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学策略是为达到教学目的和完成教学内容所采取的一系列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能够帮助教师打造高效课堂,减轻教师工作压力,同时,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和效果,减轻学生的负担。本文以数学学科为例,从了解学生、培养自学能力和发挥学生潜能等方面分析和梳理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数学是一门讲求逻辑和规律的学科,只要掌握正确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解决相关问题就会游刃有余。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课堂上,要打造高效的学习空间,就必须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正确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数学教学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这些素养,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策略着手,从而打造小学数学的高效课堂。
一、了解学生,因人而教
认识和了解事物是进一步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追求高效课堂就要从了解教学对象——学生开始。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性格特点、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在课堂上的表现也各不相同。因此,要在教学课堂上要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情况,因材施教。
1.了解学生个性特征。在教学课堂中,教师的言行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因此,对于那些渴望得到老师夸奖的学生,就需要教师善于发现学生的关注点并采取适当的激励措施。例如,经常在课堂上开展一些竞赛活动,在强化学生竞争意识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了解学生认知水平。认知水平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理解为智力发育或知识水平,这关乎学生的理解能力。面对新的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总要以旧的知识为基础,加上自身的理解能力去研究和分析。当然,认知水平的高低除了先天优势和后天学习经历外,技巧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如果能很好的运用认知技巧,那么在学习新知识时就更加快速。例如,在讲解新的数学概念时,教师应尽可能地从实际中引出问题,尽量使学生在熟悉的场景中解答问题,这就是利用了一定的技巧来被动的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帮助教学课堂的高效性。
3.了解学生知识基础。这里的知识基础不同于认知水平,后者指的主要是对新知识的理解能,而前者则是学生本身的知识水平。教师应该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针对学生薄弱的知识面进行学习上的辅导和指点,搞好提优补差工作。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是学生最重要的能力,是适应环境变化的重要技能。良好的自学能力意味着学生具有自学的意识,也就能更多的接触学习和知识,从而更加自律的在课堂上听讲。
1.小学生培养的重点不在成绩结果,而在学习的过程,其中,最重要的是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发现、学会创造,通过自己掌握的一套学习方法和思维体系,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做到“无师自通”。因此,教师有必要更新观念,采取启发性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2.自学能力的培养必须要在实践中锻炼和引导,例如,要求学生在上课前预习课程内容,并提出思考的问题,以此来激发学生的自学兴趣。同时,对于书本上的例题,都是精挑细选的精华题目,教师一定要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深入透彻的进行剖析和推敲,帮助学生进一步提升解决问题的技巧和能力。
3.对学习的态度直接影响学生的自学意识,数学教学的关键并不在灌输数学的公式和概念,而在于培育学生的学习观,使其明白学习的目的和重要性,端正学习态度,然后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从而使学生自主的选择学习,提升自学能力。
三、深入激发学生的潜能
对于小学生而言,正处于智力开发的关键时期,应该以引导和开放的教育去包容他们,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释放学生的潜力。
1.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一方面是要学习书本上的知识,学习前人的经验总结,另一方面,是要锻炼自己的能力,激发自己潜在的价值,充分发掘自身的天赋。所以,在所有智力正常的学生中,他们都具有相同的潜力,只是可能方向不一样。在教学课堂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感兴趣的点,以此为突破口建立某一个学生的潜力基础。通过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上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找到属于自己兴趣的领域,更有利于培养自己的比较优势。
2.好问和好奇心是儿童的天性,也是儿童求知欲的表现。小学数学课堂上,要给学生宽松的提问环境,教师要耐心、准确、启发式的进行回答,避免学生的天性被扼杀。同时,教师的水平有限,面对不同的问题往往会手足无措而变得敷衍和不耐烦,逃避了问题的核心,没有起到问题的价值。所以,教师应以激励为主,激发他们发问的热情。同时,发挥小组合作精神,让学生自由言论,尝试解答,提升学生的自我思考能力。
四、善于借助多媒体提高教学效率
在现代教学课堂中,多媒体的应用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广泛。使用多媒体与数学教学相结合来打造高效课堂,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是要提升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讲解能力,另一方面要把握在最少的时间内讲解足够的内容,完成教学目标。如今,利用信息资源也确实做到了这些要求。利用现有的可见进行必要的修改,熟悉讲解内容,可以节省教师的备课时间,可展示的内容也更多,不仅包括课本上有的内容,也包括课本上没有的内容。这对学生来讲,可以在同样的时间里学到比传统板书更多的内容。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会考虑受众的感受,在色彩、文字、逻辑等方面都有考量,更加有效的帮助学生进行记忆。
五、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培养正确的学习习惯
小学数学的课堂应该是一个有活力的课堂,只有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才能因其学生的认真听讲,所以课堂氛围十分重要。同时,要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学习习惯,为后期长远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小学阶段是学习习惯培养的关键时期,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生活习惯和上进心等都是在这个阶段进行培养的。在教学中,通过良好的课堂氛围的烘托,使学生明白数学学习的课堂应该是什么样,慢慢形成一种内在约束力,在以后慢慢养成养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教师而言,最重要的是对课堂纪律和氛围的维护,其次是要引导学生以端正的学习态度投入学习之中。例如,从小引导学生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踊跃回答问题、认真审题、按时完成作业、认真书写、学会检查等等,越多的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就有越高效的小学数学学习课堂。
参考文献
[1]陈丽云.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學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19(27):11.
[2]卢永春.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初探[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05):86.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数学是一门讲求逻辑和规律的学科,只要掌握正确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解决相关问题就会游刃有余。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课堂上,要打造高效的学习空间,就必须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正确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数学教学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这些素养,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策略着手,从而打造小学数学的高效课堂。
一、了解学生,因人而教
认识和了解事物是进一步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追求高效课堂就要从了解教学对象——学生开始。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性格特点、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在课堂上的表现也各不相同。因此,要在教学课堂上要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情况,因材施教。
1.了解学生个性特征。在教学课堂中,教师的言行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因此,对于那些渴望得到老师夸奖的学生,就需要教师善于发现学生的关注点并采取适当的激励措施。例如,经常在课堂上开展一些竞赛活动,在强化学生竞争意识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了解学生认知水平。认知水平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理解为智力发育或知识水平,这关乎学生的理解能力。面对新的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总要以旧的知识为基础,加上自身的理解能力去研究和分析。当然,认知水平的高低除了先天优势和后天学习经历外,技巧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如果能很好的运用认知技巧,那么在学习新知识时就更加快速。例如,在讲解新的数学概念时,教师应尽可能地从实际中引出问题,尽量使学生在熟悉的场景中解答问题,这就是利用了一定的技巧来被动的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帮助教学课堂的高效性。
3.了解学生知识基础。这里的知识基础不同于认知水平,后者指的主要是对新知识的理解能,而前者则是学生本身的知识水平。教师应该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针对学生薄弱的知识面进行学习上的辅导和指点,搞好提优补差工作。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是学生最重要的能力,是适应环境变化的重要技能。良好的自学能力意味着学生具有自学的意识,也就能更多的接触学习和知识,从而更加自律的在课堂上听讲。
1.小学生培养的重点不在成绩结果,而在学习的过程,其中,最重要的是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发现、学会创造,通过自己掌握的一套学习方法和思维体系,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做到“无师自通”。因此,教师有必要更新观念,采取启发性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2.自学能力的培养必须要在实践中锻炼和引导,例如,要求学生在上课前预习课程内容,并提出思考的问题,以此来激发学生的自学兴趣。同时,对于书本上的例题,都是精挑细选的精华题目,教师一定要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深入透彻的进行剖析和推敲,帮助学生进一步提升解决问题的技巧和能力。
3.对学习的态度直接影响学生的自学意识,数学教学的关键并不在灌输数学的公式和概念,而在于培育学生的学习观,使其明白学习的目的和重要性,端正学习态度,然后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从而使学生自主的选择学习,提升自学能力。
三、深入激发学生的潜能
对于小学生而言,正处于智力开发的关键时期,应该以引导和开放的教育去包容他们,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释放学生的潜力。
1.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一方面是要学习书本上的知识,学习前人的经验总结,另一方面,是要锻炼自己的能力,激发自己潜在的价值,充分发掘自身的天赋。所以,在所有智力正常的学生中,他们都具有相同的潜力,只是可能方向不一样。在教学课堂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感兴趣的点,以此为突破口建立某一个学生的潜力基础。通过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上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找到属于自己兴趣的领域,更有利于培养自己的比较优势。
2.好问和好奇心是儿童的天性,也是儿童求知欲的表现。小学数学课堂上,要给学生宽松的提问环境,教师要耐心、准确、启发式的进行回答,避免学生的天性被扼杀。同时,教师的水平有限,面对不同的问题往往会手足无措而变得敷衍和不耐烦,逃避了问题的核心,没有起到问题的价值。所以,教师应以激励为主,激发他们发问的热情。同时,发挥小组合作精神,让学生自由言论,尝试解答,提升学生的自我思考能力。
四、善于借助多媒体提高教学效率
在现代教学课堂中,多媒体的应用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广泛。使用多媒体与数学教学相结合来打造高效课堂,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是要提升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讲解能力,另一方面要把握在最少的时间内讲解足够的内容,完成教学目标。如今,利用信息资源也确实做到了这些要求。利用现有的可见进行必要的修改,熟悉讲解内容,可以节省教师的备课时间,可展示的内容也更多,不仅包括课本上有的内容,也包括课本上没有的内容。这对学生来讲,可以在同样的时间里学到比传统板书更多的内容。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会考虑受众的感受,在色彩、文字、逻辑等方面都有考量,更加有效的帮助学生进行记忆。
五、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培养正确的学习习惯
小学数学的课堂应该是一个有活力的课堂,只有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才能因其学生的认真听讲,所以课堂氛围十分重要。同时,要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学习习惯,为后期长远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小学阶段是学习习惯培养的关键时期,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生活习惯和上进心等都是在这个阶段进行培养的。在教学中,通过良好的课堂氛围的烘托,使学生明白数学学习的课堂应该是什么样,慢慢形成一种内在约束力,在以后慢慢养成养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教师而言,最重要的是对课堂纪律和氛围的维护,其次是要引导学生以端正的学习态度投入学习之中。例如,从小引导学生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踊跃回答问题、认真审题、按时完成作业、认真书写、学会检查等等,越多的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就有越高效的小学数学学习课堂。
参考文献
[1]陈丽云.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學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19(27):11.
[2]卢永春.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初探[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0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