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寨大黄鸭遍地开花

来源 :中学生天地·高中学习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cko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荷兰艺术家霍夫曼创造了一只巨型的黄色橡皮鸭,之后他便带着这只黄色的大鸭子开始了世界巡游。今年5月至6月,大黄鸭“游”到了香港维多利亚港,引起了轰动,不少内地游客专程赴港一睹大黄鸭风采。
  与此同时,不少人发现,自己身边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山寨大黄鸭。5月31日,天津某社区定制了一只6米高的大黄鸭放置在小区的湖面上;同一天,重庆奥体中心的体育公园内也出现了一只大黄鸭;6月3日,东阳横店影视城内,一只高约10米的大黄鸭俨然成为新景点……
  山寨大黄鸭在中国大陆遍地开花的现象让“大黄鸭之父”霍夫曼感到不快,他通过媒体指出,自己并没有与中国大陆任何一个城市或企业就大黄鸭的版权达成任何协议。
  这让近几年盛行中国的山寨文化再一次成为舆论的焦点。如今在中国,山寨产品无处不在,山寨手机、山寨名牌、山寨建筑……山寨产品仿真性、快速化、平民化的特点使其成功扎根中国市场,有人甚至认为“山寨”是草根创新、群众智慧的象征。
  针对这一现象,美国记者博斯克认为,尽管许多西方人觉得山寨产品,特别是山寨建筑粗劣、古怪,中国却对“山寨”持不同态度。她说:“中国对待山寨文化与西方不同,西方认为‘山寨’是禁区,应当不惜代价避免。在中国,模仿则被视作精通的一种表现,应加以鼓励而不是厌恶。”
  顾吟秋: 令人抗拒的世界“大同”。
  当下,山寨文化正在将世界变得“大同”。这个“大同”不是《礼记》中提及的平和、安定,而是“大相同”——山寨文化仿佛让世界掉进一个可以随意拿取、任意模仿的无创新、无辨识度的深渊。
  世上的美景因其独特令人驻足,人类也因个体的独特性让世间充满故事。每位创造者都试图通过作品传达自己独特的视角与情感,在相应的领域传达革新与发展的方向。如果对他人的创造成果随意拿取、任意模仿,不仅世界将趋向同质,“竞争”“合作”“发展”这些词汇也将逐渐消失。因此,我们拒绝世界“大同”。
  虞泽春: “山寨”一把又何妨!
  山寨文化蔚然成风有其特殊的孕育土壤——泱泱大国,草根阶层庞大得无可比拟。这一阶层的人,也许很难用得上高档手机,也许一辈子都没机会踏出国门游览。是山寨产品的学习、模仿、借鉴和改良,让他们有机会接触那些向往却又遥不可及的事物。
  客观地看,山寨产品也帮原版提高了知名度。没有山寨大黄鸭,正版大黄鸭能在全中国掀起热潮吗?未必吧!
  所以,何必把山寨产品当作过街老鼠,一棍子打死?偶尔“山寨”一把又何妨!
  黄雨薇: “山寨”也要“升级版”。
  “山寨”也有很多层次,虽然都打着“服务大众”的旗号,但很多山寨产品仅仅停留在复制阶段,甚至不乏复制之外还要偷工减料的现象。
  大众对审美是有追求的,“山寨”也应该有所追求。“山寨”是一种学习,学习然后创新才是正道。若山寨者变成了创新者,那原版必定会快马加鞭,从而形成一种良性的竞争局面。
  尽管我们“山寨”,但也要“山寨”得高质量——“山寨”,期待不停的升级。
  鲁迅先生都说,“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拿来,然后学习,再然后创新,创新到国人能自主创造,定叫人刮目相看。
  从材料和同学的评论中能看到一些与平时写作相关的角度,比如“度的把握”“模仿与创新”“中西文化差异”……
  “山寨”,让人欢喜让人忧!
  同学们的观点如辩论的正反方,有向“山寨”说“不”的毅然决然,认为“山寨”会阻碍革新与发展,使世界趋向同质;有“‘山寨’一把也无妨”的态度,因为山寨产品的存在有其社会需求;也有辩证理性的思考,认为“山寨”是种学习,但要在此基础上创新。不同的观点体现了同学们从不同角度对事物的思考。
  诚然,山寨产品低门槛、平民化的特征能满足草根阶层的需求,确实让人欢喜。但欢喜之余,人们往往忽略了,“山寨之花”之所以在中国开得特别绚烂,是因为我们不重视知识产权,对侵权习以为常,颇有“你侵我侵大家侵”的味道,于是,山寨手机、山寨名牌、山寨国外建筑比比皆是。如此,面对让人欢喜让人忧的“中国式山寨”,自然是想说爱你不容易了。
  但我们也要看到,拿来模仿是创新的基础,不少山寨产品在模仿的基础上有着这样那样的创新因子存在。鲁迅先生都说,“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那么,何不把创新因子再扩大些,拿来,然后学习,再然后创新,创新到国人能自主创造,定叫人刮目相看。
其他文献
《医疗箱诡事》是一篇靠语言风格和时代背景取胜的作品。徐怀义和段衍对戏的场面写得尤其精彩。易水寒同学在此展现了超出其年龄的从容笔触。  在邮件往来中,我得知易水寒同学的阅读兴趣很广泛,阅读量也惊人,并且曾给多种刊物投过稿。记得有位前辈作者在谈及初学写作的要点时,曾简略地总结为四个字:“多读,多练。”易水寒同学正体现了这种缓慢积累的优势,这种积累对一个希望长期写作的人是很重要的。  本文的点子不算新奇
云和中学潘榕榕、海亮实验中学姜志超、桐庐中学郑杰、宁波中学乐双乐等老师“pick”了——“诗仙”李白  乐双乐老师说: 因为曾经手抄过李白的诗歌集,从字里行间真切地感受到诗人那种自由奔放、飘逸洒脱、无拘无束、不屈不挠的精神境界。作为一个平凡的人,总是被这种强大而自由的精神所吸引。  东阳中学陈益林、天台中学陈优、金华市汤溪高级中学鲁春燕、德清縣第一中学张春梅、桐庐中学金炜、平湖中学王蓓、温州中学金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习近平:历史,总是在一些特殊年份给人们以汲取智慧、继续前行的力量。   加缪:对未来最大的慷慨,就是把一切奉献给现在。   爱因斯坦:不管时代的潮流和社会的风尚怎样,人总可以凭着自己高尚的品质,超脱时代和社会,走自己正确的道路。   读了以上文字,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   【注意】 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有人讽刺国人辩论犹如争吵,我认为其言有理。辩论讲究事实和逻辑,需要以理服人,而非依靠声势与排场。?  经常在辩论场上看到某些选手声如惊雷、言语刻薄,不明所以的人容易被他们震慑而屈服。但仔细推敲他们所言,实则空洞无物,这样的辩论,与争吵何异?就像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两名候选人似乎遗忘了辩论的精髓,他们互相攻击,言语不堪,致使整个美国笼罩在低落压抑的气氛下。同样,国人如此辩论,其实是急功近利的表现
早期设计:类人外星人  1964年4月,库布里克和《2001:太空漫游》的作者阿瑟·克拉克第一次会面。同年年末,导演成立制作团队,埋头于茫茫数百张图纸,摸索外星人的形态。1965年年末,安东尼·弗雷温加入团队,他主要通过研究德国艺术家马克斯·恩斯特的现代雕塑、油画,以及各种现代艺术,来寻找设计外星人的灵感。  在《2001:太空漫游》DVD的花絮中,我们可以看到电影的部分外星景观。下图比较了设计图
新年好,《科幻世界》的读者们!这是《不存在日报》第一次在这里露面。《不存在日报》是未来事务管理局唯一指定官方媒体,我们将从社会、政治、科技、文化、艺术、历史、未来等多维度去探讨并创造未来的无数种可能性。现在不存在的,将来未必不存在;这个宇宙不存在的,总有一个宇宙会存在。从本期开始,日报每个月将在《科幻世界》推出一篇不存在畅想,由著名科幻/科普作家带领大家进入新的宇宙。作为新年礼物,我们在这一期隆重
一  这里其实并不像一个诊所。  房间很大。涂成浅黄色的四面墙壁上,挂着几幅色彩艳丽的油画。两个依墙而立的青瓷插瓶中,缀满五色芬芳的花束。巨大而明亮的落地窗旁,竖立着满架图书的立柜。而在书柜之前,一张古朴的木质写字台后面,刘医师面带微笑,看着自己面前的顾客。  “那么,你们想要做这种测试?”刘医师轻声问道。  他的顾客穿着时尚的对色情侣装,坐在房间中心的一对皮沙发上,含情脉脉地相互对视。  “是的
1968年5月12日,一部独特的电影在英国开始上映。  最初一批观众看完电影后,彻底懵了——据说美国演员洛克·哈德森随着241位懵圈的观众一起走出剧院,大喊着:“你们谁能告诉我这电影到底在讲啥?”很多影评人也纷纷对此片给出差评!甚至一向意见相左的两位著名女影评人宝琳·凯尔和朱迪斯·克里斯特都一致加以讽刺……  这部电影,就是库布里克执导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2001:太空漫游》。  到今天,这部
白雪覆盖群山,枫树林安静得像一只打瞌睡的白熊。我担任了第10次N2RT滑雪服适应测试任务,负责检测它的雪地指路功能。  我从没想过会当服装试穿员,我只想翱翔太空。小时候,我经常钻进爸爸的歼31战斗机的飞行服中,假装自己是一名光荣的星船伞兵。有一次,我在飞行服里睡着了,梦见它长出手和脚把我死死缠住……  “李翔,遇到危险,滑雪服会自动向基地报警。”耳机里传来测试员的声音。N2RT滑雪服可不是救生包,
引子一  对于一个做过无数次的梦,他清楚其中所有的细节。  在梦中,他像上帝般俯瞰一切、明了一切、潜入一切——他,就是世界本身。他看到一个十六岁的少年在一个燠热难耐的午后斜倚着一棵法国梧桐,体内的兴奋和期待在奋力对抗恹恹睡意。她应该来了,少年想。  很快,他看到了她,马尾辫、白T恤、淡蓝色牛仔裤、斜挎帆布包。他浑身一凛,向她招手,她笑了,也抬起手——  忽然,时间凝滞了,像飞虫钻进果冻。声音、气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