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标理念下的高中写作教学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K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在高中语文新课标理念下,尝试探讨以开展写作课堂活动为主要手段,积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探索提升高中写作教学效率的方法和途径,从而切实有效地培养和提升高中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写作;写作活动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2017年新修订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非常清晰地明确了高中语文教学的一些基本理念,如新课标以“语文核心素养”为本,坚持立德树人,增强文化自信,更多关注“人”的综合素养的提升;又如新课标非常注重高中学生的个性发展,要求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突出强调高中语文课程“育人性”基本特点和功能;再如新课标非常明确提出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概念、范围和实现途径,并把“语文实践”作为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基本途径,要求语文教学要抓紧抓实“语文实践”等等。上述几点普通高中语文新课标的新理念,给我们的普通高中写作教学指出了明确的方向。
  笔者结合自身的语文教学经验和实践,认为在上述新理念下,普通高中的写作教学,应该要以写作活动为主要手段,大力培养和激发高中学生的写作兴趣,着力提升高中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从而切实有效地培养和提升普通高中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一、开展写作积累活动,培养和提升高中学生的写作兴趣
  在日常的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笔者发现同学们写作的最大障碍之一就是欠缺兴趣,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动力性困难”,所谓“动力性困难”,有人解释为:“即写作兴趣、写作热情等方面的存在着畏难情绪。”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名言就非常明确的道出了兴趣的对学习的重要作用。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对所从事活动的抱有浓厚的兴趣,往往可以激发起人们愉悦的心情和良好的情绪。多年以来,作文教学一直都是我们高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老大难”问题。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看到,很多学生不喜欢写作文,其原因尽管是多个方面的,但最主要原因还是“兴趣”二字。 因为写作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特别对于个别高中生来说,由于底子薄、信心不足,学生一般视作文如老虎,害怕得很。如何才能有效地消除高中学生写作的畏难情绪,切实提高高中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水平呢?笔者认为开展课堂写作活动不失为一个比较好的解决方法。
  例如开展课前演讲活动。在语文课的前5分钟,以“学习小组”(一般以4人为一小组)为单位,在组长的主持下,各组员按一定的顺序把自己最满意的习作或是最喜好的作品在小组内进行演讲,演讲的同学要说出所谈作品的优点或缺点,其他同学要做好笔记,写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并作组内交流体会……这样既可以引导同学品鉴自己积累的内容,又进一步深化拓展写作素材,可谓一举两得。
  再如开展积累交流活动。在自愿的前提下,建议同学们订阅一两种有益的杂志报刊,这样一个班就基本可以筹集到有益的杂志报刊一百多份,全班同学交换传阅,积累素材,并一起编目录、写心得。这样既可以开阔学生的积累视野,又可以调动学生的积累积极性,培养和提高积累写作素材的兴趣,也是一举两得的好事情。
  又如开展生活体验活动。著名语文教育大家刘国正先生就认为:“学生自有学生的生活,问题在于学生还没有认识到,这些是可以写进作文的。”其实,学生的生活是自己作文的活水源头,语文教师要有意识带领学生走出学校的小课堂,积极走进社会的“大课堂”,把“小课堂”和“大课堂”有机结合起来,鼓励和引导学生不仅关心身边的小事, 诸如家庭生活、邻里关系、亲朋交往等等;还要关注社会大事,诸如“一带一路”、体制改革、国际风云等等,让学生在社会的“大课堂”中真切感受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努力捕捉生活中感人的瞬间,从而不断增加自己写作宝库中的“奇珍異宝”。特别是对高中学生来说,尤其应该如此!
  二、开展写作游戏活动,培养和提升高中学生的写作兴趣
  现在的中学生,尤其是高中学生,对写作的兴趣不高,甚至有点厌恶写作文。但是对游戏却是非常感兴趣,因此在课堂开展写作游戏,可以极大地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写作兴趣。例如,在高一新生的第一节语文课,笔者确定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为“沟通”,计划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有体验有感悟,然后在此基础上写作。
  为此,笔者引入的一个课堂游戏《进化论》,时间约为10分钟,游戏程序为四个步骤: 全体同学蹲下且视为鸡蛋;互相找自己的伙伴进行猜拳,猜拳胜者就可以进化为小鸡;然后再找同是小鸡的同伴再进行猜拳游戏,猜拳胜者就可以进化为凤凰,猜拳输的要退化为鸡蛋;这样一直进行一段时间,直到大部分的同学都进化为凤凰。
  此活动让学生相互熟悉,消除同学们之间的陌生感,也改善课堂凝固冷淡的气氛,创设了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自我介绍结束后,布置课后写作:写一篇以 “沟通”为题目的作文。没想到学生写作兴趣盎然,群情激涨,一个个写下了有真情实感、有个性见解的文章。
  三、开展思维训练活动,培养和提升高中学生的写作兴趣
  在传统的写作教学中,往往重视教师的写前指导,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完全取代了学生的地位,学生成了教师写作的代言人,学生此时的作文完全没有自己的心声,更别谈提升学生的写作兴趣。而在新课标理念下,开展写作活动,注重开展发散思维的训练,张扬学生的思维个性,提升学生的写作兴趣。
  学生围绕话题进行思维发散,想想能发散出多少种角度和方向,展开想象和联想的翅膀,不管大小,不问次序,想到一点与话题有关的思路,就用简短的话将它写在纸上,一直到把当时所想的意思全都记下来为止
  开展发散思维训练是非常有效的,它让学生在宽松自由的活动环境中,以学习小组的形式进行交流讨论、思想碰撞;还能克服学生的作文感情虚假、思维定式、材料贫乏的缺点;而且能极大提升写作兴趣,同时它又让学生实现了个性化写作,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总之,在新课标理念的引领下,探索构建写作活动教学模式,既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同时,也是教师积极开发课内外写作资源的一种方式,是个性化教学的一种表现;而且在活动中学生有真情实感的体验,有独特深刻的思考,培养了创新思维,从而在写作教学活动中切实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马正平.中学写作教学新思维[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2] 王格奇,王德俊.语文新课程教学设计[M].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编辑:郭恒)
其他文献
【摘要】基于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的观点及学生的实践经验和认知规律,我尝试在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运用“教学做合一”的理念,通过“角色体验”的策略,引领学生深入走进文本,亲自在“做”的活动中获得知识,实现生生、师生、文本及作者的有效对话,以此提高高年级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走进文本;角色体验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基于陶行知“
【摘要】作为小学教育中的主要学科之一,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一直都深受重视。近年来,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也使得小学语文教学获得了许多新的成果。不过,课堂提问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环节,其在实践当中仍旧存在着一些问题。提问的目的不仅仅是考查学生的学习成果,更是为了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和想象力,积极对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更加凸显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
目的:1、研究水杨酸钠(Sodium salicylate, ss)对 Sprague-Dawley(SD)大鼠听力阈值以及听性脑千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flect,ABR)检测Ⅰ、Ⅲ、Ⅴ波潜伏期以及Ⅰ-Ⅴ、Ⅲ-
【摘要】汉语拼音是识字和学习普通话的工具,只有掌握好汉语拼音,才能更好地学习语文知 识。但是一年级的孩子学习汉语拼音时大多会觉得很乏味,我们要让学生对汉语拼音感兴趣,因为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所以,在教学汉语拼音时,我们就必须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简言之就是将情境教育融入汉语拼音的教学中,这样才会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提高学习汉语拼音的效率。  【关键词】汉语拼音;情境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