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创设:让地理题材的品德教学趣味盎然

来源 :中小学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onysos2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地理题材的品德教学中,如何才能让学生学得趣味盎然?我在执教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我国的行政区》时,进行了如下尝试。
  【案例片段】
  师:地图上虽然看着并不远,其实它们远隔5000多千米。我们来看几张照片,大家猜猜,这大约是什么季节拍的?(出示人们在海边游泳的照片)
  生:夏天,因为他们在海边游泳。
  (教师出示答案“冬天的海南”,学生一片惊叹。)
  师:同样的季节,黑龙江的小朋友又在干什么呢?(出示堆雪人、打雪仗的照片)
  (学生又是一片惊叹。)
  师:大家有什么想说的?
  生:同样的季节,两个地方相差这么大!
  师:是呀,同样的冬天,海南的平均气温为20度左右,黑龙江的平均气温为零下20度左右。为什么两地的温差会那么大呢?
  生:因为海南在祖国大陆最南边,黑龙江在最北边。
  师:对,南北距离越远,气候差异越大。我们浙江省位于祖国的东部,我们来看自己学校的一张作息时间表(出示作息时间表),上午第一节课几点开始?
  生:8点。
  师:那位于祖国最西边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小朋友又是什么时候开始第一节课的呢?(出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小学的作息时间表)
  生:10点。
  师:大家发现了什么?
  生:他们那儿为什么那么晚才上课呀?
  生:我知道。我妈妈告诉过我,那儿8点钟太阳才刚刚升起。
  师:为什么我们这儿已是艳阳高照,可新疆却刚刚旭日东升呢?
  生:因为新疆在我国的最西边,我们这里太阳升起后,还要过两个小时,新疆的小朋友才能看到太阳升起。
  师:新疆离我们远不远?
  生:远!
  师:对此,大家有什么感受?
  生:我们的祖国真大呀!
  【案例反思】
  地理知识是较为枯燥的。但如将这些知识性的内容置于趣味性的情境,会使学生既获得知识,又得到快乐,使课堂更为丰满、高效,趣味盎然。
  在让学生知道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时,我们往往会出示一些数字来说明,如南北、东西的距离,与别的国家面积相比,这些固然能说明问题,但这些数字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也只是模糊的印记。如何通过创设有趣的情境,让学生有效感知祖国的辽阔呢?
  案例中,我把南北的距离变成了冬天游泳和堆雪人、打雪仗的对比,把东西的距离变成了时间上的差距,把枯燥的数字转化为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自我感悟祖国的辽阔。这样的情境创设,既渗透了地理知识,又让学生在好玩、有趣的生活情境中增加了对地理知识学习的兴趣。有了这样的感知,有了这样的兴趣,再引导学生去探究祖国到底有多大,南北、东西距离到底有多远,如此,教学目标就达成了。
  可见,只要我们善于创设生活情境,让课堂充满趣味,学生何尝不会喜欢地理题材的品德课!
  
  (作者单位:绍兴县孙端镇中心小学
  浙江绍兴312090)
  责任编辑徐向阳
其他文献
1998年,我毕业分配到一所乡村小学任教。那时的我,刚参加工作,年轻气盛,不但要求自己样样争先,就是对自己的学生也是如此。开学第一天,我就对全班同学响亮地喊出“事事争第一”的口号,要求他们无论大事小事一律不准落后,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将这口号落到实处。我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想让自己的班成为全年级最出色的班,让所有人都对我这个刚参加工作的黄毛丫头刮目相看。事实证明,我的努力没有白费。一学期下来,我们班
课题背景  翻阅4-6年级的《品德与社会》教材,发现都有讲述科技的话题,涉及交通、水电、食品、农业等多个领域。设计本课时,老师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形成了新的教学子课题,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同构”,从而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人类发展了科技,科技的飞越又给我们的生命带来了福音。      教学目标  了解科技在医学中的重要作用,领略科技的神奇力量,感受科技的不断发展为我们的生命带
【案例】  一天晚上,我接到文亮母亲的电话,让我把她儿子的新同桌旭军调开。对这件事,我早有心理准备,只是没想到事情会来得这样快。  旭军学习成绩糟糕,经常考个位数,而且调皮捣蛋,是个不折不扣“问题学生”,谁都不愿意和他同桌。这不,家长又建议我让旭军单独坐。  显然,这个环境不好——让旭军一个人坐在教室后面,他就会有被集体抛弃的感觉。他才四年级,这样下去对他的发展很不利。同为受教育者,这样的“待遇”
张中文:师德建设的道德性探讨    张中文在《现代教育科学》2010年第3期撰文指出,师德是教师道德的简称,它是教师共同体在长期从事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历史地形成的一系列道德规范和准则,是教师共同体所秉持的职业道德操守和道德良心,它内敛为教师的德性,外显为教师的德行,是教师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个人私德的统一体。师德建设作为公民道德建设和社会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本质上说是一种道德建设,具有
冯文全:关于“生活德育”的反思与重构    《教育研究》2009年第11期刊登冯文全的文章。作者从哲学、教育学和德育社会学等多学科视角对“生活德育”进行严谨的审视,发现“生活德育”论在思维方式上不仅犯有形而上学的错误,而且也经不起教育历史与现实的事实检验和教育理论的拷问。  首先,从哲学的角度看,我国的德育改革,不是要放弃学校德育的政治方向,也不是要全盘否定道德知识的教育,而是要在确保德育的政治价
一门三院士,这在中国科学史上绝无仅有,即便是放诸世界,也是屈指可数。三院士是谁?梁思成、梁思永、梁思礼。他们的父亲就是鼎鼎大名的梁启超。梁家满门俊秀,自然与梁启超的言传身教息息相关。梁启超的《宝贝,你们好吗》(山西人民出版社2012年6月第1版),是梁启超写给子女的家书,里面满是父亲对孩子的期许。  梁启超是近代中国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他在公务繁忙之余,对子女的教育也颇为成功。子女14,
摘要:校长、教师、学生的关系不是博弈的关系,而是游戏的关系。这是由教育规定的关系,是一种本体论的关系。因此,学校不是冲突的战场,而是要守护的游戏之地。在现实中,博弈关系取代了游戏关系,为此,需要回归游戏关系。回归的起点是让教师讲智慧语言,而不是情感语言和技术语言。  关键词:博弈关系;游戏关系;教育  中图分类号:G75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183(2011)04-0014-04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与发展,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城乡之间的英语教学差异日益凸显,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师生课堂互动频率和学生的课堂积极性等方面。本文将通过对英语课堂师生互动的城乡差异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探究缩小城乡学生英语学习差异的方法。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城乡差异;师生互动  【作者简介】李春红,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区桃园中学。  目前由于受到经济发展水平、
语文是一门人文性很强的学科,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社会主义思想品质和爱国主义精神。而其中“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尤为重要。怎样开启学生心灵之窗,给他们一双审美的眼睛呢?  一、美在朗读  课堂教学中,琅琅的读书声总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叶圣陶称诵读为“美读”,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要求:“本学科的教学内容要注重与语文等学科教学内容的紧密结合。”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品德教材中有许多内容和语文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或主题接近,或内容相仿……语文学科蕴涵的知识性、思想性,与品德学科有着内在的一致性和融通性,有效利用语文学科资源能促进品德课程内涵的拓展与提升。为此,我依据学生实际情况,充分挖掘这两门学科的教材资源,对其进行筛选、整合与重组,灵活调控教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