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睾丸退化综合征187例临床病理特点分析

来源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xidongf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对手术切除获取的睾丸残留物标本进行组织学研究,探究其病理特点,观察该睾丸残留物是否具有日后发展成肿瘤的的病理基础。

方法

搜集2008年7月至2015年5月间通过手术获得的睾丸残留物标本187个,常规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分析(AR、OCT4、AMH)。5个睾丸表皮样囊肿周边部分正常睾丸标本作为对照。

结果

187个睾丸残留物标本的组织形态学改变有:纤维变性187个(100%)、钙化94个(50%)及含铁血黄素沉着56个(30%)。171个(91%)标本中没有曲细精管;16个(9%)有曲细精管(均在10岁以内),其中4个(2%)有生殖细胞(均在4岁以内)。未发现癌前病变。

结论

儿童睾丸退化综合征的残留物病理特点主要为纤维增生、钙化、含铁血黄素沉着,仅极少数含有睾丸实体细胞,年龄大于10周岁的患儿精索残端样本中未见曲细精管存在,即支持细胞消失,而日后可能发展成肿瘤的生殖细胞4岁后即消失,未发现癌前病变,不具备青春发育期后形成肿瘤(精原细胞瘤)的病理基础。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术中偶然发现异位胰腺的外科处理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小儿腹部手术中偶然发现的7例异位胰腺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例,女4例;年龄1 d~7岁,平均19个月。术前诊断疾病分别是: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环状胰腺、先天性肠闭锁、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先天性巨结肠、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急性阑尾炎并腹膜炎。经腹开放手术2例,腹腔镜手术5例。异位胰腺位置如下:胃窦部、十二指
目的:比较问题导向学习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联合微课及传统的“以老带新”两种不同护理培训模式对低年资护士执业技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2018年入职的139名
目的回顾性对比分析胸腔镜下连续与间断折叠修补膈肌治疗小儿先天性膈膨升(CDE)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21例行胸腔镜膈肌折叠术CDE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连续缝合折叠膈肌12例,为连续缝合组;采用间断缝合进行手术9例,为间断缝合组。连续缝合组,男9例,女7例;平均年龄(19.5±8.7)月;平均体重(12.5±4.2) kg;左侧膈膨升5例,右侧膈膨升7例。间断缝合
表观遗传学的主要内容是研究在不改变DNA序列的前提下调控遗传物质表达的过程及其机制。表观遗传调控过程十分复杂,主要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染色质重塑、非编码RNA(ncRNA)、基因印记等,其中DNA甲基化是最为经典的调控方式之一。近年来表观遗传学在先天性巨结肠发生中的作用研究逐渐起步。本文从表观遗传的三大方面展开,着重介绍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及非编码RNA在先天性巨结肠发生中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