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法洛四联症根治术中局部脑氧饱和度的变化特征

来源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y869830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在婴幼儿法洛四联症(tetralogy of Fallot, TOF)根治术中通过近红外光谱技术研究局部脑氧饱和度(regional cerebral oxygen saturation, rScO2)的变化特征及其相关因素。

方法

6个月~3岁择期在CPB下行TOF根治术的患儿38例,全身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持续使用Fore-sight(CASMED,美国)连续监测右侧额部区域rScO2。所有患儿均行桡动脉穿刺置管,连接MostCare(PRAM)监测仪,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在切皮前(T1)、切开心包(T2)、CPB全流量(T3)、CPB减流量(T4)、CPB结束(T5)、改良超滤结束(T6)和术毕(T7)7个时点记录rScO2、SpO2和肛温,在T1~T2、T5~T7 5个时点记录患儿HR、SBP、DBP、心指数(cardiac index, CI)、体循环阻力指数(systemic vascular resistance index, SVRI)、每搏量指数(stroke volume index, SVI)、脉压变异度(pulse pressure variation, PPV)和压力升支最大斜率(maximal slope of systolic upstroke, dp/dt)等指标。分析rScO2的变化特征及与其他观察指标的相关性。

结果

与T1时比较,rScO2在T2~T4时无明显变化(P>0.05),T5时降低,T6时升高(P<0.05);T6、T7时rScO2较T5时升高(P<0.05)。与T1比较,SpO2、HR在T5~T7时升高;肛温在T2、T3时降低,T6、T7时升高,T7时肛温较T5时升高(P<0.05)。与T1比较,T2时SVI降低、dp/dt升高,T5时SBP、DBP、CI、SVI、dp/dt降低,SVRI、PPV升高(P<0.05);T6、T7时DBP、SVRI升高,SVI降低(P<0.05);T7时dp/dt升高、CI降低(P<0.05);与T5比较,T6、T7时SBP、DBP、CI、SVI、dp/dt升高,PPV降低。rScO2仅在T1、T2和T7时点与SpO2呈正相关(r=0.41、0.65、0.49,P<0.05),在T2时点与CI呈正相关(r=0.35,P<0.05),在T1、T2、T4~T7时点均与患儿年龄呈正相关(r=0.34~0.58,P<0.05)。T5~T7时点rScO2均与T4时点rScO2呈正相关(r=0.86、0.71、0.45,P<0.05)。

结论

在婴幼儿TOF根治术中,rScO2维持相对稳定,并与年龄呈正相关;脱离CPB时易发生rScO2降低,改良超滤后rScO2随着血流动力学的改善而明显改善;CPB结束后各时点的rScO2水平与CPB结束前减流量时的rScO2呈正相关。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明确超重及肥胖人群肾周及皮下脂肪组织基因表达的变化。方法选取97例行肾脏手术的患者,其中35例超重/肥胖者,62例非肥胖者。对2组人群的临床资料、斜腹部皮下及肾周脂肪组织的各种基因表达水平进行分析。结果超重/肥胖组人群的体重指数、腰围以及收缩压、静息心率、空腹血糖、血肌酐较非肥胖组明显增高(P<0.05或P<0.01)。超重/肥胖组肾周脂肪组织的脂肪细胞体积明显较非肥胖组增大,解耦联蛋白1(U
无论是循证医学、转化医学、精准医学还是智慧医疗或大数据医疗,医学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始终是科学研究,即揭示生命本质的基础医学研究和解决人类健康问题的临床研究。必须建立基础与临床研究相互对应的组织框架,以创新的思路,不断突破,开创医学研究的新局面。
目的重新探讨中国人群随年龄的增长体内重要激素水平的变化趋势。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共纳入5 935名(男性2 286名,女性3 649名)健康人群。对所有研究对象都进行了问卷调查、人体指标测量及实验室检查,包括性激素、胰岛素、甲状腺激素及25-羟维生素D水平。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年龄组间的激素水平差异,采用Spearman分析,探讨年龄与激素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从本院门诊一共收集纳入受试者108例,其中健康受试者为对照组(21名),将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体重指数(BMI)<25 kg/m2者作为非肥胖型PCOS组(PCOS1组,34例),BMI≥25 kg/m2者为肥胖型PCOS组(PCOS2组,32例),与肥胖型PCOS年龄和BMI相匹配者为单纯肥胖组(21例)。测量BMI、腰臀比、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HbA1C、
建立模拟微重力的细胞培养系统,将大鼠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FRTL-5)分为模拟微重力组(SMG)和正常重力对照组(NG),经6、12、24、36 h培养后收集2组细胞,利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细胞周期,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荧光素FITC标记技术观察细胞微丝结构形态变化。MTT检测结果显示,与NG组相比,SMG组FRTL-5细胞经6、12、24、36 h培养后,各时相细胞增殖均明显
目的分析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铁代谢指标与应激激素及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11月孕24~28周在烟台毓璜顶医院常规产检,确诊为GDM的75例患者,按年龄段1∶1配对,75名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检测2组患者血糖、胰岛素、应激激素、铁代谢指标水平,并利用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评价2组患者胰岛素抵抗程度,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分析铁代谢指标与应激激素水平及胰岛
人工智能作为21世纪三大尖端技术之一,随着技术的发展,其在医疗领域的开发与应用成为现实,并渗透到糖尿病领域的多个方面。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人工智能可以辅佐医师预测及诊治糖尿病,筛查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参与血糖管理,识别低血糖。本文主要简述人工智能在糖尿病诊治、并发症筛查及血糖管理中发挥的作用及应用进展。
目的探讨甜味受体在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活性氧簇(ROS)-NLRP3炎症信号活化中的作用。方法建立DKD小鼠模型,培养正常小鼠肾系膜细胞,在高糖条件下观察甜味受体T1R2和T1R3及下游信号蛋白和NLRP3炎症信号分子表达;使用甜味受体抑制剂2-(4-甲氧基苯氧基)-丙酸钠(Lactisole)作为干预手段,检测细胞ROS水平并探索甜味受体在NLRP
期刊