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学活动中阅读习惯的培养

来源 :速读·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早期阅读可以锻炼幼儿的说话能力,提高对语言的感知能力,能有效拉动幼儿的思维能力发展,是幼儿由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发展的过渡期。
  关键词:幼儿阅读;习惯;兴趣;生活
  环境对幼儿的阅读习惯养成有很大影响,而学龄前正是培养幼儿阅读意识和阅读兴趣的关键时期。早期阅读可以锻炼幼儿的说话能力,提高对语言的感知能力,能有效拉动幼儿的思维能力发展,是幼儿由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发展的过渡期。
  一、搭建良好的阅读精神平台,着力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阅读习惯的养成需要兴趣激发作为持久驱动力。科学研究表明,3~6岁幼儿一般对自己喜欢的事物产生兴趣,因此,我们必须从幼儿兴趣点出发,全方位调动幼儿的参与热情,为幼儿搭建起赏心悦目、“景色”怡人的阅读精神平台,让幼儿的阅读之水不断汩汩流出。
  第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幼儿的语言发展是依靠对周围声音的辨别和模仿获得的。因此,幼儿教师在与幼儿的点滴相处中,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语言表达方式,为孩子们营造一个优美、规范的语言接收环境。幼儿在用心感悟语言之美的同时,模仿性和学习欲不断增强,对语言的运用能力也在潜滋暗长,这是幼儿早期阅读能力提升的前提和基础。
  第二,日常教学中,教师的鼓励与赞赏,能有效夯实幼儿良好的生活与学习状态,使幼儿心中焕发强烈的求知欲。长期的教学实践表明,对幼儿的正面肯定,能极大的催生幼儿的学习兴趣,增强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个手势对幼儿来说都是莫大的肯定与宽慰。良好的阅读氛围需要教师对幼儿施以最大化的关爱,从幼儿实际出发,着眼幼儿身心发展实况,积极创设和谐共融、平等互动的良好氛围,达到孵化幼儿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实效性的目的。
  二、集聚内容多元化的阅读素材,培养幼儿正确的阅读习惯
  从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来看,环境对幼儿的影响很大,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能增强幼儿阅读的实效性。在早期阅读习惯培养过程中,作为幼儿教师,应尽可能的选择一些具有一定教育意义、内容丰富详实,且生动有趣的阅读材料,引导幼儿自主感知体验。
  第一,选择与幼儿身心发展实际相匹配的读物。
  一个人阅读习惯的养成,需要从幼儿时期开始培养,所以,在幼儿时期选取恰当的阅读素材非常关键。设置一些适宜幼儿翻看阅读的图书,对有效展开阅读活动,初步催生幼儿的阅读兴趣大有裨益。如,小班幼儿往往喜欢情节简单、画面鲜艳的单幅图画书;中班幼儿对故事情节复杂,画面内容较丰富的多幅图画书感兴趣。而大班幼儿,图书选择范围就相对扩大了,他们更喜欢人物众多、情节复杂、文字图画生动的阅读材料。
  第二,创设宽松、温馨的阅读环境。
  为给幼儿创设宽松舒适温馨和谐的阅读环境,让幼儿快乐的阅读。学校或教师可根据教学实际情况,适当增加一些人性化的阅读设施。可在阅读区添置沙发、座椅或地毯等生活设施,让幼儿喜欢阅读从享受阅读设施开始,让他们渐趋感觉阅读是一件温馨惬意的事情,逐步对阅读活动产生依赖性,将阅读作为生活的一部分。
  三、将阅读活动与幼儿日常生活有机结合,帮助幼儿养成自主阅读的好习惯
  (1)生活中蕴含着无穷的教育哲理,把阅读活动向生活无限延伸,与生活紧密结合,能切实促进阅读的有效性。在教学活动中,我善于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尽量发挥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强大功能,既让幼儿感受多媒体动画的灵动美,又激发了幼儿浓厚的阅读兴趣,加深了教学内容在幼儿头脑中的印象,教学效果很好。
  (2)在幼儿生活各个环节的过渡时间段,教师还可因地制宜开展一些形式多元、内容多彩的阅读活动,不断释放幼儿的阅读兴趣。如,在用午餐前的等待时间,教师可精心布置“任我说”活动,按照学号,每天两人主持的形式,将他们在幼儿园内外的所见所闻用自己的语言复述给大家,这样的“阅读”其实主要是依靠听觉来完成的,具体形式可以是自由发挥式,也可以“娓娓道来”时,甚至是“手舞足蹈”式,激发了幼儿广泛的参与热情,阅读的气氛浓烈而具有层次感,阅读高效而充满情趣,幼儿喜闻乐见。
  四、将家长定位为教师的得力助手,提高家长的指导水准,师长合力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是孩子“人之初”时期的第一所学校,因此,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具有引导示范作用。在培养幼儿良好阅读习惯时,家长的作用不可忽视,加强家长与教师的协调联动,突出家长的辅助功能,是培养幼儿良好阅读习惯的必有之路。教师应督促家长在白忙之中抽出一定时间陪孩子阅读,可以以游戏形式进行,根据阅读素材创设具有一定针对性的问题,鼓励幼儿在阅读中寻找答案,根据幼儿的答案给予适当奖惩。教师通过多种方法的運用,调动家长与幼儿的阅读行为统一互动,为幼儿形成正确高效的阅读习惯奠定基础。
  总之,阅读可以是生活,阅读可以在生活中得到滋长,培养幼儿的阅读习惯需要为孩子创设充满温馨和谐的跃升平台,通过与生活本真的对接,使幼儿在轻松愉悦中萌生对阅读的兴趣,实现幼儿阅读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李燕湖.为儿童打造轻松、和谐的阅读环境[J].读与写,2013,09.
  [2]张胜强.如何在儿童阅读教学中培养良好学习习惯[J].新课程学习,2012,11.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理论知识与艺术知识的教育体系日趋完善,但道德教育的开展尚不顺利,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职业高中的学生正处于少儿向成人转变的关键时期,而且职业高中学生还存在与普通高中生不同的特点,需要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不仅要重视知识的教学,更要重视良好的道德素质的培养。本文探讨了职业高中美术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方法,希望能为教师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职业高中;美术教学;德育教育;
刘邦(公元前256-前195),西汉王朝的建立者,即汉高祖、字季,江苏沛县人,公元前202年至195年在位。在位期间,他利用档案免徭役、轻田税、定朝仪、建户籍、立汉制、论存亡、编汉律、封功臣等。为西汉
1957年2月16日,国产第一台30马力的单缸轮式拖拉机─—“鸭绿江号”在安东机械厂(现丹东五一八内燃机配件厂)诞生,结束了中国没有国产轮式拖拉机的历史,中国农业从此跨出了机械化的第一步。
摘 要:儿童文学是一门具有生动、形象且音乐性的语言艺术,是儿童感知世界、接受教育的主要方式之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入儿童文学辅助教学,对于儿童阅读能力、人文素质培养以及精神构建等方面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作用。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当做好两者间有利结合,实现学生全面素质发展。  关键词:儿童文学;小学语文;教育应用  儿童文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课程资源。学生处于个性的形成时期,有很强的可塑性,小学教育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和发展,现阶段我国素质教育的目标已定为大力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同时,二十一世纪是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创新是经济的灵魂所在。为此,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就要充分发挥作为基础学科的小学语文教学的价值。小学语文,一门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的学科,极易激发学生的思维想象和创新思维。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要对传统教学模式做出改变,打破常规,探索新方法,全面而科学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