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台海“防空识别区”风波其实包含着一个巨大的阴谋!这个阴谋的出笼意在牵制和打乱、分割、影响中国大陆军力对台作战的全盘战略计划。
台湾军方混淆概念给人错觉
去年年底,陈水扁在会见美国众议院外交委员会亚太小组主席法雷欧·马维加时,突然曝料称“中国大陆研议在台湾海峡中线西侧划定防空识别区,同时大陆民航总局也要在海峡中线的西侧划定新航线”,“这对台海现状是一个很大的威胁,希望美国、日本出面给予共同关注……”。
台湾媒体还援引一名台军将领的话说,当前台湾海峡是划归台北飞航情报区,范围大致接近大陆福建沿岸,不过大陆和台湾的战斗机出海一般都不会越过中线,若台湾海峡真给大陆重新制定管理区,不仅台湾军机,连台湾民航客机的飞行也会受到影响,届时台湾客机能不能飞越台湾海峡,都得经大陆航管部门认可。
台湾海峡是一条呈东北—西南走向的狭窄水道,南宽北窄,长约380公里,平均宽约189公里,最窄处仅130公里。从理论上讲,台湾海峡两点之间叫中点,把这些中点连起来就成为所谓的台海中线。这是纯地理意义上的台海中线,而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又为这条线添加了政治色彩。
1954年12月2日,台湾当局与美国签订“美台协防条约”后,美国军方出于控制冲突规模、明哲保身的考虑,要求台军所有战斗机和舰艇必须在台湾“海峡中线”以东活动,否则就得不到美军安全保障。由于这条中线是美军太平洋司令部军官戴维斯划定的,因此台湾“海峡中线”又称“戴维斯线”。从此以后,台湾空军即以“海峡中线”规划出自己的所谓“防空识别区”。
台湾安全官员认为,一旦中国大陆在台海中线附近开辟新航线,将使台湾的军事训练和作业,尤其是空军的活动,受到限制。
人们注意到,台湾新闻媒体报道使用了许多普通人不太懂的军事术语,特别是一会儿用“防空识别区”,一会儿用“民机航线”,搞得读者糊里糊涂。那么到底什么是“防空识别区”,它与“飞航情报区”有何区别呢?
客观地说,“防空识别区”(ADIZ)和“飞航情报区”(FIZ)有时重叠,是两个容易混淆的概念。“防空识别区”是指一国根据自己的空中防御需要划定的一个空中预警范围。通常情况下,以该国的战略预警机和预警雷达所能覆盖的最远端作为“防空识别区”的界限。因二战结束时美军在亚太地区空中力量超强,空中秩序也由美国单方面制定,今天虽然周边空军有所发展,但要变更沿袭60年的亚太“防空识别区”也很难。
“飞航情报区”则是国际民航总署(CIIA)划定的民用飞行器飞行航线的管制区域,由各国协商制定。情报区的命名,并不以国家名称命名。
中国不承认美日划定的
“防空识别区”
台湾军方认为,台海地区的“防空识别区”向来由美国军方独立划定,大陆正在秘密订立“防空识别区”,要求美国和日本军方高度重视。岛内媒体曾披露,台军战斗机曾几次出现在“海峡中线”上空。2005年,正当中俄“和平使命-2005”联合演习举行时,台军一架“幻影”战斗机挑衅性飞至台湾“海峡中线”附近空域,不料立即被解放军雷达锁定,这要是在战时,恐怕台湾军机早就成为解放军的猎物了。
台湾军方还称2007年9月大陆轰-6轰炸机从怀宁空军基地出发,在安徽和东海演习区域进行飞行,其路线经过了台湾海峡的“防空识别区”和日本在东海的“防空识别区”。据说在9月11日和23日有20架次轰-6前往该地区,迫使琉球那霸基地的日本空自F-4战斗机12次起飞拦截。虽然新闻媒体没有跟进报道此事,但是此事件都跟“防空识别区”有直接关系。
就台海(包含东海)而言,由于美军战后划定钓鱼岛列屿的黄尾屿、赤尾屿作专用靶场,将该空域定为禁航区,1972年归还琉球列岛给日本时,日本接收了美军的“防空识别区”,把钓鱼岛列屿全部纳入日本领空防卫范围。虽然钓鱼岛列屿空域除赤尾屿外都归台北飞航情报区管辖,但日本自卫队把钓鱼岛列入视同领空的级别,随时出动军机监视,驱离它国军用航空器。台湾因领空受挤压,北部飞行巡逻训练非常的困难。连中国解放军到钓鱼岛作宣示主权的巡逻,也有日本媒体报道受自卫队战斗机的拦截,仅2005年就有100多次。
由于日美结盟的关系,在美军划定“防空识别区”的同时,日本也有样学样地为自己的军队制定“防空识别区”,而且还规定,未经许可进入日方“防空识别区”的别国战斗机都有可能被击落。
目前,日本单方面划定的“防空识别区”都是按美国的划分方法,在东海基本上是沿着东经125°往南,至北纬30°,再往北纬25°、东经120°的方向斜向西南,至东经123°再折往正南的线。这样一来,日本的“防空识别区”,最近处距离中国海岸仅约130公里。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东海上的春晓油田也被划在日本“防空识别区”内。也就是说,中国飞机在自己的沿海飞行,都可能进入日本的“防空识别区”。
美日军方虽然很早就划定了亚太地区的“防空识别区”,但是这不意味着中国军方会承认!理由很简单,这些“防空识别区”没有得到中国军方的认可,从头到尾都是美日军方根据自己的利益制定的。既然美日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制定“防空识别区”,作为主权国家,中国也可以自行制定符合己方利益的“防空识别区”。
台美日三方图谋控制
台海制空权的阴谋不会得逞
陈水扁联合日美制造“防空识别区”风波的背后,有三个要点是值得注意的。
一、日美不顾国际法和国际惯例,单方面将“防空识别区”划到了其所谓的东海“中间线”以西,延伸到了中国正当的空域内,这种做法是毫无道理的。
二、中国在正当空域执行正当的飞行任务本来无可厚非,而日美却每当别国军机接近它划定的“防空识别区”时,就采取防范措施紧急起飞拦截,这完全没有必要。
三、近年来,台湾军方动不动就向媒体透露一些原本只限于内部系统的信息,从军事角度来看,这一举动比较跷蹊;从政治角度来看,却与陈水扁等高官政要的言论一脉相承,表现出明显的政治意图。这反映了台湾政界和军方正密切配合,意图炒作“大陆军事威胁论”,诱导民众支持台湾扩军。
笔者认为,自从中美建交后,美军不再负责台湾海峡的“防空识别区”海空巡逻,随着中国的歼-8Ⅱ和苏-27等新式军机服役,解放军巡逻范围扩大,台湾不断报道共军逼近海峡中线,甚至用雷达锁定台军机的状况。台军沿用美军概念,认为海峡属于台湾“防空识别区”,范围接近大陆沿岸,但台军越来越缺乏战力难以维护,只好求美日插手。
香港著名军事评论家马鼎盛认为,大陆划台海“防空识别区”是一个法律战问题,说到底其实是中、日、美之间的军力对比、抗衡形成的一个结果。中国大陆划定“防空识别区”,主要目的是要切断台湾军方和日美军方的联系。大陆划定“防空识别区”是法律上的第一步,目的是通过这个法律把美日和台湾之间的军事联系彻底割断!
台湾军方混淆概念给人错觉

去年年底,陈水扁在会见美国众议院外交委员会亚太小组主席法雷欧·马维加时,突然曝料称“中国大陆研议在台湾海峡中线西侧划定防空识别区,同时大陆民航总局也要在海峡中线的西侧划定新航线”,“这对台海现状是一个很大的威胁,希望美国、日本出面给予共同关注……”。
台湾媒体还援引一名台军将领的话说,当前台湾海峡是划归台北飞航情报区,范围大致接近大陆福建沿岸,不过大陆和台湾的战斗机出海一般都不会越过中线,若台湾海峡真给大陆重新制定管理区,不仅台湾军机,连台湾民航客机的飞行也会受到影响,届时台湾客机能不能飞越台湾海峡,都得经大陆航管部门认可。
台湾海峡是一条呈东北—西南走向的狭窄水道,南宽北窄,长约380公里,平均宽约189公里,最窄处仅130公里。从理论上讲,台湾海峡两点之间叫中点,把这些中点连起来就成为所谓的台海中线。这是纯地理意义上的台海中线,而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又为这条线添加了政治色彩。
1954年12月2日,台湾当局与美国签订“美台协防条约”后,美国军方出于控制冲突规模、明哲保身的考虑,要求台军所有战斗机和舰艇必须在台湾“海峡中线”以东活动,否则就得不到美军安全保障。由于这条中线是美军太平洋司令部军官戴维斯划定的,因此台湾“海峡中线”又称“戴维斯线”。从此以后,台湾空军即以“海峡中线”规划出自己的所谓“防空识别区”。
台湾安全官员认为,一旦中国大陆在台海中线附近开辟新航线,将使台湾的军事训练和作业,尤其是空军的活动,受到限制。
人们注意到,台湾新闻媒体报道使用了许多普通人不太懂的军事术语,特别是一会儿用“防空识别区”,一会儿用“民机航线”,搞得读者糊里糊涂。那么到底什么是“防空识别区”,它与“飞航情报区”有何区别呢?
客观地说,“防空识别区”(ADIZ)和“飞航情报区”(FIZ)有时重叠,是两个容易混淆的概念。“防空识别区”是指一国根据自己的空中防御需要划定的一个空中预警范围。通常情况下,以该国的战略预警机和预警雷达所能覆盖的最远端作为“防空识别区”的界限。因二战结束时美军在亚太地区空中力量超强,空中秩序也由美国单方面制定,今天虽然周边空军有所发展,但要变更沿袭60年的亚太“防空识别区”也很难。
“飞航情报区”则是国际民航总署(CIIA)划定的民用飞行器飞行航线的管制区域,由各国协商制定。情报区的命名,并不以国家名称命名。
中国不承认美日划定的
“防空识别区”
台湾军方认为,台海地区的“防空识别区”向来由美国军方独立划定,大陆正在秘密订立“防空识别区”,要求美国和日本军方高度重视。岛内媒体曾披露,台军战斗机曾几次出现在“海峡中线”上空。2005年,正当中俄“和平使命-2005”联合演习举行时,台军一架“幻影”战斗机挑衅性飞至台湾“海峡中线”附近空域,不料立即被解放军雷达锁定,这要是在战时,恐怕台湾军机早就成为解放军的猎物了。
台湾军方还称2007年9月大陆轰-6轰炸机从怀宁空军基地出发,在安徽和东海演习区域进行飞行,其路线经过了台湾海峡的“防空识别区”和日本在东海的“防空识别区”。据说在9月11日和23日有20架次轰-6前往该地区,迫使琉球那霸基地的日本空自F-4战斗机12次起飞拦截。虽然新闻媒体没有跟进报道此事,但是此事件都跟“防空识别区”有直接关系。
就台海(包含东海)而言,由于美军战后划定钓鱼岛列屿的黄尾屿、赤尾屿作专用靶场,将该空域定为禁航区,1972年归还琉球列岛给日本时,日本接收了美军的“防空识别区”,把钓鱼岛列屿全部纳入日本领空防卫范围。虽然钓鱼岛列屿空域除赤尾屿外都归台北飞航情报区管辖,但日本自卫队把钓鱼岛列入视同领空的级别,随时出动军机监视,驱离它国军用航空器。台湾因领空受挤压,北部飞行巡逻训练非常的困难。连中国解放军到钓鱼岛作宣示主权的巡逻,也有日本媒体报道受自卫队战斗机的拦截,仅2005年就有100多次。
由于日美结盟的关系,在美军划定“防空识别区”的同时,日本也有样学样地为自己的军队制定“防空识别区”,而且还规定,未经许可进入日方“防空识别区”的别国战斗机都有可能被击落。
目前,日本单方面划定的“防空识别区”都是按美国的划分方法,在东海基本上是沿着东经125°往南,至北纬30°,再往北纬25°、东经120°的方向斜向西南,至东经123°再折往正南的线。这样一来,日本的“防空识别区”,最近处距离中国海岸仅约130公里。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东海上的春晓油田也被划在日本“防空识别区”内。也就是说,中国飞机在自己的沿海飞行,都可能进入日本的“防空识别区”。
美日军方虽然很早就划定了亚太地区的“防空识别区”,但是这不意味着中国军方会承认!理由很简单,这些“防空识别区”没有得到中国军方的认可,从头到尾都是美日军方根据自己的利益制定的。既然美日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制定“防空识别区”,作为主权国家,中国也可以自行制定符合己方利益的“防空识别区”。
台美日三方图谋控制
台海制空权的阴谋不会得逞
陈水扁联合日美制造“防空识别区”风波的背后,有三个要点是值得注意的。
一、日美不顾国际法和国际惯例,单方面将“防空识别区”划到了其所谓的东海“中间线”以西,延伸到了中国正当的空域内,这种做法是毫无道理的。
二、中国在正当空域执行正当的飞行任务本来无可厚非,而日美却每当别国军机接近它划定的“防空识别区”时,就采取防范措施紧急起飞拦截,这完全没有必要。
三、近年来,台湾军方动不动就向媒体透露一些原本只限于内部系统的信息,从军事角度来看,这一举动比较跷蹊;从政治角度来看,却与陈水扁等高官政要的言论一脉相承,表现出明显的政治意图。这反映了台湾政界和军方正密切配合,意图炒作“大陆军事威胁论”,诱导民众支持台湾扩军。
笔者认为,自从中美建交后,美军不再负责台湾海峡的“防空识别区”海空巡逻,随着中国的歼-8Ⅱ和苏-27等新式军机服役,解放军巡逻范围扩大,台湾不断报道共军逼近海峡中线,甚至用雷达锁定台军机的状况。台军沿用美军概念,认为海峡属于台湾“防空识别区”,范围接近大陆沿岸,但台军越来越缺乏战力难以维护,只好求美日插手。
香港著名军事评论家马鼎盛认为,大陆划台海“防空识别区”是一个法律战问题,说到底其实是中、日、美之间的军力对比、抗衡形成的一个结果。中国大陆划定“防空识别区”,主要目的是要切断台湾军方和日美军方的联系。大陆划定“防空识别区”是法律上的第一步,目的是通过这个法律把美日和台湾之间的军事联系彻底割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