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重视口语交际训练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lal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口语交际改变了过去听话、说话训练流于形式的弊病,转变了教师不够重视这一内容的旧观念。更主要是,过去的训练方法存在着缺陷,练说话就是一张或几张图,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言语交际环境,根本激发不起学生的学习动机与表现欲望,效率可想而知。口语交际比听话说话的内涵更加丰富,其教学目标包括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更加全面,教学任务也就更加多元。其主要任务包括指导学生运用口语进行交际实践、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发展学生的对白语言和独白语言等,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口语交际技能,养成良好的交际习惯以及待人处事的交往能力等。那怎样组织实施口语交际训练呢?
  
  一、教学目标多元化
  
  《语文课程标准》有关口语交际的总目标是:“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交流”见诸课程标准的目标,而不见于原大纲。“交流”有两种情形:一是每个人轮流独自说(读)一段事先准备好的长而连贯的话,一方“表达”,一方“倾听”,因“倾听”“表达”的主体互相转换,彼此把自己的思想情感传递给对方,自然而然形成了“交流”。二是交际双方就共同的话题进行对话,不断根据对方说的内容随机应变地作出言语回应。前者是活动的形式,过去的听话说话课,不乏这种“交流”。学生轮流“倾听”和“表达”,“交流”便因此形成。这种“交流”为培养“倾听”、“表达”能力服务,是在班级授课机制下培养“倾听”、“表达”能力的必然途径,我们不妨称之为“形式的交流”。后者既是活动的形式,也是应对、应变的能力。新课标将“交流”与“倾听”、“表达”并列,可见其与“倾听”“表达”一样,是一种能力,都是我们培养的目标,这个“交流”,当属上述的后一种。对应于前者,我们可以称后者为“能力的交流”或者“目标的交流”。
  
  二、交际形式多元化
  
  口语交际课不能采用单一的“独白式”或单一的“对白式”。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独白”、“对白”两种方式兼顾,并加以合理调配。其一,交际内容和教学计划要统筹安排,既要有“独白式”训练,也要有“对白式”训练。其二,话题对交际方式有一定的制约作用,有些话题更适合于进行“独白式”训练,而有些话题可能相反。对“独白”为主的课堂,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穿插一些“对白”训练,反之亦然。两种方式穿插起来,不仅能使多种交际能力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而且两种方式之间互相启发、彼此铺垫、互相促进,构成一种互动的关系。“倾听”、“表达”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独白式”口语交际训练来实现,其中“形式的交流”必不可少。作为“能力和目标的交流”,则必须通过“对白式”口语交际才能练就。
  
  三、交际角色多元化
  
  交际对象的不同,语言的表达也不同。在口语交际课中,应赋予教师和学生多重的角色身份,并不断实现转换。指导点拨时,师生之间构成教与学的双边关系,在参与课堂交际活动时,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构成了交际关系,他们都是交际者。
  就学生来说,一方面,学生是口语交际的学习者,课堂活动的直接参与者和合作者。当教师传授必需的口语交际知识时,他是知识的接受者;当其他同学展示他们的交际过程时,他是欣赏者、评价者。另一方面,他们又是交际者,与老师和其他学生互为交际对象,必须在真实的交际环境中,与交际对象展开对话、交流和沟通。
  就教师来说,教师既是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指导者,应承担起指导者的所有职责;同时作为交际者,应该扮演不同的角色,让学生学会与不同的人打交道。
  
  四、评价多元化
  
  评价视点既有听、说还有交往,既要关注语言因素也要关注非语言因素。在语言因素方面,不仅要继承听话说话课的一贯做法,借助评价激活学生语言储备,规范口头用语,还要借助评价,培养学生语言的应变性和得体性。在非语言因素方面,要把交往态度、习惯、方法、沟通能力、处事能力等也置于评价的视野,以全面完成口语交际课教学的任务。
  评价主体可是教师,亦可以是交流的伙伴,还可以是其他全程观察的第三人。不同的主体可以从自己对口语交际全过程中的不同视点进行评价,表达自己的感受,以使自己或是交际主客体得到启发。这其实也是让每一位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口语交际中来,实现生生、师生、群体互动,拓宽了学生的交际对象,使学生既学会与不同对象的沟通,又对交际过程中的做法有了自己的思考与评价,能切实提高口语交际训练的效率。
  总之,口语交际能力的构成是多方面的,口语交际的训练更应是多维度的。口语交际的听、说过程实际上反映的是一个综合的思维过程。只有多维度、立体化地进行训练,辅以恰当的评价引导,口语交际才会实现“言之规范、言之得体、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理、言之有情”的教学目标。
  (责任编辑 韦 雄)
其他文献
课堂提问是教师运用提出问题以及对学生的回答作出反应的方式,促进学生参与学习,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启发学生思维,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行为。那么,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应该采用哪些有效提问策略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呢?    一、 创设情境,引入问题  在化学课堂提问前,教师要想方设法为学生创设宽松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主动参与思考,形成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不会觉得提出的问题很
从事初、高中教学多年来,在心里总有许多感想,却总是很难把它形成文字记录下来。前段时间偶尔翻阅了一篇作者名为黄明福的文章《人格教育是根本》(2001年10月8日《中国教育报
文章借鉴制造业虚拟组织的利益分配机制,结合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实际,分析了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利益剩余的产生渠道,确定了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利益剩余的评价指标;根据利益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