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一次,我们把镜头对准那些适应了脚下的土地、在缝隙中勇敢向上的草根。
定义草根
手上有一份关于中国小微企业生存状况的调查报告,开篇第一句,斩钉截铁的判定是“中国小微企业生存艰难”,在接下来的篇章中,充斥着大量的、关于艰难的描述:“小微企业面临‘三高两难’—劳动力成本高、生产成本高、税负高,融资难且贵、扶持政策落实难”,“小微企业深陷用工难困局”,“成本上升是小微企业难以逾越的坎”,“市场竞争惨烈,利润薄如刀片”……
我们似乎已经认定,这些艰难困苦,属于那些素未谋面的小型、微型企业,也非常习惯,将“经营管理不规范”、“抗风险能力差”、“同业无序竞争”等标签,贴在它们身上。
的确,这些企业土生土长,它们并非含着金钥匙问世,也没有接受过欧美先进商业文化的熏陶,它们体量小、势力弱,在同样的市场竞争环境下承受着相对更多的煎熬。
然而,这些企业接地气,它们熟谙自身所处的生态环境,对市场的冷酷与无底线的竞争有相当的预期;它们生存得小心翼翼,也见证着未来可能出人头地的企业的最原始成长。
我们称这些企业为“草根”。
同时,让我们重拾最初其令人振奋的释义—“草根”的说法产生于十九世纪美国寻金热流行期间,盛传有些山脉土壤表层有草根生长的地方就蕴藏黄金。
顽强,广泛。在“陷入”与“被陷入”水深火热之前,草根企业这些充满正能量的草根精神,不应忘却。
认清自己
如果说市场是无情的,那么它对任何一个企业都是同一副面孔。
“大家可能感觉小企业容易倒闭,死亡概率大。其实是因为小企业基数大,100家小企业里倒闭了10家,10家大企业里倒闭了1家,表面看起来,小企业倒闭数量多,但概率是一样的。”这是一位小企业主给出的通俗解释。
通过对德国大中小型印刷企业1 0年变化的系统分析,我们确实发现,优胜劣汰主要在各个层级内部进行,不同规模企业等比消亡,并不全是“大企业活、小企业死”。(详情请参考2 0 1 3年第1 0期《印刷经理人》文章“中国印刷业业情分析”)
在金字塔结构中,所有企业生存的机会是均等的。消失了的企业,不是输给了市场,而是输给了竞争对手,或者说是输给了自己。
在印刷行业,通过政府主管部门对规模以上企业(年产值5000万元以上)的数据披露,可以反观不在此列企业的总体格局——2012年,规模以上重点印刷企业2839家,在10.44万家企业总数中占比2.72%;2839家企业年产值5500亿元,在9510.13亿元的印刷总产值中占比近58%。换言之,5000万元以下规模企业数量占比超过97%,年产值占比约42%。
这97%的企业当中,年销售1000万元以下的草根占据相当数量,它们无需面对10万余家企业的挑战,而是要摸索出属于自己的生存方式。或许是产品定位妙、成本控制得好,或许是质量高、效率高,或许是服务贴心周到……只需用拿手的一两招,让自己活得比别人长。
草根英雄
老板是草根企业生命线般的存在,他们的思想决定着企业的高度,他们的作为关乎企业的出路。尽管老板依赖症也被认为是小微企业的发展瓶颈所在,但谁又能说对他们而言这不是最合适的生存选择。
两年来,《印刷经理人》杂志持续追踪报道着一位印刷经理人,战梅。她拥有自己的印刷器材公司,却愿意开着名车去给别人打工,当职业经理人,并在短短两月内让这家“完全掉到底”的印刷企业扭亏为盈。事不过一年,她低调收购了这家年产值约1000万元的企业,精简队伍、理顺流程、筛选客户,以创业的心态重新起跑。
“企业能否有发展,看的就是老板,或许设备方面我们拼不过人家,但如果拼老板,别人未必拼得过我。”单凭这份豪气,战梅的故事以及未来剧情发展就足以给人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
再请大家一起回忆我们此前报道过的“70后”印刷经理人赖炎春,2003年接手杭州乐通印刷有限公司,从员工10余位、资产300万元、负债280万元干起,直至2012年,樂通年销售额六七千万元、利润率接近20%、员工人数120人。总结企业十年的发展经验,他只有简简单单三点总结:一是明确业务定位;二是选好客户;三是跟员工一起成长并让大家享受发展红利。
“期间我一直在学习如何更好地当个管理者,为此花费了几十万元在外学习,聆听各行业大师的教诲。”谦虚、平实的赖炎春正以四两拨千斤之势续写成长的精彩。
一位位出众的经营者化身英雄,演绎一段段商业传奇,引人入胜。我们期待更多草根英雄和他们的成长故事。
定义草根
手上有一份关于中国小微企业生存状况的调查报告,开篇第一句,斩钉截铁的判定是“中国小微企业生存艰难”,在接下来的篇章中,充斥着大量的、关于艰难的描述:“小微企业面临‘三高两难’—劳动力成本高、生产成本高、税负高,融资难且贵、扶持政策落实难”,“小微企业深陷用工难困局”,“成本上升是小微企业难以逾越的坎”,“市场竞争惨烈,利润薄如刀片”……
我们似乎已经认定,这些艰难困苦,属于那些素未谋面的小型、微型企业,也非常习惯,将“经营管理不规范”、“抗风险能力差”、“同业无序竞争”等标签,贴在它们身上。
的确,这些企业土生土长,它们并非含着金钥匙问世,也没有接受过欧美先进商业文化的熏陶,它们体量小、势力弱,在同样的市场竞争环境下承受着相对更多的煎熬。
然而,这些企业接地气,它们熟谙自身所处的生态环境,对市场的冷酷与无底线的竞争有相当的预期;它们生存得小心翼翼,也见证着未来可能出人头地的企业的最原始成长。
我们称这些企业为“草根”。
同时,让我们重拾最初其令人振奋的释义—“草根”的说法产生于十九世纪美国寻金热流行期间,盛传有些山脉土壤表层有草根生长的地方就蕴藏黄金。
顽强,广泛。在“陷入”与“被陷入”水深火热之前,草根企业这些充满正能量的草根精神,不应忘却。
认清自己
如果说市场是无情的,那么它对任何一个企业都是同一副面孔。
“大家可能感觉小企业容易倒闭,死亡概率大。其实是因为小企业基数大,100家小企业里倒闭了10家,10家大企业里倒闭了1家,表面看起来,小企业倒闭数量多,但概率是一样的。”这是一位小企业主给出的通俗解释。
通过对德国大中小型印刷企业1 0年变化的系统分析,我们确实发现,优胜劣汰主要在各个层级内部进行,不同规模企业等比消亡,并不全是“大企业活、小企业死”。(详情请参考2 0 1 3年第1 0期《印刷经理人》文章“中国印刷业业情分析”)
在金字塔结构中,所有企业生存的机会是均等的。消失了的企业,不是输给了市场,而是输给了竞争对手,或者说是输给了自己。
在印刷行业,通过政府主管部门对规模以上企业(年产值5000万元以上)的数据披露,可以反观不在此列企业的总体格局——2012年,规模以上重点印刷企业2839家,在10.44万家企业总数中占比2.72%;2839家企业年产值5500亿元,在9510.13亿元的印刷总产值中占比近58%。换言之,5000万元以下规模企业数量占比超过97%,年产值占比约42%。
这97%的企业当中,年销售1000万元以下的草根占据相当数量,它们无需面对10万余家企业的挑战,而是要摸索出属于自己的生存方式。或许是产品定位妙、成本控制得好,或许是质量高、效率高,或许是服务贴心周到……只需用拿手的一两招,让自己活得比别人长。
草根英雄
老板是草根企业生命线般的存在,他们的思想决定着企业的高度,他们的作为关乎企业的出路。尽管老板依赖症也被认为是小微企业的发展瓶颈所在,但谁又能说对他们而言这不是最合适的生存选择。
两年来,《印刷经理人》杂志持续追踪报道着一位印刷经理人,战梅。她拥有自己的印刷器材公司,却愿意开着名车去给别人打工,当职业经理人,并在短短两月内让这家“完全掉到底”的印刷企业扭亏为盈。事不过一年,她低调收购了这家年产值约1000万元的企业,精简队伍、理顺流程、筛选客户,以创业的心态重新起跑。
“企业能否有发展,看的就是老板,或许设备方面我们拼不过人家,但如果拼老板,别人未必拼得过我。”单凭这份豪气,战梅的故事以及未来剧情发展就足以给人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
再请大家一起回忆我们此前报道过的“70后”印刷经理人赖炎春,2003年接手杭州乐通印刷有限公司,从员工10余位、资产300万元、负债280万元干起,直至2012年,樂通年销售额六七千万元、利润率接近20%、员工人数120人。总结企业十年的发展经验,他只有简简单单三点总结:一是明确业务定位;二是选好客户;三是跟员工一起成长并让大家享受发展红利。
“期间我一直在学习如何更好地当个管理者,为此花费了几十万元在外学习,聆听各行业大师的教诲。”谦虚、平实的赖炎春正以四两拨千斤之势续写成长的精彩。
一位位出众的经营者化身英雄,演绎一段段商业传奇,引人入胜。我们期待更多草根英雄和他们的成长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