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食品苹果病虫害周年防治试验初报

来源 :科学时代·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lfcn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生产绿色食品苹果的重点在果园病虫防治和施肥上,难点在果园病虫害防治农药的应用上。绿色食品生产中农药的使用有严格的规定,即一种化学农药(低毒)在作物的一个生长周期中只能用一次,并且对农药的使用浓度也有严格的要求。当前,部分果农病虫害防治水平低,防治粗放,农药滥用现象严重,农药残留超标,果品质量下降。为了提高病虫防效,按照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要求,我们开展绿色食品苹果病虫害周年防治试验,提出可行的绿色食品苹果病虫害防治技术措施,转变果农的传统防治观念和行为,倡导绿色食品病虫害防治理念,从源头上引导果农在保障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进行更为科学有效的病虫害综合防治
  【关键词】绿色食品;苹果;病虫害防治
  1.材料与方法
  试验时间为2012年度,试验地点选在栖霞市杨础镇南林家村,供试苹果品种为红富士,栽植株行距3m×4m,树龄8年生,树势中庸,管理水平中等。试验设两个处理:处理一(按照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进行病虫害防治)、对照处理(按照当地常规方法则进行病虫害防治),每个处理重复三次,每个试验小区选择3株果树,两个处理的其它管理措施完全相同。
  2.结果与分析
  2012年全年,试验区和对照区各使用农药7次(详见表1),每次用药两个处理区均一同喷洒,同时做好两个处理间的隔离。
  2.1 果园病虫害田间防治效果
  分别于每次喷药的药前1天、药后3天、药后7天以及采收后对试验区和对照区内主要病虫害的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对比两个处理区的药剂防治效果。
  在苹果整个生长周期,共开展了22次苹果病虫害田间调查,统计了苹果枝干轮纹病、锈病、花腐病、褐斑病、斑点落叶病、卷叶蛾、叶螨、黄蚜、潜叶蛾的发生情况(图1至图9略)。调查结果表明,试验区与对照区内的苹果病虫害发生情况基本一致,但试验区用药结束后,对照区落叶严重,试验区落叶明显较轻(图10为对照区,图11为试验区)。这说明,与传统的病虫害防治措施相比,按照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进行病虫害防治能获得相同的防治效果。可见,按照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进行苹果的病虫害防治是可行的。
  2.2 不同处理的苹果经济产量
  苹果收获时,统计各处理3个试验小区内9株果树的苹果产量(表2)。结果表明,试验区的总产量较对照区增加4.6%,尤其是一、二级果的产量较对照区高出16.5%。
  2.3不同处理贮藏期内苹果病变发生情况
  采收后2个处理均剔除病、虫、伤果后,随即选取100个苹果装筐置自然室温下,于贮后20天、40天、60天各调查一次坏果数,两个处理的苹果病变情况见表3。可知,试验区的苹果在60天储藏期内无一坏果,对照区的苹果在20天内和40天内各有一个苹果因霉心病坏掉。
  2.4不同处理的经济效益分析
  对两个处理区的投入和产出情况进行了统计,结果如表4。可知,试验区的投入虽然高于对照区,但其高投入换来了高回报,其净利润高于对照区6.8%。
  3.小节
  (1)按照《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制定的苹果病虫害防治方案取得了与常规防治措施基本相同的效果,在整个生长周期,试验区内苹果的病虫害得到了有效控制,主要病虫害的危害均始终处于较低水平。
  (2)按照《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制定的苹果病虫害防治方案不会影响苹果的产量,相反,试验区内的经济产量高于常规防治区,尤其是一、二级果的比例较常规防治区高出6.1个百分点。虽然,试验区的病虫害防治成本高于试验区,但同时获得了更高的经济产量,其纯收益高好于常规防治区。
  (3)试验区内选用的药剂均为生物农药和低毒化学农药,而且同一有效成分的化学农药在一个生长季节只使用了一次,这不仅能降低农药在苹果和环境中的残留,还能有效避免病虫害的抗药性,具有更为明显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4)综合试验区内的病虫害防治效果和取得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而言,按照《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开展苹果病虫害防治是可行的,应该在实际生产上大力推广。
其他文献
以新鲜的蚯蚓粪为试材,采用选择性培养基初筛和钼锑抗比色法复筛筛选解磷菌,共分离筛选得到7株解磷菌LH01、LH02、LH03、LH04、LH05、LH06、LH07,其中LH05菌的解磷能力最强,
该研究介绍了高标准建园、起垄覆盖和行间生草、增施有机肥、高光效整形修剪、套袋、绿色防控病虫害以及适期采收等优质肥城桃栽培关键技术,以期为广大果农提供参考依据.
以‘贵长’猕猴桃幼果为试材,研究了正常果与畸形果中脱落酸的分布及相关基因的表达,以期探究‘贵长’猕猴桃畸形果发生的可能原因.结果表明:‘贵长’猕猴桃畸形果和正常果中
以“织金竹荪2#”为试验材料,用不同配方巨菌草代料菌棒在林地仿野生栽培红托竹荪,研究各处理对“织金竹荪2#”菌丝和子实体生长的影响,以期为实现贵州开发利用巨菌草和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