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灼伤致食管瘢痕性狭窄的外科治疗

来源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enking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食管瘢痕性狭窄常是误服酸碱等化学制剂或热力灼伤所致,经适当急性期处理,狭窄后行食管扩张治疗,大部分病人可以治愈.但部分病人瘢痕狭窄严重,扩张效果不佳或反复出现狭窄需手术治疗。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二尖瓣病变心房肌氧化应激特点及其与心房颤动(AF)的关系.方法 24例二尖瓣病变者,其中二尖瓣狭窄(MS)和二尖瓣关闭不全(MR)各12例(窦性心律各6例,AF各6例).术中切取部分左心耳组织,4例意外死亡者作为对照.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评价3-硝基酪氨酸(3-nitrotyrosine,3-NT)表达.比色法检测心肌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肌型肌酸激酶同工
2008年6月至2009年12月我们为10例后纵隔良性肿瘤病人施行了经肋间单一切口电视纵隔镜手术切除,现总结报道如下。
期刊
先天性四叶式主动脉瓣畸形(CQAV)是非常罕见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1]),主要病理功能改变是瓣膜的关闭不全.1998年至2007年我们手术治疗3例CQAV病人,现总结报道如下。
期刊
例1女,49岁.左髌骨骨折制动2个月后反复出现晕厥4个月,气促1个月.超声心动图示右心扩大,三尖瓣反流法估测肺动脉收缩压87 mm Hg(1 mm Hg=0.133 kPa).核磁共振造影显示双肺动脉主干及段肺动脉大量血栓栓塞.右心导管检查示重度肺动脉高压86/37(50)mm Hg,全肺阻力1056 dyn·s·cm-5(13.2 wood).深低温停循环下行肺动脉切开取栓术(PTE).停循环1
期刊
由中国人民解放军胸心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主办、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外科和胸外科联合承办的“第十一届全军胸心血管外科学术会议”于2010年9月2日~5日在北京召开。
期刊
目的 总结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严重心力衰竭和暴发型心肌炎应用体外膜肺氧合(ECMO)支持治疗的经验.方法 8例中术后不能脱离CPB 7例、暴发型心肌炎1例.均使用离心泵,全部静脉-动脉模式;采用中心插管、右房-升主动脉7例,周围大血管插管、股静脉-股动脉模式1例.辅助65~498 h,辅助流量80~120ml·min-1·kg-1.结果 死亡5例;出院3例,生存率38%.并发症包括出血5例、血栓形
普胸术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最严重的术后并发症之一,病死率高,治疗棘手.我们2000年1月至2008年12月共行普胸外科手术5265例,开胸术后并发ARDS 44例,发生率0.84%,现探讨ARDS的诱因和对策报道如下。
期刊
目的 探讨三尖瓣人工软环成形术与非人工软环成形术相比是否具有更好的成形效果.方法 分析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55例继发性三尖瓣关闭不全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风湿性心脏病51例,房间隔缺损3例,室间隔缺损1例;三尖瓣成形中29例采用Kay成形术或DeVega成形术,26例行人工软环成形术.两组术前心功能分级、三尖瓣反流程度、肺动脉压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果 两组均无手术死亡,两组病人术
支气管内超声引导下针吸活检术(EBUS-TBNA)是近年来出现的新技术,有关其在肺癌诊断和纵隔淋巴结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正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与传统TBNA相比,EBUS-TBNA可清楚地显示气道外纵隔内血管、淋巴结以及占位性病变的关系,在EBUS实时监测下进行经支气管针吸活检(TBNA)解决了传统TBNA只能进行"盲穿"的问题,有效地避免了对周围大血管的损伤,极大地提高了这一技术的安伞性和准确性.现
期刊
病人 女,77岁.发热伴反复咳嗽1年余.20余年前有胆囊炎手术切除史,无肝脏疾病史.此次伴发黄浓痰,外院CT检查提示右下叶肺块状阴影.生化检查:总胆红素10μmol/L,间接胆红素2 μmol/L.腹部MRI示肝内胆管扩张,胆总管扩张,内见多发结节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