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人与生物圈(MAB)”计划研究过程最早提出生态城市这一概念关于“生态城市”的定义,不同领域的学者有不同的观点。但归结为一点:生态城市最终都是强调实现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生态良性循环。焦作市曾以“煤城”著称,是一个因煤而兴的资源型城市,也是全国90多个资源枯竭型城市之一。为了应对这一问题于是就出现了大家熟知的“焦作现象”。实现了从“黑色印象”到“绿色主题”的成功转型。成功的转型是个良好的开端,更要坚定走生态化发展的模式,进行全面生态化改造,加快发展城市生态化,打造生态城市。与此同时,在转型过程中同时也面临着很多问题。
一、焦作市转型中存在的问题
自2004年“焦作现象”出现以来,焦作市的经济、社会、环境等形势出现明显好转,尤其对焦作市经济的影响更大。其主要表现为:一定程度上优化了产业结构;促进了社会就业;改善了环境;提升了经济地位,优化了经济增长的内部因素等。虽然整体上促进了经济的增长,缓解了环境压力,但依然存在相当一部分问题制约焦作市的经济发展。主要表现在:(1)产业结构不合理。第二产业的比重较高,第三产业有待提高比重,第一产业同时也需要调优。在第二产业中的比重也存在一定的不合理因素:第一、三产业的比较劳动力较低,特别是第三产业问题较突出;初加工工业以及以原材料为主的工业仍较多,工业的附加值较低;其中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远低于全国24.9%的平均水平;四大新兴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也较低等。(2)传统的粗放型增长方式的制约。焦作市目前仍靠传统模式的工业增加值仍占工业增加值的90%以上;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万元GDP能耗高于全国及全省的平均水平;经济增长方式粗放;仍以高污染、高能耗、高投入,重开发轻保护;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最终导致经济增长缓慢,难以提高整体经济效益。(3)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伴随着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势必导致环境受到影响,再加上焦作市本身依托矿藏资源立市,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废水、废气、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等都严重威胁着环境;同时在发展旅游业时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力度也不够。(4)人口结构不合理。以前依托资源优势发展需要的高、精、尖人才少,在城市转型后缺乏培养可持续发展产业及高新技术产业的人才,最终导致创新能力不足,缺乏对口人才,人力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5)财政困难,社会压力大。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焦作市财政收入29.4亿元,支出52.4亿元,收支严重不平衡,在转型过程中政府承载的压力很大:一方面需要大量的财政投入来帮助焦作市实现生态转型;另一方面又需要安置转型过程中的大量失业人员。
二、焦作市转型路径的选择及具体措施
尽管焦作市资源枯竭,但相对与我国人均资源贫乏的国情来说,焦作市能源矿产资源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地位仍比较突出,未来焦作高能耗产业的比重仍较大,走可持续发展模式的生态化道路应当成为焦作市发展的主旋律。“焦作现象”的出现,城市经济转型的成功更加坚定了焦作市走生态城市的道路,为生态转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这条道路上焦作市政府也无形中做了指引,虽然没有明确提出走生态化的发展道路,建设生态城市,但一直积极致力于城市经济与生态、环境、社会协调发展。通过制定制度、下发文件、规划城市等措施来促进焦作市的生态发展。另外,通过近五年(2008-2012)的统计研究,焦作市也逐渐形成了以高新技术产业、第三产业尤其是旅游业等生态产业为导向的可持续发展模式。通过不断的探索,城市生态化的发展道路,塑造生态城市最终适合焦作未来的发展。为了保证焦作市在生态化道路上更好、更快的发展,应该从以下几点着手。
1.政府方面。 国内外经济发展经验表明,一个国家、地区政府的管理机制、职能、方式和效率,是决定其经济竞争力的基本因素之一。的确,政府在经济发展中起着引导作用。 我国政府已经从传统的管理思维转向现代化管理思维,从增长型理念转向协调型,这样可以指引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政府的职能的基本内容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保障等。在促进地区经济生态发展方面政府的经济、文化、社会保障职能尤为重要。具体在促进焦作市生态化发展,打造生态城市中政府可以作出以下几方面的努力:(1)经济职能方面。加大对高新技术的投入,设立奖励制度,鼓励创新,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引导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加大对以旅游资源为主的第三产业的投入,给予政策倾斜;发挥宏观调控政策,加大对高科技人才的培养支出,科学分配人员要素;实施生态补偿机制,加大对环境治理和改善的投入。(2)文化职能方面。政府的文化职能体现在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倡导者以及社会科技、文化、教育等领域的公共政策的制订者。因此政府应该通过公众媒体加大宣传与教育力度,普及和提高公民的生态意识,大力宣传科技创新对生态经济的影响。定期开展关于生态建设的活动来更好的进行生态文明的宣传和生态城市的建设。(3)社会保障职能方面。社会保障关系到民众的切身利益,尤其在基本保障方面,关乎民生,因此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会促进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从社会保障对生态化建设的影响的角度来看,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入手:①建立健全法律体系,制定相关法律政策,尤其是经济、生态立法。俗话说:“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所以,在进行生态化建设方面要重视法律的约束作用。进行科学、生态立法,从法律的角度来约束破坏生态的行为,同时也应给予对生态化作出贡献的公民一定的鼓励措施。②建立生态环境信息公开机制以增强环境治理透明度, 提高政府的公信力来促进生态经济的良好发展。政府应让公众及时了解生态化转型的进度,以适时调整策略。③科学合理安置失业人员,保障充分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积极为生态建设做贡献。在焦作市转型过程中失业成为一大问题,失业问题关乎到整个的社会安定,只有合理解决失业这一问题才能谈经济建设,才能更进一步谈生态建设。所以,合理安排失业问题迫在眉睫,在此过程中政府可以借机调整劳动人口的结构,使之更好的促进生态化的发展。
2.产业方面。在以上研究焦作市产业状况中表明产业的有效转型升级转型对工业的成功转型有着关键性的影响,因此为了使焦作市的产业结构更加合理,符合生态发展的长远要求,在产业方面需做出以下的调整:(1)调整产业结构比例。目前焦作市的产业结构比例还不符合生态化发展的标准,应该尽力调优第一产业,调整第二产业,提高第三产业的比重。(2)拓展产业链条。焦作市目前还是以主要的能源原材料为主,很少进行深加工,很少增加产品的附加值,产品比较单一,因此需要拓宽产业链条来全面增加经济值,更好的适应生态经济的发展。(3)以科技为主导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生态经济主要是依赖高新技术和创新能力来改善原始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收入的模式,从而以最低的投入,最低的或者零污染来获取更高的产出。因此,在发展生态化城市的道路上科技的主导力量不可忽视。
3.企业方面。企业一直以来是创新的主体,因此在焦作市迈向生态发展的路上离不开企业方面做出的努力。企业应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来促进焦作市生态城市的建设。具体如下:(1)加强自主创新和研发能力。创新大范围来说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在企业中也是决定企业成败的必然因素,因此企业应加大自主创新和研发的水平。在经济发展中注入新的要素,积极推进生态高效发展的技术。(2)改变单一的生产方式,拓展其经营范围。企业如果固守成规、一味的单一生产、不努力开拓市场、拓展渠道的话很难长久维持下去,对生态发展更无带动作用。企业应依据自身的优劣势来客观地作出调整,这样会促进企业健康发展,进而影响的城市的良好发展。(3)与时俱进,不断进行内部调整,以优化整体结构。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新形势、新技术的发展需要,企业应着力进行内部结构的调整。根据当前的发展情况,进行兼并、重组等合适的选择,以此来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在结构调整也要重点重视高新技术对生态建设的影响方面。
总体来说,焦作市以高新技术产业、旅游业等生态产业为导向的可持续发展模式,走城市生态化的发展道路,打造生态城市是正确的选择,也是21世纪城市发展的必由之路。但转型成功后仍然存在不少影响其生态发展的因素,需要政府、产业、企业以及各个方面做出共同努力才能更快的走上生态发展之路。根据国家环保总局对生态城市指标体系的要求及焦作市实际的经济水平和生态环境的情况,生态之路应分为三个阶段实现:(1)到2015年,生态城市的各项指标尤其是环境环境方面的指标要达到60%以上,产业结构得到符合基本生态标准的优化。(2)到2020年,生态城市的各项指标达标率要在8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及新兴产业在经济发展中应有明显的贡献,城市生态化有很好的发展。(3)到2030年生态城市的各项指标达标率100%,完成生态转型,实现生态发展模式。总之,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生态路径选择符合焦作的市情,但也需要经过阶段性的不断过渡才能最终成功实现。
(作者单位:河南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一、焦作市转型中存在的问题
自2004年“焦作现象”出现以来,焦作市的经济、社会、环境等形势出现明显好转,尤其对焦作市经济的影响更大。其主要表现为:一定程度上优化了产业结构;促进了社会就业;改善了环境;提升了经济地位,优化了经济增长的内部因素等。虽然整体上促进了经济的增长,缓解了环境压力,但依然存在相当一部分问题制约焦作市的经济发展。主要表现在:(1)产业结构不合理。第二产业的比重较高,第三产业有待提高比重,第一产业同时也需要调优。在第二产业中的比重也存在一定的不合理因素:第一、三产业的比较劳动力较低,特别是第三产业问题较突出;初加工工业以及以原材料为主的工业仍较多,工业的附加值较低;其中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远低于全国24.9%的平均水平;四大新兴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也较低等。(2)传统的粗放型增长方式的制约。焦作市目前仍靠传统模式的工业增加值仍占工业增加值的90%以上;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万元GDP能耗高于全国及全省的平均水平;经济增长方式粗放;仍以高污染、高能耗、高投入,重开发轻保护;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最终导致经济增长缓慢,难以提高整体经济效益。(3)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伴随着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势必导致环境受到影响,再加上焦作市本身依托矿藏资源立市,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废水、废气、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等都严重威胁着环境;同时在发展旅游业时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力度也不够。(4)人口结构不合理。以前依托资源优势发展需要的高、精、尖人才少,在城市转型后缺乏培养可持续发展产业及高新技术产业的人才,最终导致创新能力不足,缺乏对口人才,人力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5)财政困难,社会压力大。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焦作市财政收入29.4亿元,支出52.4亿元,收支严重不平衡,在转型过程中政府承载的压力很大:一方面需要大量的财政投入来帮助焦作市实现生态转型;另一方面又需要安置转型过程中的大量失业人员。
二、焦作市转型路径的选择及具体措施
尽管焦作市资源枯竭,但相对与我国人均资源贫乏的国情来说,焦作市能源矿产资源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地位仍比较突出,未来焦作高能耗产业的比重仍较大,走可持续发展模式的生态化道路应当成为焦作市发展的主旋律。“焦作现象”的出现,城市经济转型的成功更加坚定了焦作市走生态城市的道路,为生态转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这条道路上焦作市政府也无形中做了指引,虽然没有明确提出走生态化的发展道路,建设生态城市,但一直积极致力于城市经济与生态、环境、社会协调发展。通过制定制度、下发文件、规划城市等措施来促进焦作市的生态发展。另外,通过近五年(2008-2012)的统计研究,焦作市也逐渐形成了以高新技术产业、第三产业尤其是旅游业等生态产业为导向的可持续发展模式。通过不断的探索,城市生态化的发展道路,塑造生态城市最终适合焦作未来的发展。为了保证焦作市在生态化道路上更好、更快的发展,应该从以下几点着手。
1.政府方面。 国内外经济发展经验表明,一个国家、地区政府的管理机制、职能、方式和效率,是决定其经济竞争力的基本因素之一。的确,政府在经济发展中起着引导作用。 我国政府已经从传统的管理思维转向现代化管理思维,从增长型理念转向协调型,这样可以指引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政府的职能的基本内容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保障等。在促进地区经济生态发展方面政府的经济、文化、社会保障职能尤为重要。具体在促进焦作市生态化发展,打造生态城市中政府可以作出以下几方面的努力:(1)经济职能方面。加大对高新技术的投入,设立奖励制度,鼓励创新,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引导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加大对以旅游资源为主的第三产业的投入,给予政策倾斜;发挥宏观调控政策,加大对高科技人才的培养支出,科学分配人员要素;实施生态补偿机制,加大对环境治理和改善的投入。(2)文化职能方面。政府的文化职能体现在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倡导者以及社会科技、文化、教育等领域的公共政策的制订者。因此政府应该通过公众媒体加大宣传与教育力度,普及和提高公民的生态意识,大力宣传科技创新对生态经济的影响。定期开展关于生态建设的活动来更好的进行生态文明的宣传和生态城市的建设。(3)社会保障职能方面。社会保障关系到民众的切身利益,尤其在基本保障方面,关乎民生,因此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会促进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从社会保障对生态化建设的影响的角度来看,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入手:①建立健全法律体系,制定相关法律政策,尤其是经济、生态立法。俗话说:“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所以,在进行生态化建设方面要重视法律的约束作用。进行科学、生态立法,从法律的角度来约束破坏生态的行为,同时也应给予对生态化作出贡献的公民一定的鼓励措施。②建立生态环境信息公开机制以增强环境治理透明度, 提高政府的公信力来促进生态经济的良好发展。政府应让公众及时了解生态化转型的进度,以适时调整策略。③科学合理安置失业人员,保障充分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积极为生态建设做贡献。在焦作市转型过程中失业成为一大问题,失业问题关乎到整个的社会安定,只有合理解决失业这一问题才能谈经济建设,才能更进一步谈生态建设。所以,合理安排失业问题迫在眉睫,在此过程中政府可以借机调整劳动人口的结构,使之更好的促进生态化的发展。
2.产业方面。在以上研究焦作市产业状况中表明产业的有效转型升级转型对工业的成功转型有着关键性的影响,因此为了使焦作市的产业结构更加合理,符合生态发展的长远要求,在产业方面需做出以下的调整:(1)调整产业结构比例。目前焦作市的产业结构比例还不符合生态化发展的标准,应该尽力调优第一产业,调整第二产业,提高第三产业的比重。(2)拓展产业链条。焦作市目前还是以主要的能源原材料为主,很少进行深加工,很少增加产品的附加值,产品比较单一,因此需要拓宽产业链条来全面增加经济值,更好的适应生态经济的发展。(3)以科技为主导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生态经济主要是依赖高新技术和创新能力来改善原始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收入的模式,从而以最低的投入,最低的或者零污染来获取更高的产出。因此,在发展生态化城市的道路上科技的主导力量不可忽视。
3.企业方面。企业一直以来是创新的主体,因此在焦作市迈向生态发展的路上离不开企业方面做出的努力。企业应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来促进焦作市生态城市的建设。具体如下:(1)加强自主创新和研发能力。创新大范围来说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在企业中也是决定企业成败的必然因素,因此企业应加大自主创新和研发的水平。在经济发展中注入新的要素,积极推进生态高效发展的技术。(2)改变单一的生产方式,拓展其经营范围。企业如果固守成规、一味的单一生产、不努力开拓市场、拓展渠道的话很难长久维持下去,对生态发展更无带动作用。企业应依据自身的优劣势来客观地作出调整,这样会促进企业健康发展,进而影响的城市的良好发展。(3)与时俱进,不断进行内部调整,以优化整体结构。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新形势、新技术的发展需要,企业应着力进行内部结构的调整。根据当前的发展情况,进行兼并、重组等合适的选择,以此来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在结构调整也要重点重视高新技术对生态建设的影响方面。
总体来说,焦作市以高新技术产业、旅游业等生态产业为导向的可持续发展模式,走城市生态化的发展道路,打造生态城市是正确的选择,也是21世纪城市发展的必由之路。但转型成功后仍然存在不少影响其生态发展的因素,需要政府、产业、企业以及各个方面做出共同努力才能更快的走上生态发展之路。根据国家环保总局对生态城市指标体系的要求及焦作市实际的经济水平和生态环境的情况,生态之路应分为三个阶段实现:(1)到2015年,生态城市的各项指标尤其是环境环境方面的指标要达到60%以上,产业结构得到符合基本生态标准的优化。(2)到2020年,生态城市的各项指标达标率要在8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及新兴产业在经济发展中应有明显的贡献,城市生态化有很好的发展。(3)到2030年生态城市的各项指标达标率100%,完成生态转型,实现生态发展模式。总之,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生态路径选择符合焦作的市情,但也需要经过阶段性的不断过渡才能最终成功实现。
(作者单位:河南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