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机智:专业道路上的不懈追求

来源 :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ianfranco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图书简介
  书名:《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
  作者:[加拿大]马克斯·范梅南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是当代西方教育现象学的经典之作。作者范梅南教授以他独到的现象学研究方法和丰富的教育经验,从“教育现象学”的角度,以教师、父母和学生的生活经历为原材料,对教育学的诸多方面进行了十分深刻的和有益的思考,引起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
  推荐人语
  现实中,尽管我们非常享受一些典型的教育案例中的教育机智,也会对一些优秀的课堂教学或教学设计大加赞赏,却往往只是“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这是因为没有找到阐释、赏析或商榷的角度。“教育现象学”的开创者之一范梅南教授则在本书中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启示。
  比如,“引言”中,范梅南教授就指出:“何谓儿童?看待儿童其实就是看待可能性,一个正在成长过程中的人。”这对于一线教师的课堂教学就很有启发。课堂上,如果学生的回答不太准确、不够全面甚至是错误的,但其思维过程却有某种合理性,这时,教师应当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考问题,这样,或许就会给出不同的点评与追问,如“大家想一想,这位同学刚才的回答虽然不够正确,但有没有合理的成分呢?”“哪位同学能帮助他更好地归纳一下?”“你自己愿意再说一次吗?”等,而不至于冷冰冰地说“错误!坐下!”,从而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又如,第二章中范梅南教授提出:“教育学就是迷恋他人成长的学问。”我不禁想到了电影《放牛班的春天》,影片中,马修老师的育人故事让我感动,从中我看到了一位教师迷恋儿童成长时的专注与敬业。研读范梅南教授的这部著作,容易加深我们对职业的理解和对专业的认识,从而更加热爱本职工作,不断提升教育教学的品质,帮助和影响孩子更好地成长。
  再如,范梅南教授在书中引用了荷兰俗语“无所行动是很难的,不施教却很容易”,这句俗语化用在教育教学中是很有深意的,它指出,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不要给学生过度的干预,而要对他们施以有意义的、诗意的教育引导。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倡导“让学”,这并不是要求教师在课堂上无所作为,彻底放手让学生自学,而是说教师要“在场”,主导学生的“让学”,就像范梅南教授所说,这里应该“有一种更基本的承诺:不管发生什么,我都在这儿。你可以相信我”。
  其实,反复研读该书,我们还能获得关于案例研究的方法。我们知道,一线教师的教学研究多以案例研究为主,比如班主任教育案例的研究,观摩公开课、研究课的相关研究,教学设计的研究,命题研究等,这些研究就是对各种教学现象进行的分析、解读或者阐释。怎样才能使这样的研究更有针对性、更加有效呢?我们应当学习范梅南教授随时随地地收集、记录、积累教育案例的习惯,包括对课堂教学中的大量的“生成性资源”的即时记录。也许我们还不能像他那样对随手记录的案例或“生成性资源”全都做出精准、独到而又深刻的阐释,但是,只要我们坚持积累,就一定会有自己独特的发现,就一定能在循序渐进中不断获得专业素养的提升。而且,我们也能像马修老师那样,记录下和孩子们在一起时的故事,这,足以令我们回味无穷、感动不已。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安县城南实验中学
  在线试读
  影响(influence)是一个有趣的概念。influentia这一术语原指从天上发出一种伤害人身体的流体。既然我们都生活在上苍之下,我们就始终在受着影响。影响的流传以及传播的这种无法逃避性和难以捉摸的特点,也许就是为什么1743年罗马爆发的流行性传染病被称作Influenza(影响)的原因。即使是现在最为常见的疾病,也叫作Influenza,或者“flu”(流行性感冒、影响)。影响,正像“流感”一样,是我们“捕捉”到的某个东西或者说某个“捕捉”到我们的东西——影响就是这样一种征服了我们,占据了我们身体和心灵的东西。
  影响并不一定能唤起因果关系的联想。影响有时可能是几个面对面的人所交流的某件事情。我们体验到的影响是某件我们经历之事,某个发生的事。所以,我们常说时代精神的影响、语词的影响、人类情感和亲情的影响、分享和共同生活的影响。而且,儿童也在积极地参与塑造来自成人的影响。年轻人通常都很渴望独立,但他们同样也珍惜影响。比如,我们在对话时存在一种相互的影响。所以,我们不要以为,影响就一定是控制性的,或者说,影响将两个人的关系降至一种主客体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施加影响的人将另一方仅看作一个将受控制的对象。相反,影响是某件辐射四方、自然流动的东西。它可能会产生非常不一样的结果、效果或作用。从广义上说,影响隐含着人在另一个人面前的坦诚和开放性。
  就文化和传统而言,每一个人都是迟到者,因此都处在以前事物的影响之下。不仅那些需要受教育的儿童正在受到过去(现在)以及传统和文化的影响,教育工作者同样受到影响。那么,现在的问题是,教育工作者如何去发展一种与影响源较强的关系呢?我们既不能做一个全面反叛文化的人,也不应当做一个盲目维护文化丰碑的守护者和卫道士。与影响的较强的关系可能是那种想对影响施加影响的关系。这也就是说,教育者需要具备调和传统和文化对年轻人的影响的能力。
其他文献
随着历史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史料教学已经成为21世纪历史教学的发展趋势”。但是,“在我国中学历史教学中,史料和史料教学是被忽视了”的,即便运用了史料教学,也还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问题。  1.选择史料,不作鉴别。  如《中国历史》八(上)《近代社会生活》一课,介绍服饰变革时,教师普遍使用教材中中山装的图片和纪录片《走向共和·中山先生》阐述中山装体现的治国理念:五个口袋代表“五权分立”,袖口三颗纽扣
文章针对钢结构厂房工程的特点,从钢结构的制作、安装、涂饰几方面阐述了监理控制工作的要点、措施。
文章介绍了某地水泥厂新建水泥料浆储存库在竣工交付使用后筒壁开裂漏浆的情况,并主要介绍了对该工程事故的分析及鉴定过程,即通过现场筒壁裂缝情况描述、回弹法检测筒壁的砼
“老师,我还有个问题!”“老师,我知道!”“老师,我还想说!”我班辰同学一次又一次站起身,高高举起她的手,示意我快让她发言。无论哪位老师,只要在班里上一节课,就会充分领略辰同学的风采。有的老师一遇见我这个班主任,就面露难色地告状:“你班那个叫什么辰的女生可真让人难以招架!”  辰同学上课时,经常冒出一些奇思妙想,且发言时全凭主观感受任意发挥。这样可能会打乱上课老师的思路,导致课堂教学不能按预先的设
适时地开展教学反思是广大教师提高自身专业素养的有效途径。教学反思应该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才能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如何更有效地进行教学反思,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1.反思学生,促教学效果提高。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面向全体学生,体现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教学活动是师生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师的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学习活动互相影响、互相作用,二者密不可分
对我们应用彩色多普勒连续检测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100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本组男64例,女36例,年龄33~79岁,平均年龄56岁。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性眩晕、恶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