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下道路基坑开挖致下卧共线隧道上浮规律及控制

来源 :施工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jjuuu521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坑开挖不可避免地会使下卧既有隧道产生附加内力和变形,严重时甚至影响地铁运营安全.基于某城市地下道路明挖施工过程中下卧地铁隧道变形实测数据,探究了开挖卸载致下卧隧道上浮规律,并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竖井跳挖+抗浮框架”措施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下卧隧道的变形呈现三阶段形式,分别是上浮段、稳定段及回落段;坑底最后一层土开挖后,隧道上浮速率与上浮量均发生显著增加;底板和上部结构施工、坑底土方回填及“竖井跳挖+抗浮框架”措施对抑制隧道上浮有明显效果.
其他文献
一对男女散步的时候,遇到了一个小孩。这个小孩很漂亮,他们忍不住停下来跟他说话。“你是谁啊,可爱的孩子?”他们问,“你叫什么名字,是哪里人?”  “我的名字叫爱,”小孩子说,“我就住在这附近,住在我自己的房子里。请你们到那里看看,如果我那房子还令你们满意的话,你们可以跟我一起住。”  他们来到那座房子,小孩子拉着他们的手,带他们进去。  “瞧!”他说,“看到我的房子了吧,多么舒适!用脚踩一下地毯,它
期刊
明人吕柟的《泾野子》中有一个故事:一老者有五个儿子,一个木呆呆,一个鬼精灵,一个眼瞎,一个背驼,一个腿瘸。面对五个不健全的儿子,老人没有悲观,没有抱怨。一番思考之后,他根据每个儿子的情况为他们各自安排了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木呆呆去务农,面朝黄土背朝天;鬼精灵去做生意,只占便宜不吃亏;瞎眼老三去算卦,打扮起来蛮像样;驼背老四搓麻绳,正好低头又弯腰;瘸腿老五纺线织布,坐在织机前不用老走路。经老人这么一
期刊
一    上高一时,我第一次见到阿艺是在我们学校文化艺术节的舞台上,他唱了一首陶喆的《寂寞的季节》。原本是一首安安静静的歌曲,但在开场时他却加上了一段极不协调的机械舞,我在后台真不知道说什么好。而且,他唱了没两句就开始跑调,要知道,我的节目就在他之后,我要唱的是潘玮柏的一首快歌。他把慢歌折腾成了快歌,我是不是也要把快歌演绎成“蜗牛爬”?我实在对他没什么好感。  那天晚上,我在校门口等一起回家的同学
期刊
人类从何而来?向何方去?    人类从何而来?向何方去?这是当代科学界普遍关心而又不易解答的问题。  自从达尔文学说问世,进化论思想已深入人心。人们普遍相信,我们的祖先是由猿类逐渐进化而来的。  根据达尔文的生物进化理论和当代考古成果,我们可以大致地列出一份人类起源和发展的时间表,即:古猿,生活于1400万至800万年前;南猿,生活于400万至190万年前;猿人,生活于170万至20万年前。  不
期刊
稀土分离过程中,盐酸反萃后的负载有机变成了带有少部分盐酸的空白有机,通过研究生产中采用洗水串级洗涤空白有机中的盐酸后的洗水利用的不同方式,分析不同工艺的优缺点,为生产过程中降低酸碱消耗和减少废水排放,降低生产成本提供一定的价值.
风水在香港最初的民间肇始要上溯到20世纪70年代,那时候相面师林真,在香港商业电台主持一档心理节目,为接通电话的人听音相面,这个节目当时是全港电台收听率之冠。据传,九龙城一带的电话机楼,曾因打进电台的热线繁忙而时常瘫痪。  20世纪70年代经济的起飞,使香港的股票市场进入大起大落的年代,一大批白手起家的富豪相继出世,怎么让自己将来活得更好,成了港人的第二大疑惑。  在这个全港期盼“藏风得水”的年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