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餐代名词“冷拼盘”

来源 :烹调知识·原创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ri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是在炎热的夏季,适量品尝点冷餐冷饮还算说得过去,要是一天三顿端上来的都是冷餐,而且不分季节,特别是女孩子,没有几个不叫苦连天的,可是日餐里却最讲究冷餐。
  在日本工作期间,职工食堂是“一堂两制”,食堂的一半是当地人的日餐,另一半则就是我们这些百多号来日一家企业工作的中国同胞,中国同胞是这家日本企业在中国的两家分公司员工,名义上是这家在中国企业的员工轮流来日本公司本部研修,实则就是来打洋工。中国人这边饭菜凉一点,有些同胞因为胃口不好或是来例假还抱怨食堂就餐人太多,以至打到饭菜都凉了。而日本人那边,饭要放凉了吃,称“冷饭盒”,菜也是放凉了吃,称“冷拼盘”,不论是冷盒饭还是冷饭团,日本人吃得都是津津有味。这还不算,吃冷饭菜还要就凉茶,更不用说那些饮料售货机出来的是冰镇饮料了,日本人天长地久吃冷餐喝冷饮,那个冷啊,看得我们直起鸡皮疙瘩。
  这还不算,日本人的餐桌上,除了炒熟的菜放凉了吃以外,几乎什么菜都抢着生吃,生鱼片自不必说,那是深水无污染的上品,别说寻常百姓,就是日本国宴也少不了生鱼片。常见日本餐桌上的生菜如:包菜、青椒、洋葱头、茄子、芹菜、黄瓜、生菜、萝卜、白菜、苦菜、蒜苗、山菜等,这么说吧,凡是能生吃的菜,没有不上餐桌的。相比之下,日本员工看到中国员工这边西红柿炒鸡蛋,做黄瓜汤等,日本人也会觉得十二分的新鲜:西红柿黄瓜居然还有这种吃法?不难想像得出,日本人对西红柿、黄瓜历来就没熟吃过。
  一次应邀到一位同事的日本员工家里做客,员工的妈妈听说是女儿的中国工友,做了一桌丰盛的日餐招待我们,人家从采购、设计、烹饪到摆台少说用了半天,你不吃都显得不尊敬人家的劳动。可是我们还未动筷子就先自饱了一半,为什么?因为那日餐是席地而坐,我们这些几乎是70后、80后的年轻人几乎没有人有过盘腿坐着吃饭经历。餐桌上,生菜生着吃还能凑合,生火腿,红红的颜色,有哪个女孩子品尝过?
  其实,生火腿是经过各种调料处理的,西方人的西餐里常见。回到公司,谈到生肉生吃,日本师傅笑着解释说,你们是国际贵客,东道主当然要有几道生肉了,生火腿、生牛肝、生马肉等都是上等名菜,一般是家中来了贵客或逢年过节都要吃,这边听得我的姐妹们有几个直捂嘴。在日本期间生肉我是绕着走,但生鱼片还是吃得蛮香的,尽管如此,从当地的电视上看到播放有些远洋渔民打上来的深水鱼,立马开膛破肚,蘸点酱油、老醋就津津有味吃的镜头,还是有些不感兴趣。
  在日本,不论是公司食堂日本人的那一半,还是到日本人家中做客,或是到街上下饭店,哪怕是买盒饭,日本人的米饭里多有一股酸味在弥漫。我第一次到日本同事家做客就感觉到了。在国内,小时候妈妈做的米饭就是原汁原味的白米饭,而婚后到婆家吃米饭,婆婆喜欢将枸杞、大红枣放进米饭一起煮,饭熟后有一股枸杞和大枣的混合香味。而日本人的米饭里为什么多有酸味呢?原来是里边放进了梅干、醋和糖,这样出锅的米饭就带有酸重甜轻的口感了。在日本,不管是单一的米饭有酸味,面条、炖菜都有这种口感。
  在日本工作期间,双休日食堂是不开火的,这样,除了逛街时在外面吃,就得自己动手做着吃,自然就得去食品超市采购。正好我们宿舍六姐妹中,有两姐妹是广东东莞的,调味品自然就少不了糖,正好迎合日本调味品老三样,那就是糖、酱油和一种甜的含有酒味的调味品。即便买了别的调味品回来,又是自己动手做,也没有哪个高手能做出正宗的纯中国菜味,那都是调味品的作用。要是逛街在外边专找中餐馆,也同样没有国内那种中餐的纯正味感。
  春节前夕,我请教师傅日本人春节的过法,师傅说,本来在明治维新以前,日本与中国一样,也是过阴历春节的,现在只有冲绳、九州等地受中国影响深的地方还是依旧在过春节,风俗跟中国大致相同,其他地区过春节其实是过阳历的元旦。师傅说,当然过年是很开心热闹了,一般年三十晚上要吃荞麦面,初一早晨吃年糕。师傅是个中国通,不但会说一口流利的华语,还在中国大连、东莞两家分公司都工作过,培训过不少中国员工。他说的年糕与中国的年糕也不尽相同,他说年糕是在火上烤过之后,放在用鸡肉等熬好的酱油汤里吃。中国人过春节,日本员工也借光双休日休了三天,我们请师傅来食堂吃饺子,别看平时师傅总是严巴巴的,可他表面是个“严老头”,骨子里是个心地善良的老员工,他爽快地答应了,同时,我们也邀请车间所有的员工,只要家里能出来,就来同我们中国员工过年吃饺子。
  过春节这顿正餐,我们定在初一中午开始,所以中国员工不分男女不分地域,全都动手切馅和面包饺子,同时选出热爱烹饪的员工,帮厨炒菜。因为过年不仅仅是吃饺子,鸡鸭鱼肉蛋、拌菜、水果拼盘、“山菜”等凑了十多个菜。这每桌十多个菜是摆在食堂的长条桌上,属于共有,你想吃什么,伸长筷子够着就行。可是日本人没见过这么吃法,他们吃公共食堂和下饭店也都是每人一份,不论你够不够吃,吃饱没吃饱,都要吃干净,不能剩下,剩下就是对厨师的不礼貌。更新鲜的,满桌子菜,是热菜多,凉菜少,席间,中国厨师还不辞辛苦去将已经凉了的菜去加热,日本员工就问:“你们这么喜欢吃热菜啊?”他们更不理解是的,中国员工过年过的是一个热闹劲,不论是酒还是饮料,只要有人提议,端起来就来干杯,而日本人却不是这样,他们是第一次象征性地碰杯,以后就自便,喜欢多喝就自饮自斟,他们认为干杯有强制别人多喝之嫌。
  日本是个长寿国,平均寿命世界第一,这与他们的饮食有关,平时日本人喜欢吃鱼,而不是吃肉。 日本四周临海,鱼又都是深水鱼或远洋捕捞上来的鱼,没有污染。还有日本人管凉菜叫“冷菜”,管园田产的菜叫“野菜”,管山上、河边采的野生菜叫“山菜”。
  难怪日本人长寿,我发现日本员工胖子少,这与他们吃份饭好像有关,因为每人一份,永远不会吃得过饱。日餐与中餐的主要区别还不仅限于份饭,最大的区别在于中餐食物使身体发热的多,反之,日餐食物使身体降温的多,同时也佩服日本人个个是好胃口,生冷不惧。入乡随俗,在日本有时你不想吃冷餐都不行,比如双休日随日本当地旅游团去旅游,导游带的是日本人组的团,她才不顾你少数几个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呢,进寿司店吃寿司,十几种寿司,都是提前做好的,不可能有热的,就像我国吃自助餐那样,你吃多少往自己的方盘中捡多少,寿司的配菜也是早就做好的,都“冷拼盘”,生菜固然是冷的,熟菜是放冷的,炸鱼也是放冷的,饮料是冰镇的,还有冷茶水,要是冬天,席地而坐是冷的,加上房间温度低,再加上墙壁上有几幅冷色调的字画,这顿饭吃下来,就有一种从冰窟逃生出来的感觉。
其他文献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饱含人情味的特质镜头,不但撩动了观众的味蕾,而且引起了很多人的乡土心缘的共鸣。而最新上映的《爱的面包魂》,则是“舌尖上的一场追女PK大赛”。“食色性也”,无论中外,吃是一种极致,也是一种哲学。“美食电影”,意在创造令人垂涎欲滴的心理震荡,并以此推演出某种人生哲理和感喟。  日本电影《秋刀鱼之味》,讲述的烹饪秋刀鱼的方法,边在火上烤边撒细盐,吃起来滋味清苦中略带回甘,这就是“秋
在体验经济时代,人们更加注重自身康养状态,因此无论是景点景区还是酒店都应该积极构建康养产品体系。以溧阳涵田度假村为例,构建涵田度假村在休闲度假自然观光下的产品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