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开展浦东新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评估研究.方法 参照卫生部标准,研制适合本区域的评估指标体系,对4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1年度运行状况进行横断面调查,并采用描述性统计、相关系数及多因素线性回归进行资料分析.结果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总体绩效均分为78.53分,56.83%的机构总体绩效处于中等水平及以下,机构管理、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服务、中医药服务及综合满意度维度的平均得分率分别为68.
【机 构】
:
200129上海,浦东卫生发展研究院,上海市浦东新区卫生局,上海市浦东新区卫生局,200129上海,浦东卫生发展研究院,200129上海,浦东卫生发展研究院,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浦东卫生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开展浦东新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评估研究.方法 参照卫生部标准,研制适合本区域的评估指标体系,对4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1年度运行状况进行横断面调查,并采用描述性统计、相关系数及多因素线性回归进行资料分析.结果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总体绩效均分为78.53分,56.83%的机构总体绩效处于中等水平及以下,机构管理、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服务、中医药服务及综合满意度维度的平均得分率分别为68.49%、89.09%、63.51%、87.80%和76.32%.信息化程度(0.477)、区域位置(0.331)及参与联合体(-0.309)对总体绩效具有显著影响;信息化程度(0.302)和家庭医生试点(0.301)对基本医疗服务绩效有显著影响.结论 浦东新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还有较大改进空间,区域位置和信息化程度是影响绩效最为关键的因素,但与规模大小无关.建议调整不均衡发展格局、强化社区卫生信息化建设、扩大家庭医生试点和健全医疗联合体利益机制。
其他文献
目前我国公立医院改革已进入深水区,现有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使用效率不高,处于健康产出低的卫生体系现状,在此背景下业界提出建立医联体,构建以三级综合性医院为龙头,由若干个三级医院、二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成的区域性医联体[1].本研究以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以下简称“津医大总医院”)探索建立具有天津地区特色的医联体为切入点,反映了我院公立医院改革的具体措施,旨为天津医改积累经验,为决策提供依据。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卫生科技工作的全面快速发展,建立支持医学研究的临床病例和样本资源库日益得到重视.但是,在收集临床病例资料和生物标本的过程中,普遍存在规划不足、标准失据、资源分散、共享困难、难以利用等诸多问题,严重制约了临床研究的发展和临床研究成果的转化.因此,建立大规模、标准化的重大疾病临床数据和样本资源库就显得十分必要。
全世界每年至少有1亿多妊娠妇女,其中15%会发生严重并发症,约30%的并发症可危及生命,60万妇女会因妊娠相关并发症而死亡,其中大多数是可预防或避免的[1].2012年北京市全年上报的危重孕产妇抢救病例中合并神经系统疾病的约占2 %[2],此类患者多数都具有病情危重、变化快、对医疗救治要求高的特点.北京天坛医院自2011年起承担北京市妊娠合并神经系统疾病转会诊医院的任务.面对如此严峻的挑战,通过对
相对于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成熟的监测上报体系而言,我国基层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过于注重医疗机构的把关,地方基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应该逐步扩大监测上报的范围,在药品制造企业、药品连锁店、零售企业中形成完善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此外,基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还存在经费和人员不足、城乡不平衡、报表缺陷等多种问题。建议采取的措施包括:注重药品制造企业、药品连锁店、零售企业的监测,提高基层药品不良反
敬业是各行业工作人员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职业价值,王红漫在“医学本科毕业生应该具备的职业价值”调查中,“敬业精神”被认为是“医学院校本科毕业生亟待提高的素质”[1].面对目前的医疗环境,有些医务人员产生了职业倦怠,工作敬业度下降.笔者通过对天津市5所三级综合公立医院医务人员人口学特征对敬业度的影响分析,以期为医院改进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依据。
介绍了潍坊市实施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改革的总体思路和具体做法,包括:组建政府办医机构,明确公立医院所有者的责权;落实独立法人地位,激发公立医院内在活力;完善监督制约机制,确保公立医院有序有效运行.通过实施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改革,理顺了公立医院管理体制,调动了医院院长及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公立医院公益性得到进一步发挥,群众看病就医满意度显著提高。
探索在县域临床检验中心建设中引入第三方检验服务机构,以提供物流和检测支持服务.第三方检验服务机构能发挥物流网络完善、质量管理规范与检验项目齐全的规模化优势,直接支持县域临床检验中心快速实现标准检验服务覆盖到社区,是县级医疗机构服务整合中的重要合作伙伴。
为积极探索解决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有效途径,充分发挥医疗保险就诊分流的作用,青岛市参照国内外的一些先进做法和经验,分别于2007年和2009年,在市内四区探索实行社区家庭医生联系人制度和参保职工普通门诊统筹制度试点,积极引导基本医疗服务下沉到社区,形成合理就医格局.家庭医生联系人制度通过社区居民自主选择定点社区医疗服务机构,确定家庭医生,实行家庭医生首诊制,由家庭医生视病情进行分级诊治和双向转诊.
医院文化是20世纪80年代企业文化和组织文化理论渗透到医院管理中所形成的.我国已有医院文化建设理论专著近20种,大多是介绍医院文化的功能、作用、地位和建设的理论性文章,有关医院文化建设评价的研究成果尚未形成.“管理的背后是文化”,探索医院文化建设的标准是大力加强医院文化建设、推动医疗卫生事业向更加人性化的方向发展的重要手段[1]。
随着卫生体制改革和日益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如何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参与到市场竞争的潮流中,是每家医院所面临的主要难题之一.临床路径作为诊疗过程标准化的质量管理工具,受到了各级医院管理者的重视.在临床路径的实施过程中,分析变异的主要因素,提出改进措施,修正完善路径,改进医院的管理制度等,是国内外临床路径研究者普遍采用的变异管理模式[1].而国内提出改进措施后所做的对照研究较少,难以准确判断改进措施后的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