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丝线化学成分研究(Ⅱ)

来源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da05121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了红丝线(Lycianthes biflora)的化学成分.采用硅胶柱色谱法进行分离,从其氯仿提取物中分得了5个化合物,经波谱分析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香兰子酸(1),正二十四烷酸(2),β-谷甾醇(3),β-胡罗卜甙(4),丁香脂素(5),这5种化合物都是首次从红丝线中分离到的.
其他文献
针对MPEG-4网络视频流在实时传输与播放中产生的数据滞后和抖动问题,提出了数据流双缓冲技术方法.该方法分别对视频流解码前与解码后的数据进行缓冲处理,可满足解码及播放的需要
针对一类带未知输入时滞参数的非线性时滞系统,基于线性矩阵不等式LMI和一种基于“Descriptor form”的Lyapunov—Krasovskii泛函方法,设计了一种带未知时滞估计项的记忆型状态
为获得提高蛹虫草产量及虫草素和腺苷含量的最佳碳源及添加量,以蛹虫草菌株CM-16为研究对象,小麦为主要栽培基质,采用单因素分析法,研究不同碳源对蛹虫草的子座产量及虫草素
利用图像小波变换系数的特点,提出了一种监视水印嵌入方法,用于在选择认证中推断作品经受的失真操作,其中低频监视水印信号由图像的半脆弱签名产生,而高频和中频监视水印信号
分析了L IN总线协议的特点、报文帧结构及校验方法,以V isua l C++6.0为开发平台,利用W indow s AP I函数通过PC机的RS232口实现了基于L IN总线协议的串口通信.给出了实现的部分流程图及代码,在通信过程中选择简便的奇偶校验及和校验进行差错校验,保证了数据的无差错传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