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析差别:礼治与法治之异

来源 :学习与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yo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的法治建设可适当借鉴礼治,但礼治与法治又存在明显的差别:在目的方面,法治在维护社会秩序的基础上保障人权,礼治在维护社会秩序时往往否定基本人权;在对象上,法治平等待人,礼治差别对人,法治的主体主要限于国家权力,礼治的主体则包括所有人;在范围上,法治有边界,而礼治则无禁区;在手段上,法治反对严刑峻法,也不迷信说教,礼治则重视教化,预防性与残酷性并存。古为今用之“用”应是礼治的讲规则、重制度之精华,而不是礼义中的贵贱等级等糟粕。
其他文献
在新时代中国国家形象国际传播的宏大叙事篇章中,海外华人发挥其独特的文化间性沟通中国本土化叙事文本与国际通约化叙事文本中的重要桥梁与纽带作用日益凸显。传承着根植于中华文明的传统,又受到西方文明直接浸染的海外华人,通过华人社团、华文教育、华文媒体等途径,传播融合多元文化要素的价值体系和文化模式,为历史文化、政治体制、经济发展、社会结构等方面均存在差异的中西方之间,打开了一扇客观认知对方的窗户,为深化中西文化互鉴提供了更多可能性与可行性。从文化间性的理论视角出发,深入分析海外华人在传播中国国家形象中的作用机理和
传承和创新优秀乡土文化是乡村振兴的保障,但由于农村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落后,一些地域性优秀乡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面临着价值迷茫、主体缺失、动力式微、创新特色不足等问题.因此,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要重建优秀乡土文化的现代价值体系,健全优秀乡土文化建设的责任评估机制,推动优秀传统乡土文化多元融合发展,完善乡村特色文化人才的培养机制,实现优秀乡土文化的历史传承与现代创新.
坚守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是中国共产党的核心价值。这一根本立场和核心价值,既是百年党史的精辟凝练,具有厚重的历史生成逻辑,又是马克思主义的深刻指引,具有深邃的理论创新逻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尊重人民群众首创精神、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以毛泽东、邓小平、习近平为代表的历代中国共产党人根本立场和核心价值的生动体现,是坚持“人民是历史的主人,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唯物史观的时代彰显。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和核心价值,是党长期执政的最大底气,是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克服任何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是一项系统工程,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体系是贯彻落实"两创"方针的题中应有之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体系由"两创"主体与客体、"两创"内容、"两创"路径、"两创"场域、"两创"保障五大要素构成,具有鲜明的系统性,以及整体性、层次性、开放性、动态性的理论特质.随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历史进程的持续推进,必须进一步明确"两创"体系的目标指向,增强"两创"体系的要素耦合,促进"两创"体系的过程联动,从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体系在实践中良性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