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运用文献资料法、数据统计法、归纳分析法对16届亚运会田径项目的金牌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找出亚洲田径项目分布的格局和规律,研究表明,田径金牌的区域分布扩散化,地域优势明显,并对亚洲田径项目的发展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田径运动 亚运会 多元化 金牌格局
中图分类号:G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1)04(b)-0241-01
1 研究对象方法
(1)研究对象:以参加16届广州亚运会获得田径金牌的12个国家为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①文献资料法:通过国家体育总局网站,查阅、搜集2010年在中国广州举行的第16届亚运会田径比赛的有关资料。
②数理统计法:对问卷数据采用是spss14.0进行统计处理。
③归纳分析法:总结归纳金牌的分布特征以及亚洲田坛的发展趋势。
2 结果与分析
2.1 金牌走向和地域特征分析
各区域的金牌分布情况有所不同东亚获得21枚金牌,西亚获得13枚金牌,中亚获得7枚金牌,南亚获得5枚金牌,东南亚获得1枚金牌。在上届亚运会中,东亚获得20枚金牌,西亚获得14枚金牌,中亚获得4枚金牌,南亚获得1枚金牌。这标志亚洲各区域金牌的分布区域扩散化,但是分布不均匀,透视出亚洲田径发展的不平衡。东亚共获得21枚金牌,占据金牌榜45%左右。与15届亚运会20枚金牌相比处于基本持平状态。东亚在速度性、快速力量性和耐力性项目相对均衡分布,并且有重点的全面开发, 在亚洲各区域中东亚的短跨项目、投掷项目以及耐力性项目占绝对优势,形成均衡发展的好局面;自14届釜山亚运会“黑马”西亚的崛起,一举夺得11枚金牌,继第15届多哈亚运会获得14枚金牌之后在本届广州亚运会中又获得了13枚金牌,成为亚洲田坛的一大霸主,从而导致了亚洲田坛的实力格局变化。西亚在短跨河中长跑项目中占据优势,特别是中长跑项目依据良好的身体条件、优越的训练比赛条件和政府强有力的经济支持下发展耐力项目。在800米、1500米、3000障碍米、5000米等项目中占有绝对优势,本届亚运会获得的13枚金牌中有8枚来自耐力项目。中亚相比上届4枚金牌多获得3枚,独自包揽男女全能项目的金牌。而南亚本届亚运会获得5枚金牌,在短跨和中长项目上明显突破。
2.2 16届亚运会田径男子金牌的项目分布
中国的男运动员运动员实力超群,获得了7枚金牌;其次是巴林、卡塔尔和沙特,各获3枚金牌,韩国和伊朗各获2枚金牌;印度、日本、哈萨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4个国家的运动员各获得1枚金牌。中国男子所获得的金牌来源于100米、刘翔的110米栏、4×100米接力接力以及跳跃项目。巴林的男子金牌来自于耐力项目:3000米障碍跑、5000米和10000米中长跑。另外,卡塔尔的200米和400米、哈萨克斯坦的十项全能、沙特的铅球和塔吉克斯坦的链球等国家都分别以金牌向亚洲阐释他们的强项。
2.3 亚运会田径男子金牌项目的项群分布特征
在男子24枚金牌中,耐力性项群中,巴林占绝对优势,占12.5%,中国占8.3%,其余3个国家各占4.2%;在快速力量项群中,金牌均匀分布在7个国家,除中国占8.3%外,其他6个国家各占4.2%;在体能主导类速度性项群中,中国和卡塔尔占据优势,共获得5枚金牌,占男子金牌总数的20%.巴林和中国分别在耐力性和速度性项群占主导地位,在速度力量性项群中,金牌的分布比较平均。这从另一方面也证明了当今亚洲田坛金牌分布的扩散化趋势。
2.4 亚运会田径女子金牌项目的分布特征
中国女运动员获得的金牌数量最多,共6枚,投掷和超长耐力性项目是中国女子运动员的强项;印度获得4枚金牌,短跨和中长跑各2枚。其次是日本和哈萨克斯坦,两国运动员各获3枚金牌;巴林和韩国各获2枚金牌;以泰国为代表的东南亚运动员获得1枚金牌。而短跨和超长耐力项目是印度女运动员的强项,日本女运动员的3枚金牌主要来源于100米和200米项目和投掷类标枪项目。哈萨克斯坦的全能项目独占鳌头。西亚的领军巴林的女子优势项目主要集中在中长跑项目上,其运动员出色的身体素质,良好的训练比赛条件和政府大力的经济支持造就了她们出色的耐力。女子田赛项目金牌被8个国家获得,女子径赛项目主要集中在6个国家:印度4枚、日本2枚、巴林2枚、哈萨克斯坦2枚、韩国1枚、泰国1枚。
2.5 亚运会田径女子金牌项目的项群分布特征
在女子项目的23枚金牌中,在耐力性方面,中国、印度和巴林3个国家平分秋色各获2枚金牌,各占8.7%;在快速力量性项群中,除中国优势比较明显获得4枚金牌占17.4%外,日本、韩国和乌兹别克斯坦各占4.3%;在速度性项群中印度和日本稍占优势各占8.7%,其余三国各占4.3%。由此可见,在快速力量性项群中中国占绝对优势;在其他项群的项目中各国的优势不是非常明显,这也显示了在当今田坛,在某一个或某一些项目上出于垄断地位的国家在逐渐减少,从而也表明田坛竞争格局的激烈性与金牌的扩散化趋势。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第一,亚运会奖牌主要由东亚和西亚国家占据,西亚国家已经崛起,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以巴林为代表的西亚国家对亚洲田坛冲击很大,使亚洲田坛以往中日两强占绝对优势的局面已经无可逆转地走向纷争、金牌分散的局面。
第二,金牌的分布地域性分布明显,西亚主要占据了以体能为主的径赛项目,而东亚主要是技能为主的田赛项目和长距离的径赛项目。
第三,各个地域金牌获得的性别特征明显,在东亚国家主要以女子获得金牌为主,而在西亚国家主要以男子获得金牌为主。
第四,西亚田径崛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他们有着良好身体条件,在身体素质、身体形态和身体机能上均优于亚洲其他国家;他们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为运动员提供了优越的训练比赛条件;另外,他们在田径上投入很大,较好的待遇极大地鼓舞了运动员的士气。
3.2 建议
第一,努力寻找新的突破点。结合自身的实力和特长,同时避开强国的优势项目,选择强国的劣势项目,重点突破,扩大奖牌的增长点。
第二,各个国家应该更加注重后备人才的培养及整体实力的铸造。就一个国家和一个项目而言,整体实力越强,参与亚洲大赛的人数就越多,那么获胜的概率就越大。
参考文献
[1] 凌玲.从亚运会田径奖牌分布分析亚洲田径运动的发展趋势[J].科技信息,2005(6):45~47.
[2] 蓝照光.从第15届多哈亚运会看中国田径现状及发展对策[J].广西教育学院报,2007(3):36~39.
[3] 高峰.从第14届亚运会看西亚田径运动的崛起[J].湖北体育科技,2004,4(2):23~26.
[4] 于奎龙.29届奥运会田径金牌区域分布及项目分布特征分析[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2)总第120期.
[5] 吴长稳,于奎龙.大阪世界田径锦标赛金牌的区域分布与项目的分布特征[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8,24(4):47~48.
关键词:田径运动 亚运会 多元化 金牌格局
中图分类号:G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1)04(b)-0241-01
1 研究对象方法
(1)研究对象:以参加16届广州亚运会获得田径金牌的12个国家为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①文献资料法:通过国家体育总局网站,查阅、搜集2010年在中国广州举行的第16届亚运会田径比赛的有关资料。
②数理统计法:对问卷数据采用是spss14.0进行统计处理。
③归纳分析法:总结归纳金牌的分布特征以及亚洲田坛的发展趋势。
2 结果与分析
2.1 金牌走向和地域特征分析
各区域的金牌分布情况有所不同东亚获得21枚金牌,西亚获得13枚金牌,中亚获得7枚金牌,南亚获得5枚金牌,东南亚获得1枚金牌。在上届亚运会中,东亚获得20枚金牌,西亚获得14枚金牌,中亚获得4枚金牌,南亚获得1枚金牌。这标志亚洲各区域金牌的分布区域扩散化,但是分布不均匀,透视出亚洲田径发展的不平衡。东亚共获得21枚金牌,占据金牌榜45%左右。与15届亚运会20枚金牌相比处于基本持平状态。东亚在速度性、快速力量性和耐力性项目相对均衡分布,并且有重点的全面开发, 在亚洲各区域中东亚的短跨项目、投掷项目以及耐力性项目占绝对优势,形成均衡发展的好局面;自14届釜山亚运会“黑马”西亚的崛起,一举夺得11枚金牌,继第15届多哈亚运会获得14枚金牌之后在本届广州亚运会中又获得了13枚金牌,成为亚洲田坛的一大霸主,从而导致了亚洲田坛的实力格局变化。西亚在短跨河中长跑项目中占据优势,特别是中长跑项目依据良好的身体条件、优越的训练比赛条件和政府强有力的经济支持下发展耐力项目。在800米、1500米、3000障碍米、5000米等项目中占有绝对优势,本届亚运会获得的13枚金牌中有8枚来自耐力项目。中亚相比上届4枚金牌多获得3枚,独自包揽男女全能项目的金牌。而南亚本届亚运会获得5枚金牌,在短跨和中长项目上明显突破。
2.2 16届亚运会田径男子金牌的项目分布
中国的男运动员运动员实力超群,获得了7枚金牌;其次是巴林、卡塔尔和沙特,各获3枚金牌,韩国和伊朗各获2枚金牌;印度、日本、哈萨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4个国家的运动员各获得1枚金牌。中国男子所获得的金牌来源于100米、刘翔的110米栏、4×100米接力接力以及跳跃项目。巴林的男子金牌来自于耐力项目:3000米障碍跑、5000米和10000米中长跑。另外,卡塔尔的200米和400米、哈萨克斯坦的十项全能、沙特的铅球和塔吉克斯坦的链球等国家都分别以金牌向亚洲阐释他们的强项。
2.3 亚运会田径男子金牌项目的项群分布特征
在男子24枚金牌中,耐力性项群中,巴林占绝对优势,占12.5%,中国占8.3%,其余3个国家各占4.2%;在快速力量项群中,金牌均匀分布在7个国家,除中国占8.3%外,其他6个国家各占4.2%;在体能主导类速度性项群中,中国和卡塔尔占据优势,共获得5枚金牌,占男子金牌总数的20%.巴林和中国分别在耐力性和速度性项群占主导地位,在速度力量性项群中,金牌的分布比较平均。这从另一方面也证明了当今亚洲田坛金牌分布的扩散化趋势。
2.4 亚运会田径女子金牌项目的分布特征
中国女运动员获得的金牌数量最多,共6枚,投掷和超长耐力性项目是中国女子运动员的强项;印度获得4枚金牌,短跨和中长跑各2枚。其次是日本和哈萨克斯坦,两国运动员各获3枚金牌;巴林和韩国各获2枚金牌;以泰国为代表的东南亚运动员获得1枚金牌。而短跨和超长耐力项目是印度女运动员的强项,日本女运动员的3枚金牌主要来源于100米和200米项目和投掷类标枪项目。哈萨克斯坦的全能项目独占鳌头。西亚的领军巴林的女子优势项目主要集中在中长跑项目上,其运动员出色的身体素质,良好的训练比赛条件和政府大力的经济支持造就了她们出色的耐力。女子田赛项目金牌被8个国家获得,女子径赛项目主要集中在6个国家:印度4枚、日本2枚、巴林2枚、哈萨克斯坦2枚、韩国1枚、泰国1枚。
2.5 亚运会田径女子金牌项目的项群分布特征
在女子项目的23枚金牌中,在耐力性方面,中国、印度和巴林3个国家平分秋色各获2枚金牌,各占8.7%;在快速力量性项群中,除中国优势比较明显获得4枚金牌占17.4%外,日本、韩国和乌兹别克斯坦各占4.3%;在速度性项群中印度和日本稍占优势各占8.7%,其余三国各占4.3%。由此可见,在快速力量性项群中中国占绝对优势;在其他项群的项目中各国的优势不是非常明显,这也显示了在当今田坛,在某一个或某一些项目上出于垄断地位的国家在逐渐减少,从而也表明田坛竞争格局的激烈性与金牌的扩散化趋势。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第一,亚运会奖牌主要由东亚和西亚国家占据,西亚国家已经崛起,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以巴林为代表的西亚国家对亚洲田坛冲击很大,使亚洲田坛以往中日两强占绝对优势的局面已经无可逆转地走向纷争、金牌分散的局面。
第二,金牌的分布地域性分布明显,西亚主要占据了以体能为主的径赛项目,而东亚主要是技能为主的田赛项目和长距离的径赛项目。
第三,各个地域金牌获得的性别特征明显,在东亚国家主要以女子获得金牌为主,而在西亚国家主要以男子获得金牌为主。
第四,西亚田径崛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他们有着良好身体条件,在身体素质、身体形态和身体机能上均优于亚洲其他国家;他们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为运动员提供了优越的训练比赛条件;另外,他们在田径上投入很大,较好的待遇极大地鼓舞了运动员的士气。
3.2 建议
第一,努力寻找新的突破点。结合自身的实力和特长,同时避开强国的优势项目,选择强国的劣势项目,重点突破,扩大奖牌的增长点。
第二,各个国家应该更加注重后备人才的培养及整体实力的铸造。就一个国家和一个项目而言,整体实力越强,参与亚洲大赛的人数就越多,那么获胜的概率就越大。
参考文献
[1] 凌玲.从亚运会田径奖牌分布分析亚洲田径运动的发展趋势[J].科技信息,2005(6):45~47.
[2] 蓝照光.从第15届多哈亚运会看中国田径现状及发展对策[J].广西教育学院报,2007(3):36~39.
[3] 高峰.从第14届亚运会看西亚田径运动的崛起[J].湖北体育科技,2004,4(2):23~26.
[4] 于奎龙.29届奥运会田径金牌区域分布及项目分布特征分析[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2)总第120期.
[5] 吴长稳,于奎龙.大阪世界田径锦标赛金牌的区域分布与项目的分布特征[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8,24(4):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