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装酒为何能喝出高端味儿

来源 :家庭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ijiren_ruby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酒的种类繁多。爱好品酒的人都知道,品质好的高端白酒往往能给人一种后味回甘的口感。但有时候,一些价格低廉的白酒竟然也能喝出这种感觉。遗憾的是,低价白酒的这种口感可能是违规使用甜味剂勾兑出来的。
  多元醇,白酒的甜味来源
  在酿酒发酵的过程中,微生物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酸、醛、酮、醇、酯等有机物。其中,乙醇毫无疑问含量最多,其他各种成分加起来只占2%左右。别小看这2%,目前已经鉴定出的香味物质超過300种,它们的细微差异赋予了不同白酒独特的香味和口感。
  这其中有甜味的物质挺多,比如丁酸、乙醛等。但多元醇是最主要的甜味来源,比如丙三醇、丁二醇。
  直接加糖会产生浑浊
  酿酒过程中,淀粉首先会糖化,类似做醪糟的过程。但是白酒属于蒸馏酒,糖分没法蒸发,因此无法给白酒带来甜味。那能不能加一点点糖呢?其实也不行。首先是因为糖分可能会让酒产生浑浊、沉淀,影响品质;更重要的是因为白酒的检测指标中有“固形物”一项,比如500克浓香型白酒的固形物不能超过0.25克。如果通过加糖来增加甜味,这一项肯定不合格。
  加甜味剂,“价廉物美”却违规
  过去酒厂常常用丙三醇(俗称甘油)和丁二醇增甜,但是前者口味不佳,后者价格较贵,因此厂家将目光投向了物美价廉的甜味剂。例如阿斯巴甜和安赛蜜,它们比糖甜几百倍,500克酒只需要0.015克就能有很好的口感。成本大概几分钱,但口感立刻提升一个档次,价格也水涨船高。而且甜味剂还能掩盖发酵产生的不良气味,让酒的香气更醇厚。
  然而,按照国家标准的规定,白酒属于发酵酒,是不能用甜味剂的,而且一直如此。但有些企业为了牟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故意为之,行业内还有人将“白酒专用糖”当作新技术推广。直到2005年左右,湖南白酒偷加甜蜜素被媒体曝光,整个行业开始大力整顿。
  十多年过去了,虽然主动添加甜味剂的企业越来越少,但抽检结果显示还是偶有违规情况,主要是一些小酒厂的产品。
  不合格的原因是多样的,除了故意添加,也有一些是无心之失。比如一些小厂自己不生产原酒或原酒不够用,就会从外面买食用酒精勾兑。如果这些原料酒精已经掺过甜味剂,自然就会造成产品不合格。
  有些厂家虽然自己生产原酒,但需要勾兑香精改善口感,如果这些香精里掺入了甜味剂,也可能造成不合格。
  有的企业除了生产白酒,还生产配制酒。按国家标准规定,配制酒是可以使用甜味剂的,这就可能带来交叉污染的可能。
  虽说没有主观恶意,但不管怎么说,这都是企业对原料或设施把控不严造成的。
  甜蜜素、糖精、三氯蔗糖等甜味剂是人工合成的,自然界并不存在。但有研究发现,即使严格控制原料和环境设施,最终的白酒产品依然能检测到极微量的甜蜜素、糖精等甜味剂。
  在排除各种污染可能后,科学家猜测是微生物发酵产生了化学结构和甜味剂类似的物质,欺骗了检测仪器。好在这种干扰并不足以影响白酒的合格判定。
  最后说一下如何选择靠谱的白酒产品。食药总局2015年抽检白酒3000批次,涉及全国1147家企业,其中甜味剂不合格的批次占比为3.6%,基本上都是小厂的产品。所以在购买时,选择知名品牌的产品就行了。
其他文献
每年年初,都是体检高峰期。拿到体检报告的那一刻,一些人被“甲胎蛋白升高”、“HPV超高”等吓得不轻;一些人则对此一脸茫然,表示看不懂。对此,重庆市肿瘤医院健康体检与肿瘤筛查科主任张海燕指出,个别指标异常不一定代表有病,但大家一定要引起重视。  体检现状:多数人看不懂体检报告单  “医生,我的甲胎蛋白AFP结果为9.32,参考范围则小于8.0。甲胎蛋白升高表示什么呢?”日前,记者在重庆市肿瘤医院体检
不久前, 23岁的杨小姐因怕热、多汗、手抖就诊,被确诊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医生给她开了一种名为“甲巯咪唑”的药物服用,并叮嘱她3~4周后来医院复查。因忙于工作,杨小姐没有按时复查。  渐渐地,杨小姐变得怕冷、乏力,食欲也不好,于是赶紧去医院复查,结果却是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减)。“甲巯咪唑是治疗甲亢的药,是不是吃药吃过了头?”杨小姐嘀咕道。医生摇摇头说:“没那么简单。你的甲状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