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优课”的打造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jfox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依据《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在2014年,教育部门开展了“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的相关活动的号召和拓展,并在近几年来的发展和推进当中,逐渐的发展和成熟,是推动教学改革的一种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因此,在这样的教学形势下,教师在教学当中,一定要大力的打造好“優课”,使得教学流程得到完善,使得学生获取的体验感更强。基于此,本文将以此为话题,对“优课”的打造对策进行研究,希望对相关工作的展开发挥出借鉴价值。
  【关键词】教育教学;“优课”;打造对策
  【中图分类号】G434;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9-0-02
  前言
  在当前的教育形势下,“一师一优课”已经成为教育领域当中非常热门的一个话题,也就是教师在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应充分的结合课程改革的需求和自身发展的需求,将校本研修、全程研修作为基础,在每学年当中上好研究课。在这样的引导下,要求教师应在交流课、研究课的基础上,积极的参与到“赛课”、“晒课”的相关活动中,促使各种课型的逐渐生成,促使一些优质资源库的构建。
  一、“优课”的概念
  “优课”指的是什么?“优课”是一堂具有教学、教研参考价值的完整课堂实录。“优”应该体现在教学、教研参考借鉴作用。我对“课”的理解是这样的:它不是微课,也不是说课;它可以是一堂概念课,也可以是一堂规律课;它可以是一堂新授课,也可以是一堂复习课;它可以是一堂试卷评讲课,也可以是一堂专题复习课。“优课”是可供教师教学或教研部门研讨使用的课堂教学活动实录。如何打造一堂“优课”呢?
  二、“优课”的打造对策
  (一)领导重视,建立“优课”活动的管理机制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将“一师一优课”活动看作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改善学校办学条件、促进学校发展的良好契机。学校在接到开展“一师一优课”活动的通知后,在第一时间召开“一师一优课”专题会议,会议指出:学校教学教研部门应当借此机会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骨干教师要通过全国亮相促进专业再提高,青年教师要通过赛课磨课促进专业渐提高。会议还提出了“省、市、县级骨干教师无条件参加,青年教师赛课推优,全校教师人人参与”的指导思想。同时,成立了校长牵头,分管副校长主管,教导处、教科室主任主抓,各教研组长具体落实的四级领导机构。在县教仪站支持和指导下,学校信息中心组建了三人技术保障组,主要负责优课的录制、编辑、上传。学校宣传部门,在校内刊物、校园网站、电子显示屏上宣传发动,以教研组为单位掀起赛课、推优热潮,层层选拔,教研组长将推优教师及骨干教师名单汇总提交教科室,由教科室根据学科教师实际情况拟定录课时间、地点,分批分时段录课,由三人技术保障组编辑上传。
  (二)实事求是,课题选择要结合师生实际
  课题的选择要根据学生实际、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设计来确定。每一个课题都有它的教学意义,但是并不是每一个课题都能体现教师的教学理念和展现教师的教学设计的,所以教师根据学生实际、自己的教学理念和自己的教学设计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课题来展示自己。
  (三)细心策划,课例设计要创新规范实用
  课例的设计力求创新,可以采用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体现“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育理念。导学案的编写力求规范,教师在编写导学案的时候,要根据学生情况,设置合理的教学流程。课件的设计力求实用,课件的设计遵循“简洁、实用”的原则,课件的功能是展示、点拨与启发、情景的构建,课件的使用可以帮助学生构建物理情景,突破思维障碍。
  (四)精心打磨,课堂教学要体现磨课精神
  一是打磨教学方案。教师设计教学方案,教研组长带领本组所有教师共同讨论,提出修改意见,多次修改,形成授课方案,并且在课堂教学环节反复调整和修改。二是打磨课堂教学。根据学校赛课推优制度,每堂“优课”都必需先在组内磨课,再到学校赛课,磨课赛课后都要对方案和教学环节做出相应调整和修改。学校校长、副校长亲临磨课、赛课现场。
  (五)有始有终,视频录制与资料上传要完整准确
  打造一堂“优课”,课堂录制和资料的上传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课堂录制要多角度,为了准确的记录课堂授课信息,课堂录制至少要有三个机位,便于后期视频剪辑和编辑。实录视频要完整流畅,一堂“优课”视频一定要有片头和片尾,要有教师授课、学生听课的特写,视频和语音必需同步。资料上传要完整准确,上传资料包括课堂实录视频、教学课件、教学设计,上传完资料要及时登录网页浏览纠错。
  (六)秉持适当原则,实现资源有效整合
  首先,应该促进课程改革和基础教育的整合。在这一过程当中,应该将课程改革的相关要求作为导向,将“一课一名师”、“一师一优课”的相关概念、内容有效的融入到教学的全过程当中去,充分的发挥好“一课一名师”、“一师一优课”的优势,成为课程改革在实际推进当中的有效载体。其次,应该促进教师本身的专业化发展。在“一师一优课”的导向下,全区教师都应积极的参与其中,紧密的参与到相应的研修工程中去,在“一课一名师”、“一师一优课”的过程当中统筹实施、整体设计等。在这其中,可以将校本研修作为基础的组织形式,将校本研修和集中培训整合在一起,不断的在教育教学当中改进,使得教师本身的信息素养、专业技能得到增强,将价值展现出来。最后,应促进和信息技术的整合,在校本研修的过程当中,应该不断的加强信息技术和课程教学的整合及应用,真正的增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的水平和能力,将信息技术广泛的运用到“一师一优课”当中,发挥出更大的价值。
  结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水滴石穿非一朝一夕。教师应该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技能、教学素养和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能力,这是打造一堂优课的前提。
  参考文献
  [1]付妮.基于易班优课平台的大学语文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32(03):143-144+147.
  [2]李德新.对初中英语课后作业设计的再思考——基于教育部“一师一优课”部优课教学设计中课后作业的分析[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19(01):17-21.
  [3]陈晓艳.基于蓝墨云班课的教学方法创新研究——以《导游基础知识》为例的“一师一优课”教学设计[J].教育现代化,2019,6(05):45-47.
其他文献
运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技术,基于FLUENT6.1.22流体动力学数值模拟平台,采用雷诺应力模型,对球壳、悬链面壳及椭圆双曲抛物面壳这3类结构的平均风压分布及绕流特性进行了深入研究。首
设计了5种形式的Q235材质钢棒耗能元件,包括1种等截面钢棒耗能元件RED A和4种变截面钢棒耗能元件RED B,RED C,RED D和RED E。首先,以数值模拟结合正交试验的方法分析各耗能元
为了研究弦管填充混凝土对矩形钢管桁架结构受力性能的影响,以受压弦管填充混凝土的矩形钢管桁架梁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的方法,综合考虑材料非线性和几何非线性,分析了
基于房屋结构顶点位移,提出了一种简单、直接的被动消能结构加固设计方法;通过Pushover分析将多自由度体系等效为单自由度体系,由被动阻尼器的有效阻尼比和有效刚度的相关性,提出
在WO3中掺入杂质离子,制成傍热式厚膜元件,结合开温脱附(TPD)和半导体分析,研究了掺杂离子对元件性能的影响.
为了零缺陷的突破,本文介绍芯片图形与数据带(Die-to-date base)比较检查掩模版缺陷的原理,系统组成和数据结果分析.
分析了温州地区桥头跳车的主要原因,桥台后路基沉降及桥台后地基沉降,介绍了几种预防和修复的技术措施,即从路基处理入手可以考虑减轻填料重量,优化设计,加强施工工序的管理和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