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数学教学中问题情景的创设

来源 :考试·高考数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rjyc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问题情景是指学生觉察到的一种有目的但又不知如何达到这一目的的心理困境,也就是说,当已有知识不能解决问题时(或问题和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产生冲突)而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要摆脱这种困境,就必须拟出以前未曾有过的、新的活动策略,亦即完成创造性活动.
  创设问题情景的实质在于揭示数学现象的矛盾,引起学生内心的冲突,动摇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使学生进入问题探索者的“角色”,真正“卷入”到学习活动中去,以达到掌握知识,训练思维的目的.下面略谈几点我在数学教学中创设数学情景的尝试,求教于同仁.
  
  1. 创设“故事型”思维情景
  
  心理学家攒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到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而爱听故事是每一个孩子的天性,用数学故事作为课堂的开头,最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也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讲授“反证法”这一节时,我引入下面一个小故事:
  一个心脏病患者梦见刮台风,自己从楼上跌下来,接着整个住房倒塌下来压在他身上,他害怕极了,于是心脏病发作,死在床上.你认为这则故事的真实性如何?能否证明你的猜测?
  经过简单思索,一些学生会反应过来,这则故事是假的.可以这样来推理,假设这则故事是真的,由于故事是在梦中发生的,除了做梦的人谁也不知道.因此故事的情节只能由做梦者说出来,而做梦者由死在梦中,于是故事的不真实性也就被证明了.
  然后告诉学生,这种证明问题的方法叫做反证法,即要证明一个命题,可以先假设结论不成立,即假设命题的反面成立,然后经过正确的推导,导致矛盾,推翻原先的假设,从而证得命题的结论成立.
  如此导入课题,可以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感到枯燥无味、教条性、经典性的内容让学生以出乎意料的新颖感受,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创设“俗语型”问题情景
  
  我国汉语中的成语典故源远流长,语言简练、含义精辟,熔知识性、艺术性和趣味性与一炉,给人以智慧的启迪、情感的陶冶和美的享受.采用俗语典故导入新课,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深思.
  如我在讲授“相互独立事件有一个发生的概率”这一节时,我是这样引入的.
  同学们,俗语说:“三个臭皮匠抵个诸葛亮”,你能给出数学解释吗?学生瞬时兴趣盎然,但不知从何下手.接着我又给出一个具体问题并引导学生自学课本知识解决.
  问题:有一位同学从《中学数学》上看到一道征题,因为无法解答,便拿到班上找三位与之要好的同学去做.已知同学A能独立解出它的概率为12,同学B能独立解出它的概率为13,同学C能独立解出它的概率为14,后来他们的老师也参与到了解答此题的行列中来,且老师能解出它的概率为710.试问若同学A、B、C三人合作解答此问题的可能性能否超过其老师?
  学生经过自学、计算,发现三个同学合作解答此题的可能性超过老师.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探究问题的能力,又教育了学生在学习中相互协作的重要性,达到“一箭双雕”的目的.
  
  3. 创设“悬念型”问题情景
  
  在教学中,教师用新颖的方式、生动的语言设置一些使学生欲答不能而迫切要求得到解答的问题,在学生的心理产生“悬念”,以引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其他文献
从文科考生走出试场时脸上的表情来看今年我们江苏的数学试卷并不太难.通过笔者的下水做题,发觉今年数学试题总体平稳,题型、结构、内容与前几年相比没有变化;能很好的突出数学学科特点,试题源于教材而又高于教材,基础与能力并重,注重数学思维,突出数学的应用性,多角度、多视点、多层次地考查了数学思维与思想.题目先易后难,运算量没去年来的大,总体难度低于前两年.2011年高考数学试题有一定的创新,体现新课程“人
期刊
教学策略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达到一定教学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相对系统的行为[1].随着高三一轮复习,整个高中数学知识体系的完善,二轮复习中新颖的数学问题减少,课堂的模式相对单一.学生产生厌倦的情绪,很多学生甚至认为每天都是重复的.如何打造高效二轮课堂的问题摆在广大高中教师的面前.一些老师产生了:“讲什么?怎么讲?”的困惑,究其原因主要是有两种心理现象:一是认为第一轮复习把该讲的都已经讲了,再讲也没
期刊
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教学生学习如何解数学题,教学生学会“数学地思维”.数学解题对学生巩固知识、培养素质、发展能力和促进个性心理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和意义[1].然而,在数学解题教学实践中,常发现部分学生在遇到陌生的问题时,感到无从下手,觉得无章可循.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认为除了做好审题、规范表达等工作外,一个重要途径是强化学生在解题中的目标意识.    一、 目
期刊
授课班级:高三(3)班  学生情况:理化组合的平行班生源状况一般  授课内容:试卷评析  1 课堂片段实录  师:上课  班长:起立 敬礼!  师:同学们好!  生众:老师好!(这一激情回答全校第一)  师:今天我们来研究一道三角形问题.
期刊
新形势下,各行各业普遍都在强调创业理念和创业精神、创造能力.作为学校,承担着为社会输送素质较高劳动者的重任,努力培养具有较强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学生,其现实性和深远性不言而喻,特别是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工具性学科,其创造力的培养尤为重要,下面就数学生态课堂教学与学生创造力之培养略谈个人肤浅之见.    一、 数学生态课堂与创造力的内涵及特征  1.数学生态课堂的内涵  数学生态课堂是师生以实践生命发展为价
期刊
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对数学课程内容、数学教学、数学学习等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但多数技术手段的互动性都不太理想.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应寻找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最佳途径.要使学生真正理解数学知识,必须要有他们自己身体力行的实践,从自己亲历亲为的探索思考中获得体验,从自己不断深入的概括活动中,获得对数学概念、原理的本质的领悟.图形计算器的使用改变了以往教师给结论、学生模仿
期刊
心理学表明,“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中的一种,它是从不同角度和方法去解决某一问题的前提”.函数在高中数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高考中的重点与热点问题,不但考查了学生的数学意识、数学思维还对学生的探索能力,推理能力等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常常在考卷中有一定的区分度,而方法的选择往往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例1(盐城市2011届摸底考试)已知f(x)是定义在(-∞,0)∪(0,+∞)上的奇函数,当x>0
期刊
探索性问题与传统题型不同.传统题型给出已知条件,要求解出预定结果或证明既定的结论.探索性问题可能条件不够完备,结论也不唯一固定,具有开放性,解题过程具有探索性.对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自觉参与科学发现、培养学生数学创造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由于这类问题的知识覆盖面大,综合性强,灵活选择方法的要求较高,再加上题意新颖,要求解答者必须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较高的数学能力,从而使它成为高考试题中的
期刊
“活动”,作为“活动单导学”方式[1]中的核心概念之一,是指在导学过程中以建构具有教育性、实践性、操作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主动创造、主动合作、主动交流等为基本特征,以实现学生多方面能力综合发展为核心,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为目的的一种主体实践.从外在表现看,它是一种师生、生生的互动;从内在本质看,它是一种思维的对话.它不仅是学习者实现对
期刊
江苏高考《考试说明》中明确指出:注重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的考查,而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的考查主要指突出学生能根据问题类型构造一些数学模型,综合、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创造性解决问题.而“构造法”就是指找出满足题设条件的具体模型,从而肯定或否定题目的结论的方法.这种方法的基本形式是:以已知条件为原料,以所求结论为方向,构造出一种新的数学形式,使得问题在这种形式下得到快速的解决.因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