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古诗文教学

来源 :教育·教学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_drag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作是小学生必须具备的重要能力,也是语文素养的重要体现。当前小学生的写作能力普遍不强,缺乏必要的词汇、适当的生活体验、一定的写作技巧等。这些能力的培养也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达到的,但教师可以在古诗文教学中进行渗透,进而为写作教学补充资源。古诗文在统编教材所占分量比之前的教材要高,一方面是为了提升学生的文化底蕴与语文素养,同时也在另一方面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多元的信息。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可将古诗文与写作对接起来,给学生更立体的学习感受。
  培养想象能力,拓展写作空间
  对小学生來说,想象力几乎是天生的,他们有时候会对一些司空见惯的事物展开丰富的想象,他们的生活总是充满乐趣。可是大多数学生的想象能力并没有运用到写作上,教师的引导至关重要。因此,一方面教师要将学生的想象力引向他们的日常作文;另一方面教师也要肯定他们的想象力,以让它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因为多数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反而不愿意去想象了。古诗文大多用简洁的语言,将作者自己的情感与生活表达出来。但对具体的细节,古诗文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任由读者在阅读时自由地放飞想象的翅膀。
  以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孟浩然的《过故人庄》为例,此诗描写了诗人去朋友家做客的情景,表达对这份友谊的珍重,也表达诗人对这样的田园生活的向往。但诗歌中没有对朋友的外貌,神情进行描写,就是对言行举止的描写也就这两句: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这给学生带来极大的想象空间。孟浩然来朋友家多少次了;朋友长得什么样,是做什么的呢,是不是也是诗人;哪些饭菜是自己做的,还是家里的佣人做的;朋友跟诗人是怎么互动的,话桑麻的时候,孟浩然的心情怎样,会对朋友表达怎样的情感,这些都是学生想象的内容。教师让学生以孟浩然的视角写一篇作文,题目是“我的朋友”。在描写肖像的时候,学生将教材中有关李白、杜甫、孟浩然、王维等图像进行了综合,选择了自己认定的样子。可见对想象而言,也是学生基于文本的一次思维拔节,一次思维火花的迸发。
  提升观察能力,展示写作本真
  对小学生来说,他们的那份好奇心如同童心一样,因此他们对好奇的事物都会去观察。但他们在观察的时候,又缺乏细致与耐心,总是将事物的大致状况了解之后,就停止了观察,也就是说他们的观察在大多时候都停留在表面,没有再深入思考,没有在思考之后再观察。缺乏观察力,对写作而言却是致命伤。没有细致的观察,学生写不出真实的东西,没有那份真实,他们在作文中的情感就不能真实的展露出来,于是假、大、空的作文在小学生的作文本上随处可见。课本中,大多古诗文的描写都展示作者非凡的观察力,比如孟浩然的“野旷天低树”。在教学的时候,教师可将这份观察力移植到学生身上。
  还以《过故人庄》为例,教师画了一幅画,让学生就着文字去发现画中有哪些地方与诗歌的表达不相合。原诗能体现孟浩然不同常人的观察力,作为田园诗人的代表,他总能将一些平常的事物写得真实而又生动。教师给出的画面中,可以依稀看到一些树木,学生说,这跟“绿树村边合”不相合。明显地,这样的设置能让学生深入地观察而且是带着目的观察。学生在观察的同时还会有新的感悟,他们会根据观察的情况写出新的表达,这是对文本的一次拓展,也是一次有目的的写作,旨在观察的同时,找寻表达需要的素材,这正是小学写作需要培养的能力。
  生成思辨能力,显露写作情感
  对小学生而言,他们在写作的时候有时候不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这其实是缺失思辨能力的表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逐步地去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让他们的情感精准地表达在自己的写作中。古诗文教学是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一次极好机会,一方面学生要去汲取其中蕴含的丰富精神食粮,另外一方面学生又要学会客观地分析古人的一些做法,即要有一定的思辨能力。还以《过故人庄》为例,教师在讲解这首诗的背景的时候,提到了孟浩然的朋友圈。他们感知孟浩然的朋友不是大诗人就是大隐士,他似乎在田园与官场之间徘徊着。教师问,“假如孟浩然在我们这个时代他会怎么样呢?”教师让学生自由地发表议论,然后写成一个片段,题目就定为“当孟浩然穿越到21世纪”。明显地,学生要考虑孟浩然的能力,也要考虑他的性格,还要考虑现在所处的时代,也就是说,学生在客观分析之后,再去自由发挥。有学生说,孟浩然会当一个外交官,将他的才情用在国家外交事业上;有学生说,孟浩然会去承包一片荒山,开垦一片果园,将自己的才华挥洒在满山的风景上;有学生说,孟浩然会是一个杰出的诗人,作品影响着无数人。尽管不同学生的想法不一样,但他们都能抓着重点去表达,都能将自己的思维火花华丽地展示。
  结束语
  将古诗文与写作对接,能使这些璀璨的文化瑰宝发出耀眼的光芒,又能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在耳濡目染中不断地提升。因此,教师要多渠道地拓展写作训练的路子,以让古诗文更好地成为学生写作取之不竭的源泉。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安市教师发展中心附属小学)
其他文献
导学框架既是教师“导”的框架,也是学生“学”的框架。它是基于师“导”与生“学”的整合而建构的课堂运行机制,包括导学理念、导学规则、导学流程三大组件及其相关的导学工具。因为导学框架的存在,师生理解课堂,参与课堂,靠共识的理念支撑,并按互动的流程操作,更容易沟通思想,对接行动,并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导学理念  导学理念的渗透与潜移默化,促进老师和学生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彼此合作的积极态度。
期刊
小学阶段作为学生接触英语的初始阶段,此阶段的英语学习对学生日后的进一步学习具有深远的影响。为此,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不断采取创新型教学方法,以此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英语的学习中。本文结合当下小学英语的实际教学情况,通过趣味性教学来激发学生的主动能动性,以此来提升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效率。  利用多媒体开展教学  相比于以往的小学英语教学模式,多媒体技术的高效应用为小学英语教学的整体质量与效率带来了帮助,
期刊
摘要:本文阐述了小学英语高年级Story time板块教学的现状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在实践与思考的基础上,尝试探讨基于课本,培育学生学习思维品质的实践意义和课堂教学活动。  关键词:Story time板块;学习思维品质;课堂教学活动  近年来,关于英语学科關键能力和学生思维品质的讨论逐渐热烈,这使得无论是教学还是评测都开始关注到学生学习能力和思维建构的培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对学生认
从当前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情况分析来看,绝大多数的高中化学教师习惯从自身的角度对化学课堂教学进行设计,教学的主要内容也是围绕高考的重点内容而设计的,没有意识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笔者认为,教师要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并充分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一旦学生对化学学习的态度有所偏颇,学习方法不当,对教师的授课方式不适应,就会对化学的学习效率产生影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不仅是当今教育的趋势,也是社会
期刊
随着新课改进程的不断加快,教育部基于美术学科的特点,以及当前学生的美术知识认知结构等多方面的因素,对学生提出了美术核心素养的要求,这也成为教师进行课改的方向和目标。美术核心素养要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美术知识的讲解中,应当注重采用多元手段,引导学生理解素养的发展,从而让学生感受美术学科与人文素养之间的关联,促使学生综合素质的形成。那么在实际开展美术学科的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人文素养
期刊
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是20世纪70、80年代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极大地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影响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合作学习进入我国后,经过实践,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新课程改革提倡学生在学习中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实现有意义的学习。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充分发挥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作用,通过共同协作达成教育教学目标的教学组织形式,很好地适应了课程改革的要求。 
期刊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发生是一个多步骤、逐步癌变的过程,影像学技术对多步癌变结节的早期准确诊断和鉴别诊断尤为重要。本文旨在总结肝硬化结节磁共振(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以问题为导向开展数学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知识,锻炼自学能力。教师通过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解决过程,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据此作出相应的调整,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问题为导向,充分体现新课改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理念,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地去解决数学问题,从而获得数学素养和数学综合能力的提高。那么,以问题为导向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