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粉丝者得天下

来源 :人力资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139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点:商业模式的变革
  记者:人努力,天帮忙,最终成就了京东史上第一众筹。众筹活动成为三个爸爸在粉丝经济生态中建立传播品牌,实现产品营销的重要环节。在整个活动中,不可忽视的是粉丝团的作用。有财经作家曾这样定义粉丝经济:粉丝经济以情绪资本为核心,以粉丝社区为营销手段,不断增值情绪资本。粉丝经济以消费者为主角,由消费者主导营销手段,从消费者的情感出发,企业借力使力,达到为品牌与偶像增值情绪资本的目的。追根寻源,粉丝文化、粉丝经济,基本还是个舶来品,是欧美流行文化的东移。只是让西方人万万没想到的是,粉丝文化在中国居然那么风行,那么有冲击力。从早些年的超级女声,到近年来的小米手机、罗辑思维。有人甚至大胆提出,双创时代,得粉丝者得天下!那么,三个爸爸是如何把营销搭配到粉丝经济的呢?
  陈海斌:粉丝经济绝不只是营销,而是一种商业模式的变革。用户变粉丝,不是一种营销技巧,而是一种完全不同的思维模式。在社群经济和粉丝经济中,产品的品牌直接依赖于用户的口碑。打造品牌,须先做忠诚度,再做知名度,这与传统商业模式正好相反。要以产品概念为圆点,定义你的粉丝。针对你的用户群,考虑怎样把用户变成粉丝,然后从原始粉丝团出发,去建构用户的平台设立方式。过去,人们提到品牌形象,讲的是大众形象。但是在粉丝经济中,都是小众形象。刚开始产品不必让太多人知道,就让一部分人知道就可以,然后在用户与产品一起成长完善之后,通过这一小部分人影响大家。利用粉丝的力量打造口碑,以口碑打造品牌。按照“三个爸爸”的方法论,在这种新的商业模式中,改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企业和用户零距离、互依存。三个爸爸净化器的一切卖点都源于其产品粉丝团的需求痛点。我们把调研阶段挖掘的65个需求痛点提炼成12个焦点,产品的研发制造都是针对性地解决这些痛点。比如有
  父母反映空气净化器一般只有红绿两种提醒灯,无法判断屋内的空气质量,我们就在设计产品时加了一项PM2.5显示功能;有父母反映说孩子经常去拉扯空气净化器的电线,可能导致危险,我们就将机器设计成方方正正的形状,同时在机器底部安装滑轮,使得孩子不会拖倒机器;有父母说孩子能够把手指插进净化器里面,我们就把净化器的出风口叶片做得很小,让孩子的手指根本伸不进去。经过多次实验试产,三个爸爸团队最终打造出一台足以让市场“尖叫”的新型智能空气净化器。
  其次,粉丝经济的核心是粉丝的参与。在最初产品调研阶段,我们将深度沟通的700多位父母沉淀下来100多位“偏执狂爸妈”,这成为三个爸爸产品粉丝团的基础;而后,我们整合利用黑马商圈资源打造梦想天使粉丝团,再后来推出爱心检测活动积聚的明星爸妈,这些人都是传播粉丝团的重要组成人群。三个爸爸重视粉丝的参与感,尊重用户的能动性发挥,在整个品牌建设和传播的过程中,包括帮助三个爸爸冲击千万级众筹的过程中,粉丝团都发挥了十分积极的作用。总之,企业对粉丝参与的重视和精心管理,会促成粉丝与企业的良性互动,从而激发出源源不断的购买力和购买行为。只有尊重粉丝的角色认知,粉丝效应才会逐渐扩大,经济效益也才能持续发生。
  第三,粉丝经济讲究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价值理念的传达。企业管理的最高层次,是以企业文化的柔性手段实现对企业的管理。具体来讲,就是利用企业文化的人文力量,促使员工认同企业核心价值观和理念,自觉地把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贡献于实现企业组织目标的过程中,把个人的行为统一于企业行为的共同方向上,从而凝结成推动企业发展的巨大动力。我们希望把这个产品变成一个情感沟通的东西。比如我外出时能够通过手机看到孩子房间的空气环境质量,然后手动调节空气净化器,给他一个舒适无污染的环境。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让孩子感受到爸爸一直都在他身边。
  我们用“父爱情怀”和“爸爸精神”赢得投资人的信任,获得粉丝和用户的青睐。用企业情怀和文化打造好生态链,研发、设计、生产都不会是问题。三个爸爸团队在最初进行产品设计的时候,曾经对使用静电除尘技术还是HEPA滤网技术有争议。静电除尘技术零耗材,后期维护成本低,但有可能会产生臭氧,造成二次污染。团队存在争议时,戴赛鹰就问:你会给你的孩子使用这样的净化器吗?既然不给自己孩子用,为什么造出来给天下的儿童使用?所以企业有情怀,对技术选择、团队管理都有好处。
  第四,碎片化、场景化的互联网生活状态使得社会化营销最有效。移动互联网技术使人们随时随地的交流互动成为可能。人们在地铁上、茶歇时,随时都可以与自己的朋友圈子形成社交互动。三个爸爸之所以最后能够取得小小的成功,得益于我们手机中的微信朋友圈。起初,我把我们的理念、产品、故事发送到朋友圈里,又单独给每个微信好友发送,一传十、十传百地扩大我们的知名度。因此,粉丝经济生态中的企业,品牌营销要重视新媒体工具,而且尤其要擅长社会化营销。粉丝在闲暇时间,只要在社交媒体上手指一划,一个转发,就会把传播推进一步。另外,移动互联社交具有场景化的特征,人们对于圈子里的场景化的故事尤为关注,而社会化营销靠的就是内容取胜,靠有情怀的故事取胜。这就启示企业要善于以有情怀的故事制造传播,制造事件营销,因为热点事件的持续发酵有利于传播。
其他文献
“乙方您好,我已经将合同盖好章,快递寄出,请您收到合同后,盖好章再寄回来。”  “甲方您好,我已收到合同,并找到领导签字,财务盖章,快递寄出,请您收到合同后,将订金打入对公账户。”  前后耗时:四天。  “乙方您好,我已将电子合同发至您邮箱,请确认。”  “甲方您好,我们已确认无误,发至您邮箱,订金已打。”  前后耗时:一个小时。  这是一个极好的时代,新工具的产生,将人们从低效的工作中抽离出来。
中央财经大学财政学院近日发布的《中国税收风险研究报告》显示,与世界各国相比,我国目前税负水平高于中上等收入国家,大口径宏观税负水平过高。从财政支出角度看,我国宏观税负的水平和公共服务的供给水平存在着一些不对称。北京:《人才发展报告》出炉  近日,北京市人力资源研究中心发布《北京人才发展报告(2010-2011)》。该报告对北京、纽约、伦敦和东京的相关人才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北京建设世界城市人才优
不专业,何来“范儿”   最近,人们谈到人力资源工作,总是提到转型、突破和创新。但对于人力资源工作者(以下简称“HR”),更急迫的任务可能却是“回归”——回归常识和专业。个人品牌是由技能、经历、诚信和知名度等融合而成,而这当中,专业技能是基础。   由于专业能力过硬,人力资源经理李先生的晋升之路一路顺畅:“3月份入职,任职行政人事经理。第一个工作周,我提交了一篇详细的关于提升企业各部门工作效率
当德意志银行任命约翰·克莱恩(John Cryan)为其新任CEO时,评论专栏有一段阴险的评述:“他的头脑可了不得。”他的一位前同事也评论道:“约翰是个非常周到的人。”克莱恩先生对此感到很抵触,因为这些差评与花旗集团CEO克拉姆·潘迪特(Vikram Pandit)在2012 年意外被炒时人们对他的评论如出一辙。花旗的批评人士评价潘迪特先生说:“他过分理性了。”  看起来,一个绝顶聪明的人并不适合
中国有句俗话:“习惯成自然。”古罗马政治家西塞罗则说:“习惯比天性更顽固。”每个人都有很多“习惯”,早上到办公室后,你是习惯先和同事聊聊前一晚的热播剧,还是立即打开电脑查看前一天的邮件?又或者直接写出当天待办事项的备忘录?也许你会觉得自己每天大部分的行为是深思熟虑的结果,其实并非如此。人每天的活动中,有超过40%是习惯的产物。  数百年来,人们对习惯百思不得其解,直到过去20年,神经学家、心理学家
来信咨询:我单位有一名职工在工作时发生意外身亡,并被认定为工亡,请问其近亲属可以享受哪些保险待遇?  专家解答: 职工因工死亡,其近亲属按照下列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领取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1.丧葬补助金为6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  2.供养亲属抚恤金按照职工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发给由因工死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的亲属。标准为:配偶每月40%,
每年春节,总有“返乡体”文章在朋友圈“刷屏”,文章大都认为乡村凋敝,哀叹“回不去的故乡”。其实,现代化和城镇化的步骤,既有纵向前进的“时间轴”,也有梯次发展的“空间轴”。拿北上广和穷山沟的“两极”说事儿,难免产生“戏剧化”的效果。  尊重,是我们讨论乡土问题的前提。换句话说,“主流舆论”或者“城市视角”,对乡村或者落后地区有很强的“导向作用”。对于渴望变化又要依仗外界力量的它们来说,如果舆论场里对
去年年底,BBC发布了《华为是谁》的纪录短片,这部纪录片以独特的视角再现了华为的成长历程,首次呈现出华为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华为的发展经历了30年,华为的文化、战略以及经营管理的重大方向与原则,都与任正非的个人思想密切相关。华为今天的成就,得益于在任正非的领导下组织能力的不断进化,得益于企业文化的经营锻造。任正非说过“资源是会枯竭的,唯有文化才能生生不息。”杰克·韦尔奇也曾说过“百年企业靠文化”。
仅仅根据资格证书,很难预测一个应聘者是否能够成功,而利用基于分析论的人才学技巧可以加强人力资源部门的直觉判断,不管是在员工聘用还是在人才流动方面,都能够作为制定人才管理决策的指导原则。  人才学与HR业务的结合   当下,各种企业都在利用基于分析论的人才学技巧来加强人力资源部门的直觉判断。随着大数据分析资料越来越丰富,人力资源部门具备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可以将应聘者的数据收集起来,输入到高端应用软
“非正式学习正在成为我们这个行业新兴的最强大的方法之一。”尽管行业观察家鲍勃·莫舍这样写道,但事实并非如此。非正式学习是强大的,但它并不是新生事物。只要人们学会通过观察和与他人互动来执行与工作相关的任务,那么,非正式学习就可以在培训和职业发展中起到显著作用。由于内容丰富,非正式学习可以在现代化的工作场所广泛运用。在过去十年中,社交网络的发展激发了人们对于非正式学习的新兴趣,有些企业会用非正式学习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