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古典诗歌鉴赏

来源 :速读·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bal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古典诗歌历史悠长,情韵动人,内涵深刻。而悟诗意、感诗情、品诗语是中学生鉴赏古典诗歌的基本素养,本文以此为中心,谈谈初中语文古典诗歌鉴赏教学应做好四点:读诗百遍,诗意自见;疏通用典,解读意象;驰骋想象,再造画面;妙语生情,佳句流芳。努力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水平,使古典诗歌——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代代相传并发扬光大。
  关键词:中国古典诗歌; 诗意; 用典; 意象; 画面; 千古名句
  自古以来,我国就有诗教的传统,通过诗歌教育,让学生认识到在初中阶段古典诗歌的积累与鉴赏是古典诗歌教学的重点。 语文教师要巧妙地运用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对古典诗歌学习的兴趣, 深化学生对古典诗歌的理解和体悟,培养学生鉴赏古诗的能力,这也是初中古典诗歌的教学难点。 以下是根据本人的一些教学实践,提出的几点初中古典诗歌教学的看法。
  一、充分认识、重视诗歌教学的重要性,这是做好诗歌鉴赏教学的基础和前提
  认识是行动的保障,只有我们认识到诗歌鉴赏对中学语文教学及学生的健康成长所起的作用,我们才会大胆去进行诗歌鉴赏教学的探索和改革。诗歌鉴赏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及想象力。如读完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头脑中便会浮现出一幅画面,就好像看到了袅袅青烟,好像看到了气势磅礴、从天而降的瀑布;诗歌鉴赏教学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如果多背诵诗歌,多对诗歌进行鉴赏评析,那么学生的理解能力、鉴赏能力、表达能力、写作能力都会得到相应的提高;诗歌鉴赏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道德素养,对学生性格的培养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古典诗歌,或叙事,或抒情;或豪放,或委婉;无论怎样,都表达了对生活、社会的关注,反映了社会现实或心中的理想,大多表达了对生活、国家的赞扬或对未来生活的愿望。学生从中往往会感到一种无形的力量。
  二、读诗百遍,诗意自见
  古典诗歌诗句工整对仗,读起来音韵和谐,琅琅上口,其独特的音韵美是陶冶情操的最佳途径。然而,现在的学生并不重视古典诗歌的诵读,很多学生诵读古诗词不讲音律,不求押韵,声音拖沓、乏力,毫无美感可言,不少学生还误以为声情并茂的朗读是矫情的行为。
  其实,多诵读有一个更为直接的作用就是有助于理解诗意。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此道用于读诗也是一样,读诗百遍,诗意自见。
  其中,一些诗歌只要一读,诗意立见分晓,如赵翼的《论诗》“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诗意明白晓畅,语调铿锵有力,诵读之后,诗人的慷慨陈词如临其境;有些诗歌则是一定要多读才能深感其义,如李白的《将进酒》《行路难》等作品,篇幅不短,词藻奇丽,气势磅礴,若不多读,难以融进作品,体味诗意,若能多读,必有所获。
  诗歌独特的魅力还因其独特的形式结构,诗句的奇妙在于它不能用一般的语法法则生搬硬套在其身上,唯用吟诵之法才能悟出其中的妙处。
  三、驰骋想象,再造画面
  “借景抒情”、“即景生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都是古典诗歌创作最常用的手法,古人善于借助景物表达主观感情,用画面来营造悠远的意境,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更应该因势利导,为学生构筑联想和想象的桥梁,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创造性地重现诗的意境,从而感悟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情感。
  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全词仅五句28个字,凝练的语言中包含丰富的意蕴,那么,如何让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情感?此时,可以结合多媒体的手段,在凄美音乐的配合下,在动情的描画中,让学生闭上眼睛,在脑海中勾画出一幅萧瑟凄凉的“游子思归”图,必能激起读者心灵上的共鸣。
  四、体会诗歌灵活的表达技巧
  我们通常所说的表达技巧主要包括: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三个方面。任何一种文学作品的创作,它的表达技巧应该是多样化的、综合性的。在古典诗歌中,主要运用叙述、议论、描写和抒情四种表达方式。叙述,就是铺陈其事,如《诗经国风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铺陈叙述了奴隶主残酷剥削、压迫奴隶的事实;再如杜甫的《石壕吏》“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真实的记录了安史之乱给老百姓所带来的家破人亡的深重灾难。描写,有人物的描写和自然景物的描写。如《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开篇就从滚滚而来的大江写起,汹涌奔腾,气势磅礴。把大江与千古人物联系起来,布置了一个极为广阔而悠久的空间时间背景;“乱石穿空,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集中写赤壁景物:陡峭的山崖高插云霄,汹涌的骇浪搏击着江岸,滚滚的江流卷起千万堆澎湃的雪浪、词的上阕集中写景,下阕“雄姿英发、羽扇纶巾”,写出了周瑜的英姿和他从容娴雅。描写又有动静结合和虚实结合的不同,如《沁园春雪》“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山就像舞动的银蛇,高原就像奔驰的大象,以动写静,写出了山、原的雄奇壮丽。“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嬈”诗人有眼前的美景想想雪后初晴、红、素辉映的秀美景象。抒情有间接和直接抒情两种方式,这也是诗歌中最为常见的。对于修辞手法的鉴赏,主要就是体会修辞的艺术作用。古典诗歌中常见的表现手法有: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垫、象征、对比、欲扬先抑、以动写静、虚实相生等。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作者借当年刘裕北伐抗敌的典故,讽刺了当权者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和力图恢复中原的决心;于谦的《石灰吟》中,作者借石灰的品质来象征自己高洁的情操和志趣等。
  如果说诗歌的语言体现了作家的语言素养的话,那么技巧则就体现了作家谋篇布局的匠心独具。
  总之,在中国古典诗歌教学上,我们要引导学生学会知人论世,养成诵读习惯,通过意境再现,让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从而逐步提高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 努力做到让课堂充满生机,让古典诗歌焕发青春活力。只要具备足够的信心,努力去积累、去感悟、去引导,诗歌鉴赏教学就一定会开展得更加成功。
  参考文献:
  [1]《古代诗歌精品鉴赏》刘登阁著.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2年。
其他文献
摘 要: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学生的养成教育也不容忽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文明习惯都必需从小抓起、从小事抓起,小学生年龄小、可塑性强。教师如果能在平时的工作中重视养成教育,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对学生以后甚至将来的学习、工作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小学生;养成教育;行为习惯   随着社
摘 要:新课的导入在课堂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新课改形势下的语文课堂教学中,采用适宜的导入方式会使一节课的开端气氛活跃,师生之间得到迅速沟通,学生与教材之间架设起认知的桥梁,从而使教师顺利完成整节课的教学任务,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中语文;导入教学  一、谜语导入  学生们都喜欢猜谜语,谜语导入教学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导入方式,谜语导入妙趣横生、引人注意,让人在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知识
目的 分析延续性护理对乳腺癌术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乳腺癌30例,均分为两组,对照组行临床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对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措施,详细
摘 要:所谓“合作学习法”是指将全班学生按每个学生的实际水平由学生自己组合成若干小组,各组学生(2-6人)共同研究和探讨教师事先设计好的问题,教师通过巡回观察和即时反馈的信息,及时给予指导的以小组互助合作学习为主的一种教学模式;结合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生积极探索问题,每组学生通过相互研究和讨论解决这些问题以达到掌握基本知识,完善认知结构,优化思维品质;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的教学方法。  关键
摘 要:数学思想及数学方法是数学课程的精华,同时也是将理论知识转变为应用能力的途径。当前,初中阶段的数学课程所包含的思想及方法主要有:整体思想、归纳思想、类比思想、辩证思想等。教师想要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数学素养,就应重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  关键词:数学思想;初中数学;方法体系  数学思想是对数学知识和方法本质的认识,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根本策略,它直接支配着数学的实践活动;数学思想和方法是
目的 观察循证护理在结直肠癌术后管理护理规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结直肠肿瘤手术治疗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3
目的 对泌尿系结石患者护理中采用饮食指导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选择我院泌尿外科2018年6月~2019年12月进行手术治疗结石的110例患者,均分为给予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和在此基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