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信息课上有效教学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longb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信息技术课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我们在围绕教材开展教学时必须要注意努力维护学生的学习兴趣;贴近生活,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乐趣;讲练结合, 注重自主学习;因材施教,注重个人素质的培养。
  【关键词】乐趣 自主性学习 实践性 差异性
  【中图分类号】G623.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143-01
  随着以计算机、网络技术、通讯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和互联网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信息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信息能力的培养在信息素质教育中变得尤其重要,小学的信息技术课就是为了从小培养孩子们的信息素养,包括对信息的获取、对信息的加工和分析,具有追求、运用新信息的意识和能力。我本着这样的原则开展教学,下面我就谈一谈平时的几点体会。
  一、贴近生活,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乐趣
  赞可夫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来自于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在教学中找到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做为切入点,并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
  兴趣是学习的基础和前提,是诱发学生学习动机,集中注意力的重要因素。信息技术发展快速,各种信息蜂涌而至。小学生容易受外界的影响,呈现出浮躁、缺乏耐心的特点。而且由于小学生对计算机了解的很有限,他们不能体会到计算机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改变,甚至许多人认为用电脑就是打游戏、上网、聊天等。那么在信息课上就要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史、性能,并通过操作来体会计算机的真正的功能,将所学的电脑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如我在打字教学中与语文课整合,我用到了第五册的《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把这一课中要求学生会写会认的字及要求背诵的课文找出来做成课件-拼字游戏,让学生完成,这样既让学生学习打字又复习语文知识;在画图的教学中要求学生设计一张贺卡把它送给你的朋友、老师或者父母等,并让学生自己来说一说做电子贺卡的好处,使学生有更高一层的认识。我发现这样的教学学生乐于去做,因为有时候同学们做的不仅仅是一张卡片,他们从中体会到制作的快乐。
  同学们已经学习了上网查资料,但我发现大部分同学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主要表现为没有目标的乱查,搜索的关键字不对,没有体会到网络的方便、及时、全面等功能。我针对这种情况为同学们布置了一个任务,以《我最想去的地方》为题材,设计一张图文并茂的电脑小报,要求介绍该地的地理位置、民族风情、介绍一处旅游景点等,学生每小组完成一份作业即可,接到这个任务后,同学们显得非常兴奋,大家有目的的根据自己的需要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图片,这时同学们才体会到网络之大无其不有,找到资料后同学们开始自己构想、反复动手、讨论、大胆实践,同学们在一起完成了任务。学生在完成一个任务的过程中融入了各种知识,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自主创新的能力,每一个人都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体会到了合作的快乐。学生通过网络来获取知识,增长见闻,激发情感。网络技术,正是拓展学生阅读面、增加阅读量的最佳渠道。当学生对某一事物的认识更加深刻了,一定会迸发出耀眼的想象之花,激发了学习的兴趣。
  二、讲练结合,注重自主学习
  信息课以信息处理为主线,要处处体现信息的获得、分析和加工,强调信息课的实践性。在此原则上我根据课程内容的难易程度来设计教学,在课上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让学生“学着做”“动手做”“试一试”, 在教学中,让全体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通过动手、动脑、动口,促进学生的知识、能力、思维、智力协同发展,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和创造意识。在教师的组织与指导下,让学生自己通过键盘及鼠标积极、主动、独立地学习,给学生提供宽松与和谐的学习环境、提供自学的时间、思考的空间及质疑、解疑的机会,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创造思维。
  如:在讲授难理解或新的内容时,由于学生都没有接触过,我就把这些内容做成课件,或者为同学们集体演示,儿童的好奇心十分强烈,在展示学生所不知道的新奇事物时,采用演示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信息课上,我把时间真正给学生,学生是课堂上的“主人”,每节课我要尽量少讲,或者“不讲”,在Word中“图文并茂的小作文”一课时,对图片的移动,剪切、复制、粘贴、删除等操作时,由于同学们已经学过有关对文字的相同操作,而这些内容又很相似,所以我就把权利交给了同学们,我没有一步一步讲解,首先对大家提出了一些有难度的问题,然后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同学们一起学习,再把自己的发现向其他同学讲解。同学们的兴致很高,每一个人都认真做练习,积极发言,这种学习方式既使同学们学到了知识,又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也算是一举两二得了。
  三、因材施教,注重个人素质的培养
  要使所有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尽可能地发展,必须“因材施教”。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早已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计算机的特点则决定了“因材施教”可以在计算机教学中很好地实行。我们的学生来自不同家庭,生活水平也不尽相同,有的家里有计算机;有的则从未接触过计算机。针对这种状况,我在课上提出这样的建议:学过这部分内容的同学可以做 “小老师” 为其它同学讲解,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又让学生对知识有更进一步的了解,或者是自学一些知识,把时间利用好,要借助已掌握的一定程度的计算机能力的优势,在原来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走在其他同学乃至老师的前面;没接触过计算机的同学不必心急,踏踏实实从头学起。我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不同特长安排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练习与实践。在练习指法、输入汉字时,由于同学们的水平参差不同,有时我对学生的练习不提统一要求,让学生自己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练习,我给学生掐时间,并且要求学生在上机登记表上记录下在这段时间里所打的字数,等到下节课练习完后,查阅上节课的记录,看一看谁的进步最快,然后我们把打字最快的前五名和进步最快的前五名评为“快打先锋”。通过这样的练习同学们的学习兴致一下子提高了,每个人都有一股超越自我的动力。
  怎样让学生去迎接学习上的挑战?怎样培养他们勇敢地去面对和熟悉一个复杂、令人迷惑不解、始终变幻的世界?思考着这些问题的同时,我深信: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育他们健康成长,比教给他们知识本身更重要。当学生个性得到发展、综合素质全面提高、健康成长以后,他们的创造力无疑会得到最充分的开发。
其他文献
成语是汉语中经过长期演化而形成的固定短语,是我国语言文化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综观近几年全国各地中考试题,成语的正确使用也已成为中考考查的热点题型。而对成语的运用的考查以选择题为主,要求准确无误地判断出成语运用的正误。如果能准确无误地判断出成语运用的正误,会提高我们语言的运用能力,从而使自己表述的语言增添亮色。  那么如何解答好此类试题呢?应在理解成语的基础上,抓好关键,关键是要能识别“误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