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教学理论和经验出发,探讨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的兴趣,师生关系及评价等有助于高中化学自主学习的策略,以期对今后的高中化学教学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字:高中化学 自主学习 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8
不断深入的教育改革为高中化学教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尤其是提倡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理念不断得到强化和重视。自主学习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比,更加尊重学生的主动地位,并且能引导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启发下创造性地进行学习,从而顺利的实现教学目标。但由于受传统教学习惯的影响,教师为了使学生能顺利的掌握所学知识,在学生还没有遇到困难之前,就会过早的给学生解难、引路,学生缺少独立思考的空间。因此在高中化学课堂上,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和提供自主学习的条件和机会,这对于化学教学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结合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认为学生要顺利开展自主学习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良好的学习习惯为自主学习打下基础
高中生正处于形成各种习惯的关键时期,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终生受用。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尝试不同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首先在上课前要培养学生认真预习的习惯。要求学生做到课前通览教材,通过阅读新教材,把教材的主要内容、自己没有弄懂需要在听课时着重解决的问题记在笔记上,以便在课堂上加强有意识记。其次在化学课堂上要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一个学生思维能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习的好坏,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学会思考,积极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以此来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例如学生在备考时,都要进行强度较大的练习,但做完题目并非大功告成,重点在于将知识扩展、归纳,思考解题采用的思路等。最后在课后学生要养成及时复习的习惯。对刚学过的知识应该及时复习,随着记忆巩固程度的提高,可以逐渐减少复习次数,加长间隔时间。通过知识的系统化把多而杂的知识变得少而精,完成书本知识厚变薄的转化过程。
二、激发内在动机培养自主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产生了学习的兴趣,学生才会把学习看成是自己内在的需要,而不是负担。就能促进他们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化学的学习中去,主动的进行知识探索。
1、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创设新颖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用问题来引路, 使他们能够专注于课堂,在学习过程中认真的找寻到想要的答案。例如:在进行铜与硝酸反应的教学时,教师提出了:“为什么稀硝酸与铜反应后得到的是NO,而浓硝酸是NO2?在还原的程度上稀硝酸较大,就可以证明出浓硝酸的氧化性没有稀硝酸强,此一句话对吗?”学生就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教师再通过恰当的引导分析与总结,学生就能够轻松的掌握住物质还原性和氧化的比较方式。
2、化学教学与实际要相联系
在教学中教师要将教材中知识和生活、生产紧密联系起来,开阔学生的眼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化学与日常生活、农业、医学、环境、高科技等都有紧密的联系。例如:为什么用热的纯碱溶液洗油污较好?卤水点豆腐包含什么化学知识?为什么说雷雨发庄稼?三氯化铁溶液为什么能止血?白色污染如何治理?你知道能吃的快餐盒吗?在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具有很好的实际意义,通过这些联系不仅使学生忘记了书本知识的刻板,还会感觉到化学知识用处很大,化学知识无处不在,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3、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作用
化学实验是化学课堂的基础。化学实验在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教师应该尽可能的在教学中添加实验或设计探究性实验,这样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因为自主学习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特征。在课堂上可以补充这样一些贴近生活、联系实际的小实验,例如:蔗糖和浓硫酸的“黑面包实验”;硝酸盐的“火龙写字”;淀粉和碘酒的“秘密情报”;浓氨水与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花”……
在学生实施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始终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给与指导,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角色,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解决问题,从本质上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注重积极教学评价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 课堂的教学效果受师生关系的好坏影响较大,所以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上教师需要以一种平等、民主的方式与生交流,努力建构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尽量多用带有鼓励性的语言对待学生主动性的回答和提问,对错误的想法和提问教师也不要过分的指责和挖苦,以免使学生产生自卑感和厌恶感,增加学生心理层面的负担,从而不利于化学课堂自主学习的开展。例如:金属钠的性质探究本来是课本演示实验课,为了尊重学生的需要,改为学生分组实验在实验室中进行,让每位学生“零距离”地接触金属钠,使学生身临其境,有直观的认识,浓烈的探究气氛,能愉快地参与、引发学生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促使学生主动、活泼地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情感,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恰当的评价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是激起学生产生主动求知欲的催化剂,是感受成功的手段。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各抒己见,对自己在学习上的优点和缺点做出自我评价。教师对评价结果的描述,应视对象的不同和当时的情形,选择鼓励性的语言,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体会强烈的主体意识和积极的形态,从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
总之,高中化学自主学习是学生主体活动的过程,教师要不断的探索利于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在乐趣中开展自主学习,全面提升学生的自身素质,更好地为高中化学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 黄晓丽.高中化学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探索[j].化学教与学,2010(6). [2] 高焕湘.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能力[j].中学生数理化,2011(10):48.
【中图分类号】G633.8
不断深入的教育改革为高中化学教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尤其是提倡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理念不断得到强化和重视。自主学习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比,更加尊重学生的主动地位,并且能引导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启发下创造性地进行学习,从而顺利的实现教学目标。但由于受传统教学习惯的影响,教师为了使学生能顺利的掌握所学知识,在学生还没有遇到困难之前,就会过早的给学生解难、引路,学生缺少独立思考的空间。因此在高中化学课堂上,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和提供自主学习的条件和机会,这对于化学教学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结合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认为学生要顺利开展自主学习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良好的学习习惯为自主学习打下基础
高中生正处于形成各种习惯的关键时期,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终生受用。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尝试不同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首先在上课前要培养学生认真预习的习惯。要求学生做到课前通览教材,通过阅读新教材,把教材的主要内容、自己没有弄懂需要在听课时着重解决的问题记在笔记上,以便在课堂上加强有意识记。其次在化学课堂上要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一个学生思维能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习的好坏,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学会思考,积极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以此来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例如学生在备考时,都要进行强度较大的练习,但做完题目并非大功告成,重点在于将知识扩展、归纳,思考解题采用的思路等。最后在课后学生要养成及时复习的习惯。对刚学过的知识应该及时复习,随着记忆巩固程度的提高,可以逐渐减少复习次数,加长间隔时间。通过知识的系统化把多而杂的知识变得少而精,完成书本知识厚变薄的转化过程。
二、激发内在动机培养自主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产生了学习的兴趣,学生才会把学习看成是自己内在的需要,而不是负担。就能促进他们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化学的学习中去,主动的进行知识探索。
1、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创设新颖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用问题来引路, 使他们能够专注于课堂,在学习过程中认真的找寻到想要的答案。例如:在进行铜与硝酸反应的教学时,教师提出了:“为什么稀硝酸与铜反应后得到的是NO,而浓硝酸是NO2?在还原的程度上稀硝酸较大,就可以证明出浓硝酸的氧化性没有稀硝酸强,此一句话对吗?”学生就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教师再通过恰当的引导分析与总结,学生就能够轻松的掌握住物质还原性和氧化的比较方式。
2、化学教学与实际要相联系
在教学中教师要将教材中知识和生活、生产紧密联系起来,开阔学生的眼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化学与日常生活、农业、医学、环境、高科技等都有紧密的联系。例如:为什么用热的纯碱溶液洗油污较好?卤水点豆腐包含什么化学知识?为什么说雷雨发庄稼?三氯化铁溶液为什么能止血?白色污染如何治理?你知道能吃的快餐盒吗?在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具有很好的实际意义,通过这些联系不仅使学生忘记了书本知识的刻板,还会感觉到化学知识用处很大,化学知识无处不在,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3、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作用
化学实验是化学课堂的基础。化学实验在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教师应该尽可能的在教学中添加实验或设计探究性实验,这样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因为自主学习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特征。在课堂上可以补充这样一些贴近生活、联系实际的小实验,例如:蔗糖和浓硫酸的“黑面包实验”;硝酸盐的“火龙写字”;淀粉和碘酒的“秘密情报”;浓氨水与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花”……
在学生实施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始终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给与指导,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角色,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解决问题,从本质上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注重积极教学评价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 课堂的教学效果受师生关系的好坏影响较大,所以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上教师需要以一种平等、民主的方式与生交流,努力建构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尽量多用带有鼓励性的语言对待学生主动性的回答和提问,对错误的想法和提问教师也不要过分的指责和挖苦,以免使学生产生自卑感和厌恶感,增加学生心理层面的负担,从而不利于化学课堂自主学习的开展。例如:金属钠的性质探究本来是课本演示实验课,为了尊重学生的需要,改为学生分组实验在实验室中进行,让每位学生“零距离”地接触金属钠,使学生身临其境,有直观的认识,浓烈的探究气氛,能愉快地参与、引发学生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促使学生主动、活泼地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情感,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恰当的评价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是激起学生产生主动求知欲的催化剂,是感受成功的手段。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各抒己见,对自己在学习上的优点和缺点做出自我评价。教师对评价结果的描述,应视对象的不同和当时的情形,选择鼓励性的语言,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体会强烈的主体意识和积极的形态,从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
总之,高中化学自主学习是学生主体活动的过程,教师要不断的探索利于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在乐趣中开展自主学习,全面提升学生的自身素质,更好地为高中化学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 黄晓丽.高中化学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探索[j].化学教与学,2010(6). [2] 高焕湘.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能力[j].中学生数理化,2011(1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