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逐痰祛瘀汤治疗中风吞咽障碍的疗效

来源 :中国医药指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xiongb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逐痰祛瘀汤在中风吞咽障碍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5月至2018年5月期间内接收的180例有中风吞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配为对照组(90例,使用常规治疗方式)和观察组(90例,使用逐痰祛瘀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进行“荧光吞钡造影录像”的吞咽有效率对比,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吞咽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逐痰祛瘀汤在中风吞咽障碍的治疗中效果明显,可能够改善患者吞咽功能有推广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新课程理念的提出,是基于对人的重新认识与发现,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纷争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是自己长大的,任何外围的因素只能作为人成长的环境而存在,是人成长的外因,永远不能代替人的成长,教育也不例外。  教育存在的意义,一方面是为人的成长提供最直接最有意义的平台,另一方面是提示教育的当事者——在人才培养的各种途径中,教育永远不可或缺,甚至起决定性的作用。新课程理念下的教育,必须把人的成长,特别
深入解读苏轼是一件富有挑战而又颇多趣味的雅事。笔者认为,从主客对照的角度分析苏轼的作品不失为引导学生亲近其精神世界的一条捷径。  苏轼的很多作品,都或多或少地运用了主客对照的写作手法。《前赤壁赋》作为与传统汉赋渊源颇深的经典文赋,沿用了赋体主客问答、抑主扬客的传统格局,“客”的戏份最重;《后赤壁赋》中,“二客”只在前半文中扮演重要角色,后半部分被“孤鹤”抢了镜头。《定风波》中的“客”只在序言中出现
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陈列着由中央文献研究室提供的周恩来、邓颖超生前封封情文并茂的家书,记录着他们夫妇间殷殷深情。其中两封是1955年4月,周恩来和邓颖超在亚非会议前夕的相
经典散文《背影》,近年来再次成为中学语文教学研究的热门话题。笼罩在《背影》文本阅读教学上的“迷雾”依然不少.有些问题其实比较简单.却总感觉似乎一直被什么遮掩或阻挡,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