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技工学校电工学教学的最大难度在于课程概念抽象难懂、理论性强。本文从课程的特点出发,结合学生实际,以攻克电工学难教、难学为目的,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把师生最感头疼的学科变得易教、易学、易懂。
【关键词】电工学 教学分析 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6-0193-02
电工学是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类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教师普遍感到难教,学生感到原理枯燥难懂,实验操作困难,于是在学习中产生厌学、自暴自弃的情绪。解决目前学生的现状已成为电工课老师亟待解决的课题。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分析了本课程既难教又难学的原因,提出了解决问题的一些办法。
一、正确认识本课程的特点
首先,这门课程内容抽象,理论性强。对于初中毕业的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学生缺乏高中阶段数学、物理等基础知识,所以讲授起来学生难以接受。本课程涉及数学知识相当多,如基尔霍夫定律应用中方程组的解法,交流电路中矢量知识的应用等。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必须借助于良好的数学基础知识,学生的基础知识普遍较差,要使学生牢固掌握教材的内容,教师必须“逢山开路,遇河架桥”。其次,因为内容抽象,教师用语言描述效果较差,如电场、磁场、磁感应线等内容看不到、摸不着,学生很难接受。另外,实验环节也存在一些问题,有部分学生不重视,对实验目的、实验器材、操作步骤、电路原理、实验报告等不认真把握,实验效果较差。
二、重视新课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导入新课是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恰当的引入新课可使枯燥乏味的电工课上得生动有趣,能很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引入新课应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学生情况等因素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方法:
1.利用设疑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有意设置疑问,将要讲述的问题引出来,这种方法能引导学生对教师设置的问题进行思考,进而引出新课内容,并主动在新课内容中寻找答案。如在学习欧姆定律时,我这样提出问题:同学们知道,用导线将电源、用电器连成闭合回路,电路中才有电流,那么电路中电流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通过设疑使学生既回顾了这些物理量的含义,又可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设想。随后引出新课——欧姆定律。
2.实验引入法
由于本课程实践性强且抽象,要增强内容的直观性,只有借助实验来验证理论。如在均匀磁场中放置一段导体,其两端分别与检流计相接,形成一个回路,当导体作切割磁感应线运动时,检流计指针偏转,表明回路中有感应电流。通过实验,可直观地引出电磁感应现象及其定律。又如,在讲电流的磁场时,首先演示通电直导线可使其下方的小磁针转动的实验。为什么小磁针会转动?这说明小磁针一定受到力的作用,力来源于直导线周围产生的磁场,这样就引出了电流的磁场。以实验导入新课既直观自然,又富有吸引力,激发学习兴趣,教学效果较好。
三、类比教学,有助于知识纵横联系。
在电工学课程中,有很多基本理论、概念都具有类似之处,相互间有着密切联系。采用类比法进行教学,强调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如在学习欧姆定律及其应用这一节中,电路在通路、断路、短路三种状态下负载电阻、电路电流、外电路电压大小,通过列表比较有助于学生对电路的三种状态理解和记忆。再如对于交流电路中的纯电阻、纯电感、纯电容电路,教学中可通过列表从电路结构、电阻、感抗、容抗、电压、电流的数量联系、相位关系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找出异同点,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教学内容中有些概念类似、易混淆,如左、右手定则、右手螺旋定则。为此首先把三个定则同时列出,区分他们的适应场合,再针对不同的使用场合具体分析大拇指所指的方向代表什么,四指所指的方向代表什么,手心、手背又有何作用等。这样,学生对三个定则的概念和运用场合就容易区分了。
四、重视理论联系实际
自然科学理论只有回到实际中去指导实践,才能为社会服务。一个理论再完美,如果脱离了实际,也就毫无意义了。如在讲授“电工和电功率”时,先讲电工和电功率的基本知识,然后教学生怎样计算电功率和用电量,再引导学生计算自己家中一天的用电量和一个月的电费,让学生通过与生活密切联系的事情来理解“电工和电功率”的概念。再如机床工作台的前进和后退;车库或商店的卷帘门需要收起或放下等,这些动作都可以通过控制电动机的正反转来实现。这样把教材中的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提高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觉得学有所用。这样可使枯燥乏味的知识兴趣化,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减少了教学难度,使教学内容更直观、易懂、易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五、讲练结合、复习巩固
在电工课教学中,教师讲课固然重要,但也不能忽视学生练习。学生只有在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指导下,通过多练才能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掌握所学内容。教师应对学生的练习加以指导,如从习题册或教材中选取一些有针对性和代表性的习题,不脱离授课内容和学生实际程度,根据学生学习基础做一些必要提示讲解,加强课堂作业的讲练,做到难易、数量适当。在批改作业方面,对存在的问题和错误加以总结和归纳,对共性错误采用集体讲解,个别问题、错误采用个别指导。这样可以了解学生学习情况,解决学习中的疑难问题,牢固掌握所学知识。
及时的复习巩固,对牢固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是很重要的一环。因此,教学中采用章节小结、复习、测验的形式,会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单元测验可使所学知识及时加以巩固、消化,并为后续内容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得到了广泛应用。因为本课程内容抽象,教师用语言不易描述,实验又不太容易进行,如果用多媒体计算机制作逼真的模拟课件,就可使抽象的内容直观易懂。如制作课件模拟日光灯的启动原理,电动机、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多媒体课件应用文字、图像、色彩、声乐对学生的视觉、听觉进行多样化的刺激和诱导,能使传统教学手段难以讲清楚的内容变得直观生动。如学习电场、磁场内容时,若采用多媒体三维动画技术模拟该过程,学生能清楚看到电场线、磁感应线的整体分布及动态变化。再如,电源内部电子和正电荷的移动、电容器充放电、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控制等。通过多媒体教学后,将一些抽象的概念、复杂的变化过程和运动形式,以内容生动、图像逼真、声音动听的教学信息展现在学生面前,增强了学生的直观感。
七、重视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
电工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课程,要加强对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学生在试验中可以发现问题,启发他们多思考、多动手,培养其学习兴趣。比如针对实验内容怎样画好电路图;选择仪表;如何操作、处理数据、写实验报告等问题示范介绍,然后要求学生测出实验数据,写出完整的实验报告。如在学习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线路时,要求学生分组实验,每组学生中又有不同的分工,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试验中,亲自动手操作。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动手操作、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又巩固了教材内容。
八、结束语
总之,在本课程的教学实践中,要充分认识课程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情况,提高教师自身的业务水平,创新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电工学 教学分析 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6-0193-02
电工学是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类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教师普遍感到难教,学生感到原理枯燥难懂,实验操作困难,于是在学习中产生厌学、自暴自弃的情绪。解决目前学生的现状已成为电工课老师亟待解决的课题。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分析了本课程既难教又难学的原因,提出了解决问题的一些办法。
一、正确认识本课程的特点
首先,这门课程内容抽象,理论性强。对于初中毕业的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学生缺乏高中阶段数学、物理等基础知识,所以讲授起来学生难以接受。本课程涉及数学知识相当多,如基尔霍夫定律应用中方程组的解法,交流电路中矢量知识的应用等。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必须借助于良好的数学基础知识,学生的基础知识普遍较差,要使学生牢固掌握教材的内容,教师必须“逢山开路,遇河架桥”。其次,因为内容抽象,教师用语言描述效果较差,如电场、磁场、磁感应线等内容看不到、摸不着,学生很难接受。另外,实验环节也存在一些问题,有部分学生不重视,对实验目的、实验器材、操作步骤、电路原理、实验报告等不认真把握,实验效果较差。
二、重视新课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导入新课是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恰当的引入新课可使枯燥乏味的电工课上得生动有趣,能很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引入新课应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学生情况等因素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方法:
1.利用设疑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有意设置疑问,将要讲述的问题引出来,这种方法能引导学生对教师设置的问题进行思考,进而引出新课内容,并主动在新课内容中寻找答案。如在学习欧姆定律时,我这样提出问题:同学们知道,用导线将电源、用电器连成闭合回路,电路中才有电流,那么电路中电流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通过设疑使学生既回顾了这些物理量的含义,又可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设想。随后引出新课——欧姆定律。
2.实验引入法
由于本课程实践性强且抽象,要增强内容的直观性,只有借助实验来验证理论。如在均匀磁场中放置一段导体,其两端分别与检流计相接,形成一个回路,当导体作切割磁感应线运动时,检流计指针偏转,表明回路中有感应电流。通过实验,可直观地引出电磁感应现象及其定律。又如,在讲电流的磁场时,首先演示通电直导线可使其下方的小磁针转动的实验。为什么小磁针会转动?这说明小磁针一定受到力的作用,力来源于直导线周围产生的磁场,这样就引出了电流的磁场。以实验导入新课既直观自然,又富有吸引力,激发学习兴趣,教学效果较好。
三、类比教学,有助于知识纵横联系。
在电工学课程中,有很多基本理论、概念都具有类似之处,相互间有着密切联系。采用类比法进行教学,强调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如在学习欧姆定律及其应用这一节中,电路在通路、断路、短路三种状态下负载电阻、电路电流、外电路电压大小,通过列表比较有助于学生对电路的三种状态理解和记忆。再如对于交流电路中的纯电阻、纯电感、纯电容电路,教学中可通过列表从电路结构、电阻、感抗、容抗、电压、电流的数量联系、相位关系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找出异同点,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教学内容中有些概念类似、易混淆,如左、右手定则、右手螺旋定则。为此首先把三个定则同时列出,区分他们的适应场合,再针对不同的使用场合具体分析大拇指所指的方向代表什么,四指所指的方向代表什么,手心、手背又有何作用等。这样,学生对三个定则的概念和运用场合就容易区分了。
四、重视理论联系实际
自然科学理论只有回到实际中去指导实践,才能为社会服务。一个理论再完美,如果脱离了实际,也就毫无意义了。如在讲授“电工和电功率”时,先讲电工和电功率的基本知识,然后教学生怎样计算电功率和用电量,再引导学生计算自己家中一天的用电量和一个月的电费,让学生通过与生活密切联系的事情来理解“电工和电功率”的概念。再如机床工作台的前进和后退;车库或商店的卷帘门需要收起或放下等,这些动作都可以通过控制电动机的正反转来实现。这样把教材中的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提高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觉得学有所用。这样可使枯燥乏味的知识兴趣化,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减少了教学难度,使教学内容更直观、易懂、易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五、讲练结合、复习巩固
在电工课教学中,教师讲课固然重要,但也不能忽视学生练习。学生只有在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指导下,通过多练才能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掌握所学内容。教师应对学生的练习加以指导,如从习题册或教材中选取一些有针对性和代表性的习题,不脱离授课内容和学生实际程度,根据学生学习基础做一些必要提示讲解,加强课堂作业的讲练,做到难易、数量适当。在批改作业方面,对存在的问题和错误加以总结和归纳,对共性错误采用集体讲解,个别问题、错误采用个别指导。这样可以了解学生学习情况,解决学习中的疑难问题,牢固掌握所学知识。
及时的复习巩固,对牢固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是很重要的一环。因此,教学中采用章节小结、复习、测验的形式,会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单元测验可使所学知识及时加以巩固、消化,并为后续内容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得到了广泛应用。因为本课程内容抽象,教师用语言不易描述,实验又不太容易进行,如果用多媒体计算机制作逼真的模拟课件,就可使抽象的内容直观易懂。如制作课件模拟日光灯的启动原理,电动机、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多媒体课件应用文字、图像、色彩、声乐对学生的视觉、听觉进行多样化的刺激和诱导,能使传统教学手段难以讲清楚的内容变得直观生动。如学习电场、磁场内容时,若采用多媒体三维动画技术模拟该过程,学生能清楚看到电场线、磁感应线的整体分布及动态变化。再如,电源内部电子和正电荷的移动、电容器充放电、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控制等。通过多媒体教学后,将一些抽象的概念、复杂的变化过程和运动形式,以内容生动、图像逼真、声音动听的教学信息展现在学生面前,增强了学生的直观感。
七、重视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
电工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课程,要加强对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学生在试验中可以发现问题,启发他们多思考、多动手,培养其学习兴趣。比如针对实验内容怎样画好电路图;选择仪表;如何操作、处理数据、写实验报告等问题示范介绍,然后要求学生测出实验数据,写出完整的实验报告。如在学习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线路时,要求学生分组实验,每组学生中又有不同的分工,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试验中,亲自动手操作。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动手操作、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又巩固了教材内容。
八、结束语
总之,在本课程的教学实践中,要充分认识课程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情况,提高教师自身的业务水平,创新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