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赴美上市成为“中国B2C第一股”,市值高达10亿美元,到发布财报引发质疑,股票暴跌甚至破发行,再到接连遭遇5起集体诉讼,仅一个多月,麦考林的上市经历犹如坐过山车般骤起骤落。
这样的经历在赴美上市的中国IT企业中不算鲜见。与国外巨头进入中国市场遭遇的“本土化”难题一样,中国IT企业赴美上市也大多历经坎坷。
麦考林市值缩水六成
今年10月26日,上海麦考林国际邮购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麦考林)通过IPO的方式登陆纳斯达克,成为美股市场上的“中国B2C第一股”。麦考林的发行价为11美元,上市首日开盘价升至17.26美元,比发行价上涨57.36%,总市值达到10亿美元。
然而开门红的势头没能延续多久。11月30日,麦考林发布了其第三季度财报。财报显示,麦考林第三季度毛利率为39.7%,同比下滑43.7%;总营收为5530万美元,同比增长36%,但其第三季度销售货品成本却增长45.5%。此外,麦考林预计其第四季度来自网络平台业务的净营收为4370万美元到4620万美元之间,总营收在5720万~6040万美元之间。业绩增长预计仅190万~510万美元。麦考林交出的这份“成绩单”显然无法让投资者满意。
在招股说明书,麦考林中强调了其“电子商务 实体门店 邮购”三个销售渠道互动的优势,塑造了一个高成长企业的形象。然而,麦考林在关于第三季度财报的解读中却表示,邮购目录目前已经难以拉动销售而成为企业宣传的一种途径,实体门店的数量也有所下降。
财报发布成为麦考林上市的转折点。
财报发布第二天,麦考林的股票价格开始暴跌,当天跌幅高达39.9%,收于8.15美元,跌破了发行价11美元,此后更曾跌至6.65美元。
业绩可怜的财报和股价的暴跌,引发了投资者的不满。12月4日,美国律师事务所Kahn Swick
这样的经历在赴美上市的中国IT企业中不算鲜见。与国外巨头进入中国市场遭遇的“本土化”难题一样,中国IT企业赴美上市也大多历经坎坷。
麦考林市值缩水六成
今年10月26日,上海麦考林国际邮购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麦考林)通过IPO的方式登陆纳斯达克,成为美股市场上的“中国B2C第一股”。麦考林的发行价为11美元,上市首日开盘价升至17.26美元,比发行价上涨57.36%,总市值达到10亿美元。
然而开门红的势头没能延续多久。11月30日,麦考林发布了其第三季度财报。财报显示,麦考林第三季度毛利率为39.7%,同比下滑43.7%;总营收为5530万美元,同比增长36%,但其第三季度销售货品成本却增长45.5%。此外,麦考林预计其第四季度来自网络平台业务的净营收为4370万美元到4620万美元之间,总营收在5720万~6040万美元之间。业绩增长预计仅190万~510万美元。麦考林交出的这份“成绩单”显然无法让投资者满意。
在招股说明书,麦考林中强调了其“电子商务 实体门店 邮购”三个销售渠道互动的优势,塑造了一个高成长企业的形象。然而,麦考林在关于第三季度财报的解读中却表示,邮购目录目前已经难以拉动销售而成为企业宣传的一种途径,实体门店的数量也有所下降。
财报发布成为麦考林上市的转折点。
财报发布第二天,麦考林的股票价格开始暴跌,当天跌幅高达39.9%,收于8.15美元,跌破了发行价11美元,此后更曾跌至6.65美元。
业绩可怜的财报和股价的暴跌,引发了投资者的不满。12月4日,美国律师事务所Kahn Swi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