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开生面的词选

来源 :读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ong04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出版的唐圭璋先生的《唐来词简释》,是一个别开生面的选本,所作的简释也很有特点。
  现在流行的近人词选,一般都侧重豪放派而对婉约派的作品缺乏足够的重视,尽管大多数的选家在主观上或许并不存在贬低婉约派的意识。唐先生的选本与此不同,它着重遴选了婉约派的作品,把这个被荒芜已久的词苑一角为人们打开了,这就使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了。当然,婉约派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千流百汇,支派林立。在这些问题的评价上唐先生也力求公允,比如,浙江派提出清空妥溜,推崇姜夔、张炎的作品而反对吴文英的浮华;常州派畅言比兴寄托,特重吴文英、王沂孙的作品。唐先生都能一律对待,不偏不倚。这在词的选目上是很清楚的。
  传世词作中以婉约的作品为最多,影响也最广,在艺术上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两万首宋词中,百分之八、九十就是这派的作品。因此,尊重这个历史事实,在选词时,多选了一些这类的作品是理所当然而无可厚非的。不同时期出现不同的选本,既表明持不同学术观点的选家补弊纠偏的努力,也往往体现了不同时期的人们的审美要求的变化。
  唐先生此选着重于艺术的剖析,文心的探索,这对于莘莘学子来说,实在是提供了一把别通幽径的钥匙。
  此选的释语是很独特的,他没有集评、作者介绍、注典、注音,而是从每首词的作法作意上去剖析作品的文义结构,这既有普及作用又有提高效果。他把作品中描绘的自然景物、人物形象、内心世界以及语言、声响等联为一体,立体地表达出来,有效地引导读者理解词作的艺术技巧和深刻内容。
  唐先生的简释,实际上是有笺有评的。他是学者,同时又是词人,所以,下笔精到,美不胜收。比如李后主《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一词的释语:“上片极写当年江南之豪华,气魄沉雄,实开宋人豪放一派。……当年江南陷落之际,后主哭庙,宫娥哭主,哀乐声、悲歌声、哭声合成一片,直干云霄,宁复知人间何世耶!后主于此事,印象最深,故归汴以后,一念及之,辄为肠断。”这些见解都与前人的说法迥异,确是作为学者兼词人的独到之见。词中兴于清代,包括有词的创作和评论,尤其需要重视的是常州派和同光时期诸词老的论述。唐先生曾编校《词话丛编》,对历代词论有极深刻的认识。简释中流露出来的论词宗旨,正是在总结前人论词的基础上的继承批判。比如姜白石《扬州慢》“淮左名都”词的释语最后说“周止庵既屈白石于稼轩下,又谓白石情浅,皆非公论”,一语道出了白石并非脱胎稼轩,两人之高下也非同周济所论(周济《宋四家词选序论》:“白石脱胎稼轩,变雄健为清刚,变驰骤为疏宕。盖二公皆极热中,故气味吻合。辛宽、姜窄,宽故容秽,窄故斗硬”。又说“稼轩郁勃,故情深;白石放旷,故情浅;稼轩纵横,故才大;白石局促,故才小”)。细按两人词,确实“清脆与镗异响”(谭献语)。
  唐圭璋先生是八十高龄的老人,仍贾其余勇,把自己毕生治词的心得贡献出来,这种嘉惠后学的深心是非常可敬可贵的。
  
  (《唐宋词简释》,唐圭璋选释,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八一年七月第一版,0.83元)
其他文献
2017年10月31日上午,在上海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其他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志一起重溫入党誓词。  文字统筹 许陈静
《王宾中丁·王往逐兕涂朱卜骨刻辞》,这是罗振玉旧藏中著名的甲骨大版之一。记录了祭祀、田猎、天象等诸多内容。  1936年6月12日,中国考古学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时刻。这一天,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在河南安阳殷墟小屯村,发现了一个储藏着大量甲骨的窖藏坑。这堆甲骨厚达1.6米,共清理出甲骨17096片,数量为迄今考古发掘之最。  为了永久保存YH127坑的面貌,考古队请了一位技艺高超的石匠,选用汉白玉
五十年代,爱伦堡来过上海。记得在一次座谈会上听他讲过,《真理报》曾约他写社论,可是稿子交去后,第二天主编来了电话:“爱伦堡同志:你的稿子不能用。”“为什么?”“因为读者一看,就知道这是爱伦堡写的。”同《真理报》主编的要求不同,爱伦堡是主张文章要有自己的风格和个性的。他说,一个熟人,在隔壁房间讲话,你一听就知道他是谁,文章也应如此。  然而,我们有一些理论文章的作者,却好象没有自己的声音。即使是阐述
我观《中国古代著名哲学家评传》的插图艺术    我想,自有书以来,也许就有插图了。我国古代,文字与绘画同源,形义之间,本就难舍难分。对于书籍来说,插图绝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它对于启迪人们的智慧和想象,丰富读者的知识素养,满足人们对美的渴求,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很多人对读书产生浓厚的兴趣,竟首先是由那些引人入胜的插图引发的。幼年时的鲁迅初次看到绘图的《山海经》时那种惊喜的感受,就很能说明问题。  通
三十年代的老作家振笔为文,每能熔铸前人的成句,另辟蹊径。不仅得其神髓,足与前人抗轭,而且脱却痕迹,青出于蓝。  韩愈《南海神庙碑》:“牲肥酒香,神具醉饱,百灵秘怪,慌惚毕出,蜿蜿,来享饮食。”鲁迅据以熔铸成《祝福》的结尾:“……只觉得天地圣神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预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这结尾含蕴着鲁迅的万千感慨,既沉痛又辛辣。  刘义庆《世说新语》:“……廉颇、蔺相如虽
巴金《创作回忆录》充满真情实感,正如他自己所说,是“把心交给读者”    这是一本谈创作的书,是一本谈自己经历的书。写得那么真切,那么充满激情,他是和读者谈心,是把他自己在进行创作时的真情实感,他的欢乐,他的甘苦,和盘托出。  “把心交给读者”,是他五十年来从事写作的一个根本信条。“文如其人”,他的文字非常质朴,非常简练,丝毫没有那种虚饰造作之词。正如他的为人:诚挚而朴实。在他的质朴的文字中充满了
在我国目前数以千计的刊物之林中,创刊仅有一年的《青年论坛》杂志,以青年人的胆识和勇气,大胆地进行理论探索,从而显示出了独具的特色。    一    从明末以来三百多年的历史,是中国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从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过渡的历史。这一过渡艰难、缓慢,直到五四在中国兴起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启蒙运动,崛起了一代马克思主义的启蒙者。今天,这一思想启蒙运动也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
希腊是一个诗歌之国,现在仍然是如此。据说每天平均有两部诗集出版,而且这些书均有销路。在民间,口耳相传的长诗仍在流行。这样的群众基础便使希腊出了两个诺贝尔奖获奖诗人:一九六三年诺贝尔文学奖金为塞弗利斯(Giorgos Seferis)所得,而一九七九年诺贝尔文学奖金获得者为艾莱蒂斯(Elytis)。  为了介绍这位西方读书界也不熟悉的诗人,企鹅出版社出版了一本其作品的选译本,此书同时由美国维京出版社
艺苑名人的自传还不多见,年登耄耋的艺术大家自叙生平,尤足珍贵。《王个随想录》(上海书画版)就是这样一本书。书名“随想”,实出自谦,绝非信笔所之。以数十年经历,萃于一编,自须极大经营。心有所得关键处,言之不厌其详。理论、见解、掌故、人物,胥帅于一“艺”字,又都不失幽默风趣。而笔之尤详者,为对一代大家吴缶老(昌硕)的记述,其謦劾笑貌,直历历如绘。即使是缶老的一些生活琐事,也都耐人寻味。如缶老自作新词,
对俄罗斯甚至世界而言,这一特殊历史背景下的阅兵是力量的展示,是决心的阐释,是历史正义的伸张。  6月24日,俄罗斯在莫斯科红场举行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5周年阅兵活动,这是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全世界规模最大的户外活动。当然,俄罗斯做了极为严密的防护工作,但人们仍然要问,东京奥运会都受疫情影响而不得不推迟,原定5月9日的红场阅兵为何被迫推迟后仍要坚持举行?此事对俄罗斯而言就那么重要吗?  是的。对俄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