国命题中心命制试卷(含全国Ⅰ、Ⅱ、Ⅲ卷及海南卷)“环境保护”选做题内容进行分析,着重关注“环境保护”选做题考查主要特点及变化,为优化 “环境保护”选修部分复习教学提供参考意见,从而有效地对接基于核心素养的高考要求,应对高考由“能力立意”向“素养立意”转变的挑战,帮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三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关键词] 环境保护;全国卷试题
[摘 要] 点燃式教学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强调学生的体验,重视知识生成,落脚于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强化学生的内驱力,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点燃学生的生命激情从而实现有效教学。这种教学方式能有效地克服传统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单调、教学过程枯燥、教学效果低下的弊端。点燃式教学强调通过真实丰富的教学内容点燃学生的热情,通过走心的教学过程点燃学生的激情,通过教学结果的利行点燃学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