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改进和完善人力资源管理成为电力企业的发展进程中越来越重视的话题,对青年员工文化建设中,正确引导培养是供电企业后续发展不可忽视的问题。青年员工作为电力企业中坚力量,是企业的技术革新、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后备力量,因此,需要得到企业更多的重视和培养,以人性化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青年员工的重要模式,员工在生活工作中给予人文关怀,有利于发展青年员工成为电力企业充满活力的生力军作用。
关键词:人性化管理模式;青年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D43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12-0000-02
电力行业所有流程都有严格的规定,每个环节都需要具备良好的耐心,因而在电力企业青年文化建设中以人性化管理模式耐疏导青年员工,相应地对青年员工打磨棱角,尽可能地发展适应却不丧失工作热情。本文对人性化管理模式的深入研究,分析电力企业青年员工特征,探讨人性化管理模式在企业青年员工管理工作中的运用,以促进供电企业青年文化建设,发挥青年员工主力军作用。
一、人性化管理模式分析
1.人性化管理模式定义
人性化管理模式,是指在整个企业管理过程中充分注意人性要素,以充分挖掘人的潜能为己任的管理模式,它注重平等和尊重、创造和直觉、主动和企业精神、远见和价值控制,它依据信息共享、虚拟整合、竞争性合作、差异性互补、虚拟实践社团等,实现知识由德到显的转化,创造竞争优势。
2.人性化管理模式运作成效待改善
曾经有项社会调查结果表明:青年人选择单位时最注重的不是收入、房子、福利,而是将自己能否在单位中得到充分发展放在首位来考虑。在想换工作的青年中,27% 的青年是因为“得不到重用”;不想换工作的青年则主要是因为“受重视,有发展机会”。即他们很重视人格的尊严,他们需要确认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但相对刚步入工作岗位的青年员工,对于企业文化理解不够,往往出现很多不切实际的幻想,以为不委以重用,须不知这是企业给予历练前提工作,能消除其很多不切实际的幻想, 让他们更加接近现实,看问题更加实际,以适应企业用人原則。但如何帮助青年员工能够高效地走过这段特殊时期,使这支企业生力军发展得更好,是供电企业的管理者和思想政治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二、供电企业青年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供电企业的中心工作是供用电服务,在完成生产经营目标的工作过程中,青年员工往往是生产的主力军,是企业稳步发展的中坚力量,对青年员工的培养教育要实施相应策略,保护积极性,挖掘能动性,调动创造性,激活上进性,将他们切切实实培养成为企业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
1.剖析供电企业青年员工的特征和存在的问题
供电企业青年员工大部分受过高等教育,专业基础知识扎实,学习能力强,求知欲望强,创新意识强,敢于挑战权威。他们张扬个性,懂得展示自己,强烈渴望通过努力工作获得认可。但由于对职业发展的不确定性以及缺乏工作经验、工作能力不强等问题,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青年员工自身发展,也制约了他们在生产中积极作用的充分发挥。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有些青年适应能力较差。刚进入社会,走上新岗位,很多人思想上还没有转变,不能马上适应工作环境,对工作中遇到的挫折、问题缺乏应对技巧,会变的意志消沉。
二是有些青年在工作中处处讲条件,讲利益,强调实惠,追求物质享受,缺乏大局意识和奉献精神。
三是有些青年在思想上积极要求进步,在行动上却相对滞后。这部分人政治敏锐性较强,希望自己在思想上积极进步,认为实际工作只是表面,不能很好理解“思想指导行动”的真正意义,把先进的思想体现到实际工作中。
四是有些青年不乏工作积极性,但缺乏学习主动性。这部分人对未来充满憧憬,对工作充满激情,希望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未来。但由于青年员工对企业的状况知之甚少,加之本身所学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存在一定的“短板”,工作之初在一个部门或班组所担负的责任不是非常突出,又没有对工作职责进行认真思考,没有查找影响工作效率的根本原因, 反而怨天尤人,时间一长,就没有了工作积极性。
五是有些青年存在得过且过的思想。
六是有些青年缺乏人际理解与协助精神。因为涉世较短,对人对事简单的想当然处理或完成,个人主义色彩较重,缺乏集体互助和互让精神,将自己置身企业大环境、维护企业形象的意识单薄,同时团队协作的培养是他们自觉主动为企业创造价值的精神“缺口”。
2.供电企业青年员工管理需要人性化管理模式
为了充分调动、发挥青年员工在供电企业中的积极作用,为企业发展做出应有贡献,我们应该真正了解青年的思想,结合青年的特点,改进企业的管理模式。一个善于人才管理的企业应该专注于:让青年员工在企业里快乐地工作、帮助他们把事情做得更好、让他们获得有挑战性的机会、帮助他们在企业内部建立积极向上的团队合作关系。青年员工总是希望管理者把他们当作个体来进行管理,承认并尊重他们个人的价值和尊严,使他们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在企业中或者说在领导的心目中并不是可有可无的;希望管理者能够关注他们个人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关心他们个人的处境和困难。这样,每个个体都能体会到管理者浓浓的人情味,每个个体的能力甚至潜能都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企业就会充满生机。
三、对应人性化管理模式建立“发展-配置-链接-激励”的人才管理策略
1.人才发展
为青年员工提供一套他们掌握工作所必需的实际指导,尤其是岗前培训和在岗培训,不仅包括专业技能和知识,更应该包括企业文化、责任心和团队精神,并鼓励他们积极地向上级和同事学习经验。麻省理工学院的一项著名研究发现:人们向同事询问信息的倾向性,是自己通过使用企业内部互联网数据库、或者公司计算机系统咨询的倾向性的五倍。积极、正确、有效的沟通。引导而不教导:做他们的督导、教练和顾问。经手而不放手:抓关键点,放手让他们去做。打气而不打击:进行 “赞赏管理” 而减少 “批评式管理” 。 2.人才配置
为青年员工“量体裁衣”,分配他们到企业里最适合的岗位,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定位和发展方向,在公司里发挥自己的作用。
3.人才链接
为向青年员工提供他们所需的方法、指导和资源,帮助他们塑造工作个性,适应企业要求,让他们真正融入到企业并获得认可。 (1) 人与人的有效链接。 为员工设立 “工作伙伴”和“学习导师”,并且建立与之配套的有效地跟踪、评价与反馈体系。通过与工作伙伴和学习导师的接触,员工可以在实际工作中看到、学到对自己有用的知识和技能。(2)人与公司使命感的有效链接。让年轻一代感觉到对公司使命的认同,并且产生再此工作的成就感。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通过各种方式,将公司使命信息传递给各位员工。(3)人与公司资源的有效链接。鼓励“高人”与员工进行持续的绩效沟通。
4.人才激励
针对业绩表现对应多种激励方式。对于个性十足的青年一代,激励比约束更重要,除物质激励之外,个性化的非物质激励方法也能达到倍增的效果。
四、人性化管理模式在供电企业青年文化建设中的相关实践运用
1.对新进毕业生施行“保姆式”的跟踪服务。为新人建立了日常关注机制,安排一个月的培训课程,组建班委会、安排班主任,在培训后的实习期,有人力资源部的专人跟踪他们的表现,即时沟通、交流和解决各种问题和困难。定岗后,公司各中心会配备相应的技术骨干作为带教师傅对表现优秀的新员工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并签订相应的师徒合同。公司还会组织前几年进入公司的学长给他们分享自己的学习成长体会,并组织高层领导者与新人的定期交流,让他们能够逐渐适应自己新的身份和角色,进而融入到企业这个大家庭。如每年如期举行的浦东供电公司的青年员工的中秋茶话会,优秀党员展现“榜样的力量”活动。
2.开展各种学习活动,营造一种浓郁的文化氛围,潜移默化地使青年提升自己的文化素质。
3.有针对性的开展一些创建活动,提高青年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选树青年爱岗敬业、立足本职的先进个人,使青年切实感受到自己在生产经营中的重要作用。
4.在抓好青年思想、业务工作的同时以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不断凝聚青年、吸引青年,能让青年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平时结合生产需要、重大节日、纪念日等开展形式多样、健康有益的活动,年终举办大型迎春活动, 增加节日气氛,
五、人性化管理模式对青年文化建设的价值思考
企业需要追求卓越,一个没有理想和文化的企业是没有未来可言的,等待他的只有死亡,年轻人更要有追求卓越的思想和行动。在这一点上,青年员工有着与生俱来的优势,因为没有受过太多约束和限制,他们具有独立思想和自由精神,创新性的思維常常会给工作带来突破性的改变,即便不被认可,总归给企业带来了新鲜的空气, 总有一天, 它会渗透到企业的血液中去。就要立足服务青年、立足企业实际,做好供电企业的青年工作,团结和凝聚广大青年,充分发挥青年在企业的主力军作用。
关键词:人性化管理模式;青年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D43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12-0000-02
电力行业所有流程都有严格的规定,每个环节都需要具备良好的耐心,因而在电力企业青年文化建设中以人性化管理模式耐疏导青年员工,相应地对青年员工打磨棱角,尽可能地发展适应却不丧失工作热情。本文对人性化管理模式的深入研究,分析电力企业青年员工特征,探讨人性化管理模式在企业青年员工管理工作中的运用,以促进供电企业青年文化建设,发挥青年员工主力军作用。
一、人性化管理模式分析
1.人性化管理模式定义
人性化管理模式,是指在整个企业管理过程中充分注意人性要素,以充分挖掘人的潜能为己任的管理模式,它注重平等和尊重、创造和直觉、主动和企业精神、远见和价值控制,它依据信息共享、虚拟整合、竞争性合作、差异性互补、虚拟实践社团等,实现知识由德到显的转化,创造竞争优势。
2.人性化管理模式运作成效待改善
曾经有项社会调查结果表明:青年人选择单位时最注重的不是收入、房子、福利,而是将自己能否在单位中得到充分发展放在首位来考虑。在想换工作的青年中,27% 的青年是因为“得不到重用”;不想换工作的青年则主要是因为“受重视,有发展机会”。即他们很重视人格的尊严,他们需要确认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但相对刚步入工作岗位的青年员工,对于企业文化理解不够,往往出现很多不切实际的幻想,以为不委以重用,须不知这是企业给予历练前提工作,能消除其很多不切实际的幻想, 让他们更加接近现实,看问题更加实际,以适应企业用人原則。但如何帮助青年员工能够高效地走过这段特殊时期,使这支企业生力军发展得更好,是供电企业的管理者和思想政治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二、供电企业青年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供电企业的中心工作是供用电服务,在完成生产经营目标的工作过程中,青年员工往往是生产的主力军,是企业稳步发展的中坚力量,对青年员工的培养教育要实施相应策略,保护积极性,挖掘能动性,调动创造性,激活上进性,将他们切切实实培养成为企业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
1.剖析供电企业青年员工的特征和存在的问题
供电企业青年员工大部分受过高等教育,专业基础知识扎实,学习能力强,求知欲望强,创新意识强,敢于挑战权威。他们张扬个性,懂得展示自己,强烈渴望通过努力工作获得认可。但由于对职业发展的不确定性以及缺乏工作经验、工作能力不强等问题,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青年员工自身发展,也制约了他们在生产中积极作用的充分发挥。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有些青年适应能力较差。刚进入社会,走上新岗位,很多人思想上还没有转变,不能马上适应工作环境,对工作中遇到的挫折、问题缺乏应对技巧,会变的意志消沉。
二是有些青年在工作中处处讲条件,讲利益,强调实惠,追求物质享受,缺乏大局意识和奉献精神。
三是有些青年在思想上积极要求进步,在行动上却相对滞后。这部分人政治敏锐性较强,希望自己在思想上积极进步,认为实际工作只是表面,不能很好理解“思想指导行动”的真正意义,把先进的思想体现到实际工作中。
四是有些青年不乏工作积极性,但缺乏学习主动性。这部分人对未来充满憧憬,对工作充满激情,希望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未来。但由于青年员工对企业的状况知之甚少,加之本身所学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存在一定的“短板”,工作之初在一个部门或班组所担负的责任不是非常突出,又没有对工作职责进行认真思考,没有查找影响工作效率的根本原因, 反而怨天尤人,时间一长,就没有了工作积极性。
五是有些青年存在得过且过的思想。
六是有些青年缺乏人际理解与协助精神。因为涉世较短,对人对事简单的想当然处理或完成,个人主义色彩较重,缺乏集体互助和互让精神,将自己置身企业大环境、维护企业形象的意识单薄,同时团队协作的培养是他们自觉主动为企业创造价值的精神“缺口”。
2.供电企业青年员工管理需要人性化管理模式
为了充分调动、发挥青年员工在供电企业中的积极作用,为企业发展做出应有贡献,我们应该真正了解青年的思想,结合青年的特点,改进企业的管理模式。一个善于人才管理的企业应该专注于:让青年员工在企业里快乐地工作、帮助他们把事情做得更好、让他们获得有挑战性的机会、帮助他们在企业内部建立积极向上的团队合作关系。青年员工总是希望管理者把他们当作个体来进行管理,承认并尊重他们个人的价值和尊严,使他们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在企业中或者说在领导的心目中并不是可有可无的;希望管理者能够关注他们个人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关心他们个人的处境和困难。这样,每个个体都能体会到管理者浓浓的人情味,每个个体的能力甚至潜能都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企业就会充满生机。
三、对应人性化管理模式建立“发展-配置-链接-激励”的人才管理策略
1.人才发展
为青年员工提供一套他们掌握工作所必需的实际指导,尤其是岗前培训和在岗培训,不仅包括专业技能和知识,更应该包括企业文化、责任心和团队精神,并鼓励他们积极地向上级和同事学习经验。麻省理工学院的一项著名研究发现:人们向同事询问信息的倾向性,是自己通过使用企业内部互联网数据库、或者公司计算机系统咨询的倾向性的五倍。积极、正确、有效的沟通。引导而不教导:做他们的督导、教练和顾问。经手而不放手:抓关键点,放手让他们去做。打气而不打击:进行 “赞赏管理” 而减少 “批评式管理” 。 2.人才配置
为青年员工“量体裁衣”,分配他们到企业里最适合的岗位,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定位和发展方向,在公司里发挥自己的作用。
3.人才链接
为向青年员工提供他们所需的方法、指导和资源,帮助他们塑造工作个性,适应企业要求,让他们真正融入到企业并获得认可。 (1) 人与人的有效链接。 为员工设立 “工作伙伴”和“学习导师”,并且建立与之配套的有效地跟踪、评价与反馈体系。通过与工作伙伴和学习导师的接触,员工可以在实际工作中看到、学到对自己有用的知识和技能。(2)人与公司使命感的有效链接。让年轻一代感觉到对公司使命的认同,并且产生再此工作的成就感。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通过各种方式,将公司使命信息传递给各位员工。(3)人与公司资源的有效链接。鼓励“高人”与员工进行持续的绩效沟通。
4.人才激励
针对业绩表现对应多种激励方式。对于个性十足的青年一代,激励比约束更重要,除物质激励之外,个性化的非物质激励方法也能达到倍增的效果。
四、人性化管理模式在供电企业青年文化建设中的相关实践运用
1.对新进毕业生施行“保姆式”的跟踪服务。为新人建立了日常关注机制,安排一个月的培训课程,组建班委会、安排班主任,在培训后的实习期,有人力资源部的专人跟踪他们的表现,即时沟通、交流和解决各种问题和困难。定岗后,公司各中心会配备相应的技术骨干作为带教师傅对表现优秀的新员工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并签订相应的师徒合同。公司还会组织前几年进入公司的学长给他们分享自己的学习成长体会,并组织高层领导者与新人的定期交流,让他们能够逐渐适应自己新的身份和角色,进而融入到企业这个大家庭。如每年如期举行的浦东供电公司的青年员工的中秋茶话会,优秀党员展现“榜样的力量”活动。
2.开展各种学习活动,营造一种浓郁的文化氛围,潜移默化地使青年提升自己的文化素质。
3.有针对性的开展一些创建活动,提高青年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选树青年爱岗敬业、立足本职的先进个人,使青年切实感受到自己在生产经营中的重要作用。
4.在抓好青年思想、业务工作的同时以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不断凝聚青年、吸引青年,能让青年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平时结合生产需要、重大节日、纪念日等开展形式多样、健康有益的活动,年终举办大型迎春活动, 增加节日气氛,
五、人性化管理模式对青年文化建设的价值思考
企业需要追求卓越,一个没有理想和文化的企业是没有未来可言的,等待他的只有死亡,年轻人更要有追求卓越的思想和行动。在这一点上,青年员工有着与生俱来的优势,因为没有受过太多约束和限制,他们具有独立思想和自由精神,创新性的思維常常会给工作带来突破性的改变,即便不被认可,总归给企业带来了新鲜的空气, 总有一天, 它会渗透到企业的血液中去。就要立足服务青年、立足企业实际,做好供电企业的青年工作,团结和凝聚广大青年,充分发挥青年在企业的主力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