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语言的运用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32447324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作为一位历史教师,将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其发生的原因、结果准确无误的表达出来,教授给学生,这就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笔者就历史课堂中语言的运用进行举例探讨。
  【关键词】历史 课堂 教学 语言 运用
  引言
  人类通过语言的交流表达自己的情感,教学过程中,语言表达的情感色彩会影响学生的领悟能力。准确的语言表达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是不可或缺的,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教师语言的准确性和情感色彩,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作为一位历史教师,有义务将历史发生事件的时间、地点和其发生的原因、结果准确无误的表达出来,教授给学生,这就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一、历史教学语言要“准”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是否能准确运用语言,影响着整个课堂的教学效果,教师用于教学内容的语言准确性,影响着学生理解的准确性。比如教师在讲授辛亥革命的意义时,可以说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或者说君主制度。但是有的教师不注意自己的表达常常会出现的错误就是将“封建君主制度”说成“封建统治”。我们都知道辛亥革命只是将一个皇帝打跑了,结束的是君主制度,并没有结束封建统治,不管是在袁世凯统治时期还是军阀统治时期,封建社会依然是社会的本质,所以说辛亥革命并没有改变封建社会的本质。所以教师一定要准确的使用语言,有的时候虽然语言上只“失之毫厘”,但表达的意思却能“差之千里”。
  历史课堂教学语言的运用不同于语文课堂,历史教学语言要准确无误,用严谨的思维逻辑表达出每一个历史的事实和历史概念,这是每一个历史教师的基本职责。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准确的表达出书本中的深层涵义,既能帮助学生准确的理解该知识点的意思,又能帮助学生迅速消化记住该知识。历史课堂的语言切不可美辞而害意,丢了一个“准”字。
  二、历史教学语言要“情”
  历史课是在讲述着过去事情发生的过程和在当时的影响,有的是在说历史的进程和发展的结局。教师在教授的时候采用合理的教学手段,使得学生感悟史实发生的真实场景,用情感去体会。虽然可以借助一些图片、视频,但如果教学语言是平淡的,就会影响整个教学的效果。例如在讲授陈胜吴广起义时,陈胜在大泽乡“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博大情怀,是怎么样的高亢,这种气势磅礴的情感要怎么才能准确的表达出来呢?除了感情赋予在言语上,还是要注意到,教师语言不能矫揉造作,不能是空洞的口号,必须准确的表达出历史事实发生的过程,让学生能准确的分清爱与恨。“言为心声”,要求教师本人对历史史实有一个公正的善恶是非观,对历史人物有一份真挚的爱憎感情,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语言的表情达意才能感人至深,教书育人的功能才能落到实处。
  三、历史教学语言要“精”
  许多历史教材上的内容也会被用在其他科目的教材中,一些对历史知识感兴趣的学生也会对相应的历史内容有所了解,所以在教师教授新课时,会出现学生不断插嘴的现象。这就要求教师要在教授课程的语言上不要老生常谈,应该句句精雕细琢,精准的教学语言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授“大泽乡起义”时讲述“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起义反抗秦朝的残暴统治”,简短的一句话可以把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全部介绍给学生,学生可以在短时间内接受。如果教师只是将课本上的东西原封不动的教授给学生,学生会觉得没有乐趣,从而加深了他们对学习的反感心理。
  四、历史教学语言要“俗”
  教师在进行历史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所使用的语言不能够太深,要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要做到以浅显易懂的词语讲出课本中深刻的含义,尽量避免过多的书面化语言,将书本中的生僻词汇变得口语化,用学生容易懂的语言来讲解课本中的深奥理论知识。比如在讲解时把旧的奴隶制比作是摇摇欲坠的危楼,资本主义萌芽比作是黎明前的曙光等等,这样的比喻既可以使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又可以使学生迅速的记住。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运用通俗的语言是必要的。
  五、历史教学语言要“趣”
  兴趣是学生入门的奠基石,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那何来兴趣呢?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平时的课堂中加强培养,一个活泼幽默的教师能够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兴趣。试想一下如果一堂课如一潭死水一样,学生怎么有兴趣听课,又怎么能听好课呢?如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是一味的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被动的学习会大大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如果教师的授课风格是非常幽默,将课本中那些庞杂的内容变成一个个生动活泼的小故事,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里学到该学的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兴趣。比如教师在讲解鸦片战争背景时,可以这样形容,烟杆子比枪杆子更亮,白花花的银子哗哗的流入外国,这样的表述就能很形象的描述了鸦片战争前中国的现状。所以教师要充分的利用自身的幽默感来帮助学生更加牢固的学习历史知识。
  结语
  总之,教师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有效的利用语言的丰富性,发挥各自的特长,准确地运用语言,帮助学生理解好学习内容,提高有效学习的效率。
  【参考文献】
  [1] 朱根林. 高中历史教学中责任教育初探[J]. 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1年07期.
  [2] 戴坚土. 浅谈高中体育课中的教学语言[J]. 少年体育训练,2011年03期.
  [3] 郭家勇. 关注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提升[J]. 中学课程辅导(江苏教师),2011年07期.
  [4] 张彩虹. 高中历史教学研究性学习[J]. 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年16期.
  [5] 谭维平. 利用探究教学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J]. 文学教育(中),2011年06期.
其他文献
香甜香甜、雪白雪白的棉花糖你一定很爱吃,当然,妖怪也不例外,后来,他甚至在家门口开起了“妖怪牌棉花糖”店,这是怎么回事呢?  最近,妖怪迷上了棉花糖。那天,他从一个小女孩手里抢了一根棉花糖,小女孩“哇”的一声哭了,妖怪才不管呢,“吧唧吧唧”,几口就把棉花糖吃得干干净净。从此以后,每当看到棉花糖,妖怪就会毫不犹豫地冲上去把它抢过来。  小孩们一吃棉花糖,都远远地躲着妖怪。还有一个可恶的小男孩,每次经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为临床上独特的疾病,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呼吸困难伴刺激性干咳,胸部X线片示双中下肺野网状阴影,肺功能为限制性通气障碍,致病原因不明,病情持续进展,最终因呼吸衰竭而死亡。本病为一种独立的、高度致死性疾病,其预后与肺癌相同,有待于深入研究以揭示其致病病因和发病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