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施用堆肥污泥提高小麦-玉米轮作下酸性水稻土肥力

来源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666x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探讨堆肥污泥用量及施用年限对酸性水稻土改种小麦-玉米后养分变化特征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通过设置5个堆肥污泥施用量:0 t/ha(对照)、3.75 t/ha、7.50 t/ha、37.50 t/ha和75.00 t/ha,研究堆肥污泥施用对酸性水稻土养分等主要理化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同一生长季中,土壤pH值、有机碳、全氮、碱解氮、速效磷、全磷、速效钾的含量均随堆肥污泥添加量及施用年份的增加而增加.与对照相比,小麦季和玉米季,堆肥污泥施用量分别为7.50 t/ha和37.50 t/ha时,土壤全磷、速效钾含量显著增加;堆肥污泥用量为37.50 t/ha时,作物各生长季供试土壤pH值及全氮含量显著增加,且土壤肥力提升最多.短期内堆肥污泥施用量为37.50 t/ha时,能有效改善酸性水稻土酸化和肥力状况.
其他文献
针对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超薄沥青罩面易产生反射裂缝的问题,设计了一种特定的主被动结合的抗反射裂缝路面结构形式.借助FORTRAN软件编写的DLOUD子程序,在ABAQUS建立的道路模型上模拟车辆动载作用.研究了水泥板底局部注浆、水泥板底脱空和加铺结构层厚度组合参数变化对水泥板接缝处应力强度因子的影响.通过模拟车辆荷载、温度应力以及车辆荷载和温度耦合场3种加载条件进行力学分析,揭示了该结构模式防反射裂缝的理论原因,使用光纤光栅传感器实测接缝处力学响应数据加以验证.研究结果表明:采取板底局部注浆的主动方式,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