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中学生的写作兴趣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maju08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谈到作文,教师摇头,学生皱眉。教师抱怨学生不会写作文,学生则觉得教师没有教会他们写作文。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该怎样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乐于写作,从而提高写作水平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丰富写作素材,给学生一个广阔的写作空间
  学生的主要阵地在家里、在学校、在课堂,活动天地相对狭小,他们的所见所闻比较有限,生活阅历比较肤浅。因而教师要想方设法丰富学生的作文素材。教师要多组织一些课外实践活动,如参观、游览、访问、社会调查、社会劳动等,让学生观察生活,感受大自然的变化,体验人世间的沧桑变化。这样,学生学会了观察生活、感受生活,就不会再为没有写作素材而苦恼,就不再是游离于文章之外的苦思冥想的编造者,而是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表现生活的能手,学生就会下笔有“米”,笔下生花。当然,教师也要更新作文教学观念,将写作放置在广阔的空间里,可以让学生写一些小练笔,如消息、通知、故事新编、宣传材料、自我简历等,这样,一是使学生有话可写,二是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视野不断扩大,写作兴趣越来越浓厚。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及时寻找让学生写作的契机,拓宽学生写作的渠道,不能将作文局限在规定的时间和场景中,要给学生一个自由练笔的空间。并充分利用板报、广播等宣传阵地,积极撰写稿件,组织投稿。
  二、教师对学生作文的批改要有创新
  长期以来,在作文批改中,教师过分注重自身的情感价值观,而对学生的情感理解尊重不够。本来教师对学生的实际生活就不够了解,教师和学生之间就存在所谓“代沟”。而部分教师总喜欢高高在上,总喜欢用评判者的眼光看待学生的作文,总认为学生的作文立意不深,表情达意不真。学生真实地抒写自己的生活和情感,真正“我手写我心”了,又常常会被评判为不真实、幼稚,这使学生面对作文常常感到茫然不知所措,导致学生不敢写自己真实的生活,不愿表达自己真实的情感,只好瞎编滥造,空洞抒情。因此,教师必须理解和尊重学生,不要求全责备,空泛说教。在作文评改时,教师要进行角色转换,不要总是用自己的标准衡量学生的作文,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发现挖掘学生在作文中表现出来的生活体验和情感价值观,并对此加以肯定和尊重,而不是把批改的着力点放在挑毛病上。对于学生作文的批改,重点应放在帮助学生指出问题,找出原因上,一步步培养学生作文中语言表达、思维发展的优势和特长,使其不断发展进步。因此,在作文评价中教师要具有欣赏意识。特别是学生写出了较为优秀的作文,教师不应该仅仅给予表扬,更多是用欣赏眼光评价学生的作文。这种平等交流、情感共鸣的欣赏,不但能和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而且能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写作的快乐,从而增强信心,激发兴趣。一次对学生作文发自内心的欣赏,会影响学生的作文态度,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三、教师必须注重作文讲评后的写作指导
  部分教师只立足于作文讲评,将全班同学的作文进行一次仔细的盘点。整个讲评只对写过的作文所涉及的方方面面的问题作总结,至于以后写作时该怎样避免这些问题,教师则很少考虑。上次的作文讲评完,马上布置新的作文题目让学生写。而学生面对新的写作题目仍然是一脸茫然,无从下手。因此讲评后的写作指导至关重要。教师要针对学生上次作文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梳理,以上次作文中反映出来的大多数学生实际存在的问题为前提,明确具体指导学生写作的路径,使学生在某一两处开窍,写起来顺手,这样让学生一步一步地一点一点地积累前行。同时,在写作指导中教师还要重点指导学生如何展开描写,如何抓住细节描写,在细节描写上发力,让学生能够在写作指导中受到启发,并有所感悟。然后趁热打铁,在其思考回味之时,进行同一体裁的习作练习,从而使学生纠正上次习作中出现的问题,巩固写作指导成果。这种反刍似的练习,解决了学生写作过程中的一个个困惑,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四、给学生成就感,体味写作的快乐
  教师要给学生创造一个展示成绩的平台,让学生看到自己作文中的好词佳句、优美片段。学生的作文,只要是认真写出来的,就一定有习作者认为写得满意的句段,教师要认真分析,特别是那些表达能力较差的作文,更要努力发现其中的好词好句。在评讲作文时,让学生朗读这些表达生动形象的句段,供全班同学欣赏。并把那些优秀习作打印、张贴在班内的墙报专栏里,让师生阅读、欣赏。组织开展课前三分钟演讲比赛,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表达能力、锻炼演讲才能的平台。对那些优秀作文,教师可推荐给学校广播站、校报发表,给学生更广阔的展示自我的空间,拥有成就感,从而提高学生作文的兴趣。教师还要鼓励并组织学生积极参加作文竞赛活动,尽心尽力辅导,让学生在获奖的同时体会成功的喜悦,激发写作的热情。学生享受到成功和乐趣,怎会不想继续尝试呢?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及时进行写作技法指导,学生的作文水平何愁无法提高呢?
  五、组织语文作文活动,提高学生兴趣
  课外活动一直深受学生们的喜爱。语文课外活动重点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方面起着功不可没的作用。学生水平的提高,作文兴趣的保持,同样离不开课外活动的促进。作文的课外活动主要是学生作文的相互交流。首先可以在班上经常开展作文竞赛,被告表彰的学生也会受到本班同学的优秀作文的影响,从而激发起大家的作文兴趣。其次是在校内组织文学社,让优秀学生作文在校际交流。作文课外活动一定要鼓励全体学生参加,要让全体学生都在作文课外活动中提高作文兴趣,从而促进学生作文水平的整体提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激发潜能的捷径,是迈向成功的开始。用我们的细心,发现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不断地鼓励他们;用我们的爱心,体味学生的感受,了解学生的需求,帮助他们解决困难,使他们不断进步;用我们的耐心,倾听学生的心声,和他们一起体验探讨,使他们对写作充满信心。总之,教师要尽可能创造各种条件挖掘学生潜能,提高学生写作兴趣,使学生善于写作,乐于写作,真正做到用我手写我心,把写作融入到生活中。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教师面临的一项重要难题就是学生的差异性问题,智力因素、学习技术和学习态度、习惯等方面的差异,直接导致学生在小学语文学习中的表现不一。教师应当从教学设计、教学组织和教学考核、教学拓展等多方面入手,落实差异性教学目标,为学生营造全面发展和整体提高的良好氛围,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差异性教学 分析研究  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颇
摘 要: 当前课程改革的根本目标就是要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化,乃至高效化。要达到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就要结合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特征施以有效的教学方式与方法。小学阶段的学生形象思维与直观思维占主导地位,要利用游戏化的教学方式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使得他们能够在不知不觉中吸取知识的营养,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游戏化教学 教学策略  当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思维和情感中……要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是对传统的语文教学的巨大挑战。它要求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充分重视学生的自主体验,张扬学生个性。现我就教学实践的体会和感悟,谈谈在阅读教学中张扬学生个性的做法。  一、在说中体现学生的个性  同一个文本,不同的人对它有不同的阐释,不同的读者与同一部作品对话,
教材解读:《九色鹿》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民间故事:九色鹿救了一个落水人调达,调达发誓永远不说出九色鹿的住处,但在金钱面前,调达背信弃义,出卖了九色鹿,最后受到了惩罚。故事赞扬了九色鹿舍己救人、不图回报的高尚品质,谴责了调达背信弃义、恩将仇报的可耻行为。课文情节生动,语言浅显易懂,学生喜欢阅读,也很容易明白道理。  设计意图: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学这篇课文,重在营造出民主、平等的对话氛围,带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