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敏的新闻情结

来源 :新闻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fghjk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64岁的史学敏曾担任过商水县位集乡乡长、城关乡乡长和县劳动局副局长,2003年退了休。无论是在政务繁忙的领导岗位,还是在养尊处优的退休生活中,他一直没撂下笔,而是围绕着他的新闻情结孜孜以求,默默地笔耕着。
  史学敏对新闻的热爱达到了入迷的程度。从当兵那天起,就坚持写心得体会,46年没间断,每天结合工作实际写一篇。天长日久,就写了10多本。他经常把报纸上喜爱的好文章剪下来,分类贴在剪贴本上,有空就拿出来看看。他闲时学,忙时挤时间也要学,真可谓是嘴勤问、心勤想、手勤记。
  史学敏钻进去了,他不仅钻研自己写的稿子,而且对报刊上的文章也一篇一篇地钻读,看他们的写作方法,看他们写出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一次,他看了几期《农民日报》关于刹住结婚大操大办的文章,就认真选好角度,写了一篇《结婚节俭就不要怕人家说闲话》的稿件,寄去一星期就被《农民日报》采用了。
  他经常说干什么就不要怕苦、怕累,不怕别人说闲话。他当通讯员都是在业余时间写稿子,往往是人家玩自己却埋头苦干;人家睡得正香甜,自己却在熬通宵。在写作的实践中,他如果有材料写不出来,就睡不好觉,吃不下饭。特别是在乡镇和局里当领导时,工作确实繁忙,但就在那种情境下他对通讯报道却没有一丝一毫放松。有人劝他:“年纪大了,该清闲享福了,还骑着车子到处跑着写啥?”他反而觉得,退休后时间更充足了,更应该发挥余热。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记笔记是一种毅力的锻炼,是一种学习知识的积累,也是对人生的思索。条件好的时候写,条件不好的时候创造条件也要写,他从中获得了知识和乐趣。特别是退休后,记笔记不仅充实了晚年生活,增加了生活乐趣,还养成了动笔动脑的良好习惯。
  凭着热劲、钻劲、干劲,46年来他写了3250篇稿件,在县以上电台、报纸杂志上发表1200多篇,多次被省、市、县评为优秀通讯员。2006年是他的丰收年——仅此一年他发表新闻、文学作品就达100多篇,并荣获县委、县政府颁发的新闻奖,还被河南省作家协会吸收为会员。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相信史学敏在他的勤奋耕耘下,定会创造出更宽广的天地。
其他文献
在我国的文化语境中,“大”是一种境界,是一种气度,是一种风范,是一种霸气。庄子的“鲲鹏展翅九万里”,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让人终生难忘。同样,报人都以追求“大报”为目标,以
时代在向前推进,报刊市场化运作中的百转千回使得人们逐渐平静下来,进而开始从历史和民族的高度来审视党报的传统定位和传统优势,并力争在市场化运作的过程中为它赢得应有的一席
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理念需要
尧有欲谏之鼓,舜有诽谤之木,汤有司过之士,武王有戒慎之鼗……历朝历代,古今中外,大都很重视舆论批评的作用。舆论批评是社会前进的助推器,是民情政风的调节阀,是一个社会政治开明程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对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农村贫困人口,按最低生活标准实行补助的制度,它是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建立农村最低社会保障制
针对德育对象的主体化,高校德育要培育新的德育观。要高扬人的主体性,建设和发展科学的德育理论,开展主体性德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