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下的高中地理可持续教育教学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cx19889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高中地理的教学中,学生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的培养可以通过可持续发展观的教育教学来实现。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明确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目标,并在其引导下建立相应的教学体系,应用多种教学方式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策略,从各方面实施核心素养目标的高中地理可持续发展观教育教学。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地理;可持续发展观;教育教学
  地理教学的可持续发展观教育的重点在于使学生明确立足于我国的基本国情,培养学生良好的民族情感、谨慎的科学态度以及价值观。它明确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理念在高中地理核心素养教学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使学生重视环境、资源、人口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上进。
  一、 高中地理在可持续发展观的引导下建立的教学体系
  (一) 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
  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教育教学的主要教学理念和宗旨,是学科教育体系的核心。因此,地理教学的开展主要围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来开展,将学生学习中积累的地理知识,形成的地理思维能力等作为整个地理教学体系的中心渗透到地理教学的教学目标、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以及教学内容中去。
  (二) 地理教学目标的确立
  地理教学目标的确立主要以核心素养为核心,通过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的发展间的关系,使学生了解在漫长的人类历史发展中人类对于自然环境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观,让学生开始审视人类不良行为对于自然的破坏,唤起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可持续发展观的道路。
  (三) 采用相应的教学方式
  建立以地理核心素养为重点的教育实践。教师在地理教学中应当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注重细节的具体化教学,促进学生地理思维的培养,并且有效地调动学生地理学习的积极性,将学习内容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掌握全面的地理知识,建立起完善的地理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独立学习能力。
  (四)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地理教学的内容应当与核心素养目标相一致,根据地理的相关概念和原理解决相应的地理问题,培养学生建立正确的环境、人口以及生态价值观,促进学生养成对环境负责的行为观念,并在日常生活中规范自己的行为,促进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二、 核心素养目标下高中地理的可持续发展观教学策略
  (一) 从教学目标出发的可持续发展观教学
  核心素养与教学目标相一致的教学理念要通过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各个单元知识中体现,并将可持续发展观的理念在地理教学中积极融合,引导学生认识到要在尊重自然的发展规律中进行科学文化的建设,养成良好的环境道德素质,积极保护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在讲解典型的季节现象这一课题时,通过对部分地区的地形、地貌、山川河流、太阳高度以及季风影响等多方面的分析,让学生认识到大自然遵循着一定的规律,并受多种条件因素的影響,比如我国的干旱与降水,山川与河流的形成,甚至于人们生产生活都是如此,所以学生在有效把握地理规律知识的同时,也应认识到必须尊重自然的发展规律,做到人与自然和平共处,共同发展与改善。
  (二) 在可持续发展观的引导下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地理核心素养下的教学方式应当根据学生的特点,不同的内容制定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积极利用时代、地域以及生动的案例传授相应的地理知识。同时,教师在教学中应当积极采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等教学设备,创建新型的教学模式,通过观赏图像、视频等资料使学生加深对于地理环境知识的理解。
  比如教师在讲解影响我国天气的主要锋面是冷锋这一知识点时,可以借助多媒体进行视频展示,比如截取有关我国北方夏季暴雨的视频、冬季大雪飞舞的片段以及春季沙尘暴的危害介绍等,使学生直观地了解不同天气状况的真实情况以及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加强对恶劣天气的防范意识,同时更加重视气候变化,保护自然环境。
  (三) 教学内容的设计应当联系生活实际
  在地理的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应当注意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深刻的理解人与自然相辅相成的共生关系。因此,在地理核心素养的目标指导下,教学应当更倾向于结合生活实际的地理资源特征,进行相应的教学活动设计,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以及合作能力,重视学生品质、情感、价值观以及行为习惯的培养。因此,教师在进行授课时,可以改变原来的授课方式,运用有利的校园地理位置以及气候等地域条件,积极带领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培养学生的大地情感和乡土情怀。
  比如教师在大气环境问题的教学中,可以结合学校当地的空气指标指数使学生了解本地的空气环境。通过空气中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以及二氧化氮,PM2.5等各种指数来衡量当地的环境情况。我们知道温室效应的主要空气指标是二氧化碳,而这种气体产生于汽车尾气,工厂废气以及呼吸作用的排放,由于滥砍滥伐森林导致这种气体无法被转化而使大气中的含量在不断增加,温室效应加重。因此,学生通过对自身生活环境的了解,加深对环境问题的重视,培养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与价值观。
  三、 结束语
  高中地理教学在核心素养目标的指引下坚持进行可持续发展观的教学体系建设,以学生为教学主体,通过教学目标、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的改善,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规律,重视人类科技发展对环境的影响,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可持续发展观理念的践行。因此,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可持续发展观教育教学不但使学生学习到了相应的地理知识,更使学生形成了良好的道德思想品质与社会责任感。
  参考文献:
  [1]董瑞杰.核心素养目标下的高中地理可持续发展观教育教学[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8(01):1009-7228.
  [2]赵一青.基于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设计[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8(04):1002-2163.
  [3]舒月.浅析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中学地理教学策略[J].高考,2017(27):1673-6265.
  [4]史刚锋.核心素养理念下地理精准教学策略探索[J].中学课程资源,2017(16):1673-2634.
  作者简介:
  朱振谅,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平和第一中学。
其他文献
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是以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为核心的课程和教学理念.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时空观念、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和家国情怀.历史学科中渗透的时空观
摘 要:在新课标背景下,历史课堂教学愈加注重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要知道通过教学实践活动,有助于学生整体观念、系统观念的树立,促使学生对历史学科知识结构有效的掌握,了解历史学科知识的内在规律,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本文就如何优化课堂处理好三大关系,提高教学效率,培养跨世纪人才,作一简单探讨。  关键词:教师;历史;效率  一、 课堂教学与学生学史興趣的
摘 要:在当代高中地理教材中,有许多相当复杂的地理现象。由于无法亲身感知,学生在对这些知识进行记忆时存在着很大的困难。可如果能够将其整理成图表,则会极大地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因此,培养高中学生在地理图表方面的运用能力,对于整个地理教学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高中地理;图表;运用能力  在现阶段的高中地理教学中,图表已经成为教师的得力助手。借助图表,地理教师将一些抽象的地理知识系统性地展现给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高考改革也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也使得整个教学体系发生了重大变化。伴随着社会时事的不断变化和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高中政治学科的社会实践应用性更加突出,其中将时政热点引入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也成为当前高中阶段不可忽视的问题。  关键词:高中政治;时政热点;路径探析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变革,在教育界,素质教育的发展已经深入到我国中小学甚至大学教
目的:研究大鼠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血脑屏障的改变和MRI表现。评价MRI预测出血性转化(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HT)的价值。 方法:SD大鼠70只随机分为3组,A组(10只)
摘 要:基于前课自主学习,学生自主完成基础理论知识,课堂上通过创设问题串分析教材相关图解,指导学生建构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关系概念图,培养学生自主分析、讨论和建模能力,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提高学生生物学科素养。  关键词:前课自主学习;模型建构;神经调节;体液调节  一、 教材分析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是人教版必修3第2章第3节的内容,本节课内容综合性较强,关系到在一个正常的生理活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