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骨刺疼痛,如何治疗?
我母亲近来发生跟骨骨剌疼痛,听朋友说可用醋疗进行理疗。为此,我想请问一下:有哪些方法可以减轻骨刺的疼痛?能讲解一下醋疗吗?用哪种醋最好? 广西 任华
任华读者:
医学临床发现,因肌腱或筋膜过度牵拉,造成跟骨过度增生,会产生跟骨骨刺。扁平足(足弓和足底异常扁平)使跟腱总是处于收缩状态,可造成筋膜张力过高。亦会增加发生跟骨骨刺的危险。一般而言,骨刺产生后常引起疼痛,尤其在行走时。有时,骨刺下产生滑囊炎,这种情况称为跟骨下滑囊炎,常产生跳痛。有时,足对骨刺逐渐适应以至于骨刺长大时疼痛反而减轻。另外,无痛性骨刺又会因运动等因素造成的轻微损伤而产生疼痛。
在详细体检后,跟骨骨刺的诊断一般较易确定。如果有骨刺存在,压迫跟骨中央会产生疼痛。x线片可以帮助确诊,但往往不能发现新生的骨刺。如果X线检查出有骨刺但是没有临床症状,无需治疗;如果有行走疼痛则需到医院就医。症状轻微时,可以使用外用及口服药物治疗,症状明显时可以使用封闭疗法,即将激素和局麻药混合后直接注射于疼痛的部位。另外,用鞋垫将足弓抬高或穿矫形鞋可稳定跟骨、减轻筋膜的牵拉和缓解疼痛。治疗目的主要是缓解疼痛,大多数跟骨骨刺无需手术,只有当持续性疼痛影响行走时,才需手术切除骨刺。然而,手术效果不很确定,有些病人在手术后疼痛仍然持续存在。醋疗就是将醋加热后熏洗,可取陈醋适量,加热后以纱布浸热醋敷于患处。
为何我的脉搏总摸不到?
我今年35岁,最近总觉腰膝酸软、四肢无力、头晕眼花,有时还发低烧。我去看中医,老中医给我“搭脉”,可怎么也摸不到脉搏。后来我又去看西医,医生数我的脉搏、量血压,也是摸不到脉搏。请问这究竟是咋回事呢? 宁夏周晓娟
周晓娟读者:
你这种情况通常被称为“无脉症”,医学上叫“大动脉炎”,多见于中青年女性,病程长短不一,短者1年以内,长者可达10年以上。病变可累及全身的大动脉。若累及上肢动脉,则可引起“无脉症”;若累及肾动脉,则会引起高血压;若累及颈动脉,引起颈动脉狭窄、闭塞,则会出现脑部缺血症状,如头晕、一过性“黑蒙”、视力减退等。
众所周知,在腕关节桡骨下方可触到动脉搏动,即是脉搏,中医也在此处“切脉”(即搭脉)。脉搏是由于心脏跳动,有节奏地将血液挤入动脉产生的。然而在靠近心脏的大动脉若受到细菌感染而发生炎症时,就会使血管腔变狭,血流量通过减少,动脉压降低,这时在上肢远端的桡动脉就难以触到搏动了。
患了大动脉炎后,早期可出现全身多处关节疼痛或关节炎、肌肉酸痛、疲乏无力、体重减轻、多汗。少数人则有肢体发冷、苍白等所谓“雷诺氏现象”,以及心包炎或结节性红斑,病变晚期可出现特征性的局部缺血症状。因此,中青年女性如有不明原因的发热,并伴有上肢桡动脉搏动减弱甚至触不到、血压异常,脑部或肢体有缺血症状,以及颈部锁骨上窝部、胸腹部或背部听到血管杂音时,应考虑大动脉炎。
一旦患了大动脉炎,平时要特别注意防寒保暖。避免着凉感冒。因为每次感冒后,常会使血管病变加重。本病在活动期应注意休息,增加营养,病情控制后可适当活动,但要防止过度疲劳与精神紧张。若出现全身症状,可口服消炎痛、芬必得等消炎镇痛药,以及复方丹参片等血管扩张药。有动脉缺血时可用皮质激素治疗。药物治疗无效时,可到有条件的医院手术疏通阻塞的血管。
糖尿病病人使用胰岛素会成瘾吗?
早在10多年前我就查出患有2型糖尿病,之后一直口服降糖药。开始血糖控制还可以,但后来效果越来越差。血糖值也一次比一次高,人日渐消瘦。医生建议我换用胰岛素治疗,可我担心用了胰岛素会成瘾。请问我这担心有必要吗?
泰州 管丽萍
管丽萍读者:
胰岛素是人体胰腺β细胞所分泌,其作用是促进血液中葡萄糖的转化和利用,从而降低血糖浓度。而糖尿病则是一种因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的疾病。1型糖尿病病人用胰岛素可代替胰岛素的缺乏,2型糖尿病可补充胰岛素的不足。能较好地控制糖尿病系列症状及高血糖,有助于减轻胰腺β细胞的负担。因此,目前许多专家都主张糖尿病病人应尽早应用胰岛素治疗。
然而,许多糖尿病病人除非万不得已,才愿接受胰岛素治疗。他们觉得注射胰岛素麻烦、疼痛,还有人认为胰岛素的使用类似于吸食大麻,容易“上瘾”,一旦用了胰岛素就撤不下来。事实并非如此,使用胰岛素并不会上瘾。如果糖尿病确诊较早,病情也很轻,即使一开始血糖较高需用胰岛素控制,但血糖平稳后完全可以停止使用,而改为口服降糖药。倘若病人控制好饮食,坚持适量运动,也可能此后一辈子都不需要注射胰岛素了。
当然,确有一些人使用胰岛素撤不下来。但这并非使用胰岛素的结果,而是由于各种原因不得不长期坚持下去:如1型糖尿病病人,不得不用;又如患者肾脏、眼底的并发症病情严重,不用胰岛素无法阻止肾病与眼病的进展:还有一些人一不用胰岛素血糖就无法控制等,这些人就需要长期使用胰岛素了。
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特效药,可使其糖、蛋白质、脂肪、水盐及酸碱平衡维持正常,防治急性并发症,增强机体抵抗力,使患者维持良好的体力及精神状态,防止各种感染,对肝、肾、胃肠等器官的副作用小,心血管致死率低。只要有使用的适应证,无论短期还是长期使用,均对人体有利无弊。
爷爷为何酒后解不出尿?
我爷爷年逾古稀,平时身体健康,不生杂病,只是小便有些不畅。今年元旦,正值我新婚之喜,虽然他并无嗜酒爱好,但兴奋之际也开怀畅饮了两杯。谁知当天下午开始直至次日,他小腹胀满,却解不出尿来,不得不去医院导尿才解除痛苦。医生说这与他饮酒有关。请问爷爷为何酒后解不出尿呢? 浙江 傅平
傅平读者:
你爷爷这种小腹胀满却又解不出尿的情况,医学上叫“急性尿潴留”,多由前列腺增生引起。前列腺是男性体内最大的副性腺,位于膀胱颈部,从左、中、有三面包绕在后尿道周同,形状与大小酷似一枚倒置的板栗。
前列腺的功能是分泌前列腺液,它是精液的主要组成部分,在人类性生活和生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男性在50岁前后,由于体内激素不平衡,前列腺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增生。增生的前列腺压迫了尿道,使尿道变窄,造成排尿受阻,于是就会出现尿频尿急、夜尿增多、排尿等待、尿线变细、滴沥不尽等症状,故民间素有“人过五十三,裤裆常不干”之说。
由于前列腺的血管相当丰富,饮酒后酒中的乙醇具有促进全身血液循环,促使血管扩张的作用。这样一来,前列腺在乙醇的作用下,就会突然充血肿胀,从而加剧了对尿道的压迫,使原来已经狭窄的尿道造成非机械性梗阻,甚至完全不通,最后发生急性尿潴留。
一旦发生了急性尿潴留,往往需要插导尿管导尿才能将尿排出。患者不但要忍受插管的痛苦,而且还易并发细菌感染,出现发热、腰痛、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若患者原来就患有慢性肾脏疾病,还会加重病情,甚至诱发肾功能衰竭而危及生命。
由此看来,酒香虽诱人,但患有前列腺增生的老年男性饮之要慎之又慎。那些平时已有排尿不畅症状者,寅少饮酒,更不要酗酒。已经发生过急性尿潴留的老年人,更要提防酒后急性尿潴留,而应以戒酒为好。
我母亲近来发生跟骨骨剌疼痛,听朋友说可用醋疗进行理疗。为此,我想请问一下:有哪些方法可以减轻骨刺的疼痛?能讲解一下醋疗吗?用哪种醋最好? 广西 任华
任华读者:
医学临床发现,因肌腱或筋膜过度牵拉,造成跟骨过度增生,会产生跟骨骨刺。扁平足(足弓和足底异常扁平)使跟腱总是处于收缩状态,可造成筋膜张力过高。亦会增加发生跟骨骨刺的危险。一般而言,骨刺产生后常引起疼痛,尤其在行走时。有时,骨刺下产生滑囊炎,这种情况称为跟骨下滑囊炎,常产生跳痛。有时,足对骨刺逐渐适应以至于骨刺长大时疼痛反而减轻。另外,无痛性骨刺又会因运动等因素造成的轻微损伤而产生疼痛。
在详细体检后,跟骨骨刺的诊断一般较易确定。如果有骨刺存在,压迫跟骨中央会产生疼痛。x线片可以帮助确诊,但往往不能发现新生的骨刺。如果X线检查出有骨刺但是没有临床症状,无需治疗;如果有行走疼痛则需到医院就医。症状轻微时,可以使用外用及口服药物治疗,症状明显时可以使用封闭疗法,即将激素和局麻药混合后直接注射于疼痛的部位。另外,用鞋垫将足弓抬高或穿矫形鞋可稳定跟骨、减轻筋膜的牵拉和缓解疼痛。治疗目的主要是缓解疼痛,大多数跟骨骨刺无需手术,只有当持续性疼痛影响行走时,才需手术切除骨刺。然而,手术效果不很确定,有些病人在手术后疼痛仍然持续存在。醋疗就是将醋加热后熏洗,可取陈醋适量,加热后以纱布浸热醋敷于患处。
为何我的脉搏总摸不到?
我今年35岁,最近总觉腰膝酸软、四肢无力、头晕眼花,有时还发低烧。我去看中医,老中医给我“搭脉”,可怎么也摸不到脉搏。后来我又去看西医,医生数我的脉搏、量血压,也是摸不到脉搏。请问这究竟是咋回事呢? 宁夏周晓娟
周晓娟读者:
你这种情况通常被称为“无脉症”,医学上叫“大动脉炎”,多见于中青年女性,病程长短不一,短者1年以内,长者可达10年以上。病变可累及全身的大动脉。若累及上肢动脉,则可引起“无脉症”;若累及肾动脉,则会引起高血压;若累及颈动脉,引起颈动脉狭窄、闭塞,则会出现脑部缺血症状,如头晕、一过性“黑蒙”、视力减退等。
众所周知,在腕关节桡骨下方可触到动脉搏动,即是脉搏,中医也在此处“切脉”(即搭脉)。脉搏是由于心脏跳动,有节奏地将血液挤入动脉产生的。然而在靠近心脏的大动脉若受到细菌感染而发生炎症时,就会使血管腔变狭,血流量通过减少,动脉压降低,这时在上肢远端的桡动脉就难以触到搏动了。
患了大动脉炎后,早期可出现全身多处关节疼痛或关节炎、肌肉酸痛、疲乏无力、体重减轻、多汗。少数人则有肢体发冷、苍白等所谓“雷诺氏现象”,以及心包炎或结节性红斑,病变晚期可出现特征性的局部缺血症状。因此,中青年女性如有不明原因的发热,并伴有上肢桡动脉搏动减弱甚至触不到、血压异常,脑部或肢体有缺血症状,以及颈部锁骨上窝部、胸腹部或背部听到血管杂音时,应考虑大动脉炎。
一旦患了大动脉炎,平时要特别注意防寒保暖。避免着凉感冒。因为每次感冒后,常会使血管病变加重。本病在活动期应注意休息,增加营养,病情控制后可适当活动,但要防止过度疲劳与精神紧张。若出现全身症状,可口服消炎痛、芬必得等消炎镇痛药,以及复方丹参片等血管扩张药。有动脉缺血时可用皮质激素治疗。药物治疗无效时,可到有条件的医院手术疏通阻塞的血管。
糖尿病病人使用胰岛素会成瘾吗?
早在10多年前我就查出患有2型糖尿病,之后一直口服降糖药。开始血糖控制还可以,但后来效果越来越差。血糖值也一次比一次高,人日渐消瘦。医生建议我换用胰岛素治疗,可我担心用了胰岛素会成瘾。请问我这担心有必要吗?
泰州 管丽萍
管丽萍读者:
胰岛素是人体胰腺β细胞所分泌,其作用是促进血液中葡萄糖的转化和利用,从而降低血糖浓度。而糖尿病则是一种因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的疾病。1型糖尿病病人用胰岛素可代替胰岛素的缺乏,2型糖尿病可补充胰岛素的不足。能较好地控制糖尿病系列症状及高血糖,有助于减轻胰腺β细胞的负担。因此,目前许多专家都主张糖尿病病人应尽早应用胰岛素治疗。
然而,许多糖尿病病人除非万不得已,才愿接受胰岛素治疗。他们觉得注射胰岛素麻烦、疼痛,还有人认为胰岛素的使用类似于吸食大麻,容易“上瘾”,一旦用了胰岛素就撤不下来。事实并非如此,使用胰岛素并不会上瘾。如果糖尿病确诊较早,病情也很轻,即使一开始血糖较高需用胰岛素控制,但血糖平稳后完全可以停止使用,而改为口服降糖药。倘若病人控制好饮食,坚持适量运动,也可能此后一辈子都不需要注射胰岛素了。
当然,确有一些人使用胰岛素撤不下来。但这并非使用胰岛素的结果,而是由于各种原因不得不长期坚持下去:如1型糖尿病病人,不得不用;又如患者肾脏、眼底的并发症病情严重,不用胰岛素无法阻止肾病与眼病的进展:还有一些人一不用胰岛素血糖就无法控制等,这些人就需要长期使用胰岛素了。
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特效药,可使其糖、蛋白质、脂肪、水盐及酸碱平衡维持正常,防治急性并发症,增强机体抵抗力,使患者维持良好的体力及精神状态,防止各种感染,对肝、肾、胃肠等器官的副作用小,心血管致死率低。只要有使用的适应证,无论短期还是长期使用,均对人体有利无弊。
爷爷为何酒后解不出尿?
我爷爷年逾古稀,平时身体健康,不生杂病,只是小便有些不畅。今年元旦,正值我新婚之喜,虽然他并无嗜酒爱好,但兴奋之际也开怀畅饮了两杯。谁知当天下午开始直至次日,他小腹胀满,却解不出尿来,不得不去医院导尿才解除痛苦。医生说这与他饮酒有关。请问爷爷为何酒后解不出尿呢? 浙江 傅平
傅平读者:
你爷爷这种小腹胀满却又解不出尿的情况,医学上叫“急性尿潴留”,多由前列腺增生引起。前列腺是男性体内最大的副性腺,位于膀胱颈部,从左、中、有三面包绕在后尿道周同,形状与大小酷似一枚倒置的板栗。
前列腺的功能是分泌前列腺液,它是精液的主要组成部分,在人类性生活和生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男性在50岁前后,由于体内激素不平衡,前列腺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增生。增生的前列腺压迫了尿道,使尿道变窄,造成排尿受阻,于是就会出现尿频尿急、夜尿增多、排尿等待、尿线变细、滴沥不尽等症状,故民间素有“人过五十三,裤裆常不干”之说。
由于前列腺的血管相当丰富,饮酒后酒中的乙醇具有促进全身血液循环,促使血管扩张的作用。这样一来,前列腺在乙醇的作用下,就会突然充血肿胀,从而加剧了对尿道的压迫,使原来已经狭窄的尿道造成非机械性梗阻,甚至完全不通,最后发生急性尿潴留。
一旦发生了急性尿潴留,往往需要插导尿管导尿才能将尿排出。患者不但要忍受插管的痛苦,而且还易并发细菌感染,出现发热、腰痛、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若患者原来就患有慢性肾脏疾病,还会加重病情,甚至诱发肾功能衰竭而危及生命。
由此看来,酒香虽诱人,但患有前列腺增生的老年男性饮之要慎之又慎。那些平时已有排尿不畅症状者,寅少饮酒,更不要酗酒。已经发生过急性尿潴留的老年人,更要提防酒后急性尿潴留,而应以戒酒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